□)
在現代競技體育中,發展和提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是運動訓練的根本目的。而在對體能要求相對較高的籃球運動中,充分挖掘籃球運動員的體能潛力則是提高其競技能力的重要手段。大量的運動實踐表明,在比賽雙方實力相近的情況下,哪一方的體能占優勢,哪一方就能奪取比賽的最后勝利。因此,如何提高籃球運動的體能訓練效果成為了當代籃球訓練的重中之重。這就要求在籃球訓練中,應合理的安排體能訓練內容,制定科學、系統的體能訓練計劃,采用適宜的體能訓練方法,對運動員進行有針對性的體能訓練,以確保運動員在比賽中具備優勢性的體能。
隨著科技的發展,籃球體能訓練的手段和方法越來越多,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受傷的幾率也越來越小。現代籃球運動體能訓練是以科技含量很高的儀器設備和器械作保證的,在平時的體能訓練中,高科技成果不僅應用于訓練過程的定量控制和定性控制,而且在制定訓練計劃中也用上了先進的科學技術。沒有高科技作保證,在訓練實踐中是很難取得好的效果。現代籃球運動體能訓練中,引進外國教練、借鑒別人先進的理論與方法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尤其是從科技發達的國家引進高水平的體能教練是使運動員體能水平迅速提高的捷徑。現代籃球體能訓練的國際化有助于籃球運動員盡快地提高體能,以適應高強度比賽的需要。
力量素質是籃球運動員身體素質中的首要素質,是運動員掌握運動技能,提高運動成績的基礎。力量素質的提高不僅能夠促進運動員專項技術的掌握,而且對提高其全面身體素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搞好籃球訓練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對籃球運動員的力量素質訓練。
提高運動員最大力量的訓練:在這種運動中一般以運動員自身體重的100%-120%的重量,做提重、半蹲、挺舉等,做3-5組.每周2-3次。用間歇訓練法、重復法進行力量練習。
提高速度力量訓練:訓練中用運動員最大力量的40%-60%,快推、抓舉、負重高抬腿等,一般做4-6組,每周兩次。
提高肌肉長時間工作的力量:訓練中用運動員最大力量的80%左右,抓舉、挺舉、負重高抬腿、臥推等知道身體達到最大符合。
力量訓練注意事項:力量訓練應該全面、均衡、對稱、協調發展,每周可安排2~4次力量訓練。力量訓練后,應注意肌肉放松,為下一次訓練做準備。
青少年籃球的速度訓練應根據籃球運動的特點制定。籃球運動員的速度素質訓練應抓好反應速度、位移速度和動作速度三方面的訓練。
發展反應速度的訓練:應經常利用突然發出的視聽信號進行重復練習,按信號作選擇性的練習、移動目標的練習。
發展位移速度的訓練:采用重復訓練方法,每次的練習強度控制在85%-100%之間,持續時間不要超過10秒,重復的次數和組數以不影響強度的保持為限;注重發展腿、腰、腹部位的力量訓練,促進運動員移動速度的發展。
發展動作速度訓練:應采用與籃球比賽動作相似并能高速完成的動作進行重復練習;采用視聽等外界刺激,加速動作速度的練習;運用負重做專門的動作速度練習;根據籃球比賽的時空要求,縮小時間和空間界限提高動作速度的練習。
籃球運動員必須有很好的耐力,才能在比賽場上始終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旺盛的斗志,才能保證技術,戰術的正常發揮。在籃球運動員的耐力訓練中一定要注意以無氧耐力訓練為主,并在一般耐力基礎上提高專項耐力。
優先發展速度耐力:可結合籃球技術進行訓練,采用逐步增加練習的負荷和強度,增加完成籃球技術動作的數量、組數、增大訓練課的密度等方法。
適當發展力量耐力:耐力訓練遵循區別對待和循序漸進的原則,科學地安排練習強度、重復次數、休息間隙;進行速度耐力訓練時,應增加強度減小密度;耐力訓練還應把培養運動員的意志品質和頑強作風結合起來進行。
重點發展一般耐力:一般耐力不僅是保證人體健康的基本條件,而且是速度耐力、力量耐力以及綜合耐力的基礎。有氧供能是一般耐力的基礎,在一般耐力素質的訓練中,由于運動的強度比較小,運動員的能量供應主要是以有氧供能為主,低強度長時間的練習可以有效地發展有氧供能能力,因此,發展一般耐力實際上就是發展有氧耐力。
在體能訓練中,可通過科學指標體系的檢查與評定,發現和確定全隊及個體體能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改進體能訓練方法,使其適應運動員的體能訓練原則。籃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必須貫徹于年訓練周期的始終,教練員必須深刻理解影響籃球運動員體能水平構成的主要因素,這是體能訓練創新和持續提高的前提與基礎。籃球運動員是否能夠充分的發揮技戰術水平關鍵在于是否具備優良的體能。因此,在籃球運動的訓練中,必須科學地、合理地、系統地制定體能訓練計劃,采用合理的體能訓練方法來保證運動員在激烈的、高強度的籃球比賽中以自身的體能優勢戰勝對手。
[1]全國體育學院教材編寫委員會.籃球運動高級教程[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