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磊
前幾天去香港參加香港文具展,受朋友和家人之托帶了兩部IPHONE 5,轉了轉市場貨源并不是很充足,價格也沒有想象中的便宜,反而比平時貴了幾百元。再看看其他品牌的手機,不乏比IPHONE 5屏幕大的、速度快的、小巧纖細的,但無奈他們只要這個。最后還是買了兩部回來。回來之后問題又來了,SIM卡再次變小,原來用IPHONE 4的時候卡已經剪過一次了,這回再次變小,得去換張小卡。
我們深深感到,蘋果你在玩我們,你永遠在制定規則,但我們還是樂此不疲。一個在通訊品牌林立、產品成熟的今天,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能夠玩得我們團團轉。再來看看價格方面,其實比同檔次手機還貴,如果論性價比,并不算是最好的。
產品的價格有時并不是決定于它的成本,而是決定于它的價值,價值在決定價格的方面具有最重要的作用,這完全打破了我們以往制定價格的規律,按正常的產品價格定價理論:成本+利潤=價格。如果說到怎樣才能提高我國文具產品的價格,這可能是每一個業內人士所關心的問題。
按照《定價藝術》的作者rafi mohammed的說法,定價有兩種最典型的方法,而兩種都是萬能型的。一是基于成本定價來計算出銷售價格,也就是說將你生產這種產品所需的成本,外加諸如運費、稅務和利潤空間等附加項目,加起來所得的數字就是你的定價;另一種方法就是任意選擇一個你認為合適的價格,然后逆向計算。換句話說,比如你定價為10元,那你必須確保你的成本低于這個數。然而這兩個辦法都可能會導致利益的損失,因為最后的定價與市場的現實情況,或者說與不同消費水平的消費者所愿意付出的金額并無實際聯系。
其實再說得簡單一點也可以,這就是一種非常直白的定價方法,價值與價格的判斷最終是由消費者決定的,如果消費者很清楚他們要掏多少錢,掏這些錢能買到什么,如果他們愿意,購買一件產品是很簡單的事情。就像我的朋友一樣,我問他:這么貴的手機,值嗎?答曰:值!再問:換卡不麻煩啊?答曰:不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