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金中
(湖南城市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
針對長株潭城市群城市文化特色塑造過程中面臨的機遇與危機,我認為要準確把握保護與發展的辯證關系,以達到長株潭城市群城市文化特色保護與發展雙贏的目的。
1.傳承是最有效的保護。文化的傳承性賦予城市以義不容辭的歷史保護責任,文化的傳承是文化積累的主要手段,城市是文化傳承的主要載體。長株潭三市均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在城市有形表象下隱含著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城市群中的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街區和歷史文化名城等已由國家法律法規明確予以保護,需要討論研究的是如何保護更為妥當,從而在城市特色塑造上發揮更大作用。
2.發展是最深刻的弘揚。正確處理保護和發展的關系,是城市文化特色運作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城市文化特色既是昨天的輝煌,又是今天的財富,還是明天的希望。只有發展與保護二者并重,城市社會經濟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發展,城市文化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發展。城市文化不是化石,化石可以憑借其古老而價值不衰,城市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發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傳播才有影響力,只有具備影響力城市發展才有持續的力量。所以,城市文化不僅需要積累,還需要振興,需要創新。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如今在中國,無論沿海還是內地,無論是大都市,還是中小城市,都處在大規模的建設高潮之中,可以說已經進入城市發展的黃金時代。長株潭城市群獲批國家 “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給發展長株潭城市群城市文化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一個塑造長株潭城市群城市文化特色與城市快速發展并舉的難得機遇。湖湘大地數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長株潭城市群光輝燦爛的城市文化,三市都有悠久的歷史文化遺產,它們為城市形象增添了不少文化蘊涵。保護和發展城市特色文化,必須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次發力,建立完善管理、引導、創新、開放四大機制,使全社會價值取向不斷升華,道德意識和道德情操整體飛躍。
1.提高認識,加強引導。在城市運營中,政府要深刻認識到,城市文化特色是城市經濟社會實現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資源和不竭動力。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站在戰略的角度看待文化資源保護問題,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文化遺產保護問題,避免把文化資源視為 “包袱”的短視行為。要實施“文化先發”戰略。經濟發展可以為文化發展提供物質條件,反過來,文化發展可以引領經濟發展、促進經濟發展。要組織專家學者開展“長株潭城市群城市文化特色”研究,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文化資源,從豐富的湖湘文化資源中,篩選提煉出獨具長株潭特色的先進人文思想。長株潭的文化資源相當豐富,但要吸取精華,去其糟粕,善于從古代杰出人物中、彪炳千秋的事例中吸取營養,做到古為今用。要充分發揮湖湘人文包容開放的優勢,進一步加大文化開放力度,積極順應經濟、科技、文化全球化趨勢和潮流,加強對外對內文化交流與合作,把虛心學習外來文化的長處和努力弘揚本土優秀文化結合起來,使長株潭文化成為順應時代潮流、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先進文化。解決城市文化特色危機,要充分發揮政府在文化特色保護中的主導作用。要編制長株潭城市群文化特色保護發展規劃。這一規劃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建立適應于長株潭文化資源特點的文化特色概念和文化遺產分類系統;建立適應于長株潭發展需求的文化資源價值觀;建立適應于長株潭文化特點和當代發展需求的文化特色保護理論體系,包括新的保護觀念、新的保護思路。
2.注重精神,升華特色。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民族和區域文脈傳承蘊含的優秀素質和先進理念,是城市價值追求、思想觀念和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是城市文化的靈魂。城市精神真實地反映了城市社會發展水平和文明程度,對社會未來發展具有某種導向、推動作用。近年來,我國不少城市十分重視城市精神的提煉和塑造,如深圳提出“開拓創新,誠信守法,務實高效,團結奉獻”,青島提出“誠信、和諧、博大、卓越”,等等。當前,長株潭處于改革和發展的關鍵時期,特別需要大力培育和弘揚城市精神,并把凝聚、培育城市精神的過程,變成樹立敢創敢干、勇創新路新思想的過程,如武漢市提出“勇立潮頭、敢為人先、崇尚文明、兼收并蓄”的城市精神,宜昌市提出“團結奮斗、爭創一流”的城市精神,荊州市提出“篳路藍縷、和衷共濟、勵精圖治、發憤圖強”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提煉與弘揚的過程,就是城市精神文明不斷進步的過程,也是城市文化培育與弘揚的過程。
3.打造品牌,彰顯特色。城市文化特色不外乎民族特色、歷史特色和風情特色等幾個方面。因此,在城市文化培育、弘揚過程中,我們應該做到:一要突出建筑特色。從規劃開始,就走差異化道路,突出長株潭本地特色,使城市在空間布局、道路設計、建筑風格上與眾不同,強化市民對城市歷史的記憶。二要突出自然特色。長株潭自然特色鮮明,有山有水,有河有湖,山水園林特色突出。要因地制宜,做足山、河、湖、水、橋的文章。三是要突出地域文化特色。長株潭有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這是打造城市文化特色的寶貴資源。要繼承城市歷史文脈,圍繞人文資源定位城市建設風格,設計城市建筑景觀。要注意挖掘歷史文化內涵,對歷史原貌加以保護。四是突出藝術特色。要加強城市道路、廣場、特色建筑物的藝術設計,加強城市雕塑、城市美術館、音樂廳、影劇院的建設,加強對演出團體的支持,加強對民間藝術的保護與傳承,加強對市民藝術素質的培育,使城市形成濃厚而獨特的藝術氛圍。
4.和而不同,彰顯個性。長株潭文化南北兼有、東西共存、多彩多姿,這既是優勢,又是劣勢。從藝術角度講,文化百花齊放、百花爭艷,當然很好。但是,從思想角度講,各演各的戲,各唱各的調,達不到統一,形成不了合力,又是一件壞事。長株潭城市群城市文化需要有特色,有個性,但也不能雜亂無章,要統一在湖湘文化的旗幟下。長沙市作為省會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要根據“率先建成文化強市”和“湖南文化中心示范區”的目標,在都市文化發展上科學規劃。適度超前、提高品位、形成特色,努力成為全省文化集聚、輻射的中心。株洲與湘潭要發揮各自的能動性和創造性,結合各地實際,著力在城市文化設施、文化產品、文化活動、文化人才、文化街區等方面注重地方特色,體現人文內涵,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個性鮮明的城市文化。
5.以人為本,公眾參與。城市是市民的居所和精神家園,城市建設應秉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體現對市民的關注與關心。無論是文化硬件設施建設還是精神文明建設,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應該是不斷挖掘、發現廣大市民的文化需求,并努力為市民塑造充滿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的公共文化服務空間。同時,要大力強化市民對塑造城市文化特色的參與意識,努力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質。要強化市民城市文化特色塑造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意識到城市文化特色是與每一位市民息息相關的大事。從根本意義上說,市民既是珍貴文化特色的創造者,又是文化特色的傳承者。優秀的城市文化可以促進居民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居民綜合素質的提高又能夠使居民具有強烈的城市主人意識,從而積極參與城市的文化建設。應根據時代的要求和實踐的需要,著力塑造具有責任心、進取心、自信心、包容心的文明市民,不斷增強城市居民對自己城市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進而提升城市文化,增強城市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創造力。
6.深入研究,挖掘內涵。名牌城市崛起之路是漫長而艱難的,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尋找自己的主題文化。一個沒有主題文化的城市,就像一艘沒有舵手的船,永遠找不到自己航行的方向,而反觀那些在歷史中形成了主題文化的城市,卻在風浪中走到今天,而且日益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第一,要創造有國際影響的大眾傳播媒介體系。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的確立,必須借助于如電視、報紙等有一定覆蓋面的頗具影響的新聞媒介進行廣泛的宣傳。外省有很多城市在中央電視臺做城市文化的公益廣告,而湖南省一家也沒有,這一缺環應盡早補上。第二,經常性地舉辦一些高層次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和學術研討活動,讓更多人了解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資源、日新月異的現代化建設,持續蓬勃發展的城市經濟等。近年來許多城市的政府,都非常重視本市的節慶活動,利用自己城市獨特的節慶活動提高本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塑造本市與眾不同的城市形象,如宜昌國際旅游節、武漢雜技節、荊州龍舟邀請賽等。第三,設立專門的“城市文化研究中心”,為城市硬件和軟件建設提供咨詢、規劃和監督。今天在城市文化建設領域,有諸多亟待研究解決的重大課題,需要運用“積極保護,整體創造”的理論展開實踐。例如如何在長株潭城市群設立“國家文化遺產保護特區”,給予特殊保護政策的課題;如何利用全國博物館免費開放的有利時機,實現將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課題,等等。
[1][美]朱克英.城市文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汪民安,陳永國,馬海良.城市文化讀本[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單霽翔.從“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M].天津大學出版社,2007.
[4]付寶華.城市主題文化與特色城市構建[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
[5]楊宏烈.城市歷史文化保護與發展[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6]陳立旭.都市文化與都市精神——中外城市文化比較[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
[7]丁力.試論西安城市文化特點及其建設[J].陜西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3).
[8]蔡云輝.論城市文化資源的資本轉化[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3,(4).
[9]朱雪梅,王國光.立足城市文化,建設特色廣州[J].城市開發,2003,(10).
[10]展寶貞,戰秉聚.對城市文化建設的思考[J].理論學習,2003,(5).
[11]李傳義.近代城市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與實踐問題[J].華中建筑,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