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南京應天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6)
應天職業技術學院是在具有50年辦學歷史的江蘇省幼兒師范學校改制的基礎上建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校。它秉承了省幼師優良的教育傳統,繼承和發展了陳鶴琴“活教育”思想。作為江蘇省民辦高職院校唯一擁有的專業,我校師范類專業充分利用了其專業獨特的辦學條件和歷史積淀,實現了與其他院校的錯位發展,形成了學校的品牌專業和省內的特色專業。陳鶴琴“活教育”思想對高職初等英語教育專業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弘揚陳鶴琴“活教育”思想,確立“厚德強能”的人才培養目標。
2007年,全校在學習研究“活教育”思想的基礎上,結合高等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強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確立了“厚德強能”為應天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這體現了陳鶴琴“活教育”思想目的論的核心命題。在“活教育”思想目的論中,陳鶴琴先生提出了“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的教育目標,并賦予“現代中國人”五方面要求:要有健全的身體、要有建設的能力、要有創造的能力、要有合作的能力和為人民大眾服務的能力。從陳鶴琴先生所列舉的五方面要求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他把時代精神與國情民性結合起來分析,使“德、智、體”方面獲得了新的意義,突出了“做現代中國人”所必備的良好的素質和其肩負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厚德強能”則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融入了現代高職教育有關““高素質、強技能、應用型”目標要求。“厚德”即品德好,這是綜合素質的核心,是學生成人的標志。本專業在培養學生過程中一貫把立德、樹人列為首要任務。“強能”,即技能強,這是培養目標的主旨,是學生成才的特征。本校在一切教育教學活動中都把培養學生的技能作為主線,放在突出地位。(沈明,2007)在明確了我校的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指引下,初等英語教育專業在實踐中摸索經驗,在改革中拓展思路,努力走出一條培養高素質、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新路子。
二、優化專業設置,加強課程建設。
“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是陳鶴琴“活教育”思想關于課程論的綱領,體現了他面向大自然、大社會辦學的思想。在本專業建設與發展中,始終牢固樹立“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能力是關鍵”的教育思想,緊扣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崗位的要求,從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入手,不斷優化專業設置與加強課程建設。
(1)本專業充分利用江蘇省豐富的小學英語教育資源,成立了小教英語專業指導委員會,聘請了江蘇科技大學教授、南京外國語學校校長、南京古平崗小學校長和經驗豐富的小學英語教育專家擔任委員會委員,定期舉行專業研討會,請專家們對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提出建設性意見。專業指導委員會在小教英語專業建設和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陳鶴琴先生經過長期的實驗研究,提出了五指活動的新課程方案。該方案將課程教學內容分成五個模塊(五指活動計劃)。這種分類充分體現了教學內容圍繞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服務的目標。根據陳鶴琴“活教育”思想所提倡的模塊化組織形式,本專業形成了“平臺+模塊”的課程設置,每個模塊依據高職教育“工作崗位定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定核心課程”的原則,注重基礎課、專業課在人才培養的知識掌握、能力訓練、素質養成方面的整合與創新,以實踐為核心,以技能為主線,以師范為背景,突出了“寬、厚、活三維能力”的培養,體現了高職教育改革的思路。
(3)本專業的課程建設以就業為導向,以工作任務為課程設計的基礎,突出學生職業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引入了行業標準制定課程標準,強化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的培養。根據人才需求變化調整課程內容,引入小學的優質課程資源,校企共同開發課程,共建教學實踐環境。在省“十二五”重點專業群建設中,我們將依托校企合作編寫《教師英語口語指導與實踐》、《高職英語閱讀與賞析》、《小學英語教師職業能力輔導》等一系列校級精品教材教輔叢書。
三、突出實踐教學,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陳鶴琴先生提出的“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的思想詮釋了實踐教學的內涵和本質。在本專業教學計劃中,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突出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在傳授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原則的同時,更加注重對實踐技能的培養,促進了畢業生就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的不斷提高。
(1)改革教學模式,樹立“教學做合一”的理念。“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是陳鶴琴“活教育”思想中關于方法論的一項基本原則。“做”的本質就是實踐。(《陳鶴琴全集》第二卷,P.588)做中教,是對那些傳統課堂講授法、注入式、填鴨式教學方法的否定。“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就是要以能力為本位,以實踐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筆者依據這一原則,在《英語視聽說》課程中設計出了以培養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為宗旨,以學生為主體,以話題為主線,以任務為中心,實行課堂教學任務化,評價方式過程化的聽說教學基本模式。該模式樹立了“全過程”、“全方位”理念,使教學與考試穿插進行;以聽帶說,以說促聽,聽說結合;考核重點以崗位能力為依據,以實踐考核為主;貫徹“教學做合一”原則,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考試內容與二課堂相結合,突出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學生在“做”的過程中,對專業知識和技能訓練投入了極大的熱情,發揮了超乎尋常的學習主觀能動性。
(2)豐富校內實訓活動,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近年來,本專業根據自身特點,且在往年實訓周課程開設的經驗教訓總結基礎上,及時調整實訓周開課計劃并按時實施,總體情況較好。新開設的實訓課程將英語語言技能訓練和教學技能訓練結合在一起,通過理論課程、實踐課程、才藝展示等形式,大大提高了實訓課程的覆蓋面和實用性,讓每一個學生充分融入實訓環節,反復操練,分工合作,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達到了提高聽說能力、教學能力和拓展各方面輔助能力的目的。
(3)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發揮校企聯盟的作用。本專業建立了以南京外國語學校等一批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院領導和小教專業教師分別赴校外實習基地了解和檢查學生的教育實習情況,聆聽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主要收獲和反思,總結和歸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縮短學校與崗位之間的差距。同時,還安排學生到校外實訓基地觀摩公開教學活動,邀請來自學校的一線專家承擔短期課程,開展師范教學講座,參與到培養學生的過程中來;并派送本教研室優秀教師到實習基地體驗課堂教學,積累專業知識技能用于指導教學等。這些舉措進一步豐富了校企合作的形式和內容,為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搭建了良好的平臺,為學生就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實現學校到就業零過渡。
四、專業骨干教師快速成長,師生成果碩果累累。
自2003年改制以來,小教英語專業堅定不移的貫徹落實“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高于一切”的辦學宗旨,圍繞“堅持科學發展,推進“六大工程”,強化內涵建設”辦學舉措,踐行陳鶴琴“活教育”思想,致力于教育教學改革,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成果。
(1)陳鶴琴先生提出“用比賽的方法來增進學習的效率。”近幾年,小教英語專業學生在省內外實踐活動和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得80多個獎項。2006年,學生榮獲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特等獎,2009年,學生榮獲全國高職高專英語寫作大賽(江蘇賽區)一等獎,“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江蘇賽區一等獎等。學校本著“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高于一切”的辦學理念,用科學的人才觀看待學生的成才,不斷深化素質教育,形成了“天道酬勤”的校訓、“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的校風。學生多年榮獲省級“文明班級”、“五四先進團總支”等榮譽稱號。“專轉本”通過率連續6年保持在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績。歷屆畢業生就業率均達95%以上,簽約率逐年提高。學生以良好的敬業精神、職業素質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和用人單位普遍好評。
(2)推進陳鶴琴“活教育”思想的實施和發展,必須有一支領會“活教育”思想、課程和方法的教師隊伍。近年來,本專業師資隊伍整體素質穩步提升,教學、科研水平不斷提高。目前,本專業共有專兼職教師10人,副教授2人,講師8人,具有碩士學位5人,在職碩士學位進修2人,校級骨干教師1人,校級骨干教師培養對象1人,“雙師素質”教師10人,榮獲“教書育人”稱號1人,榮獲“免檢教師”稱號1人,參加省校級各種教學競賽獲獎5人,校級優秀共產黨員3人,校級優秀班主任1人。2010年,榮獲“江蘇省工人先鋒號”,院級優秀教研室。2012年,參與省“十二五”重點專業群建設。自建立專業以來,榮獲校級優秀成果獎2項,多篇文章榮獲省陳鶴琴征文比賽獎項。承擔江蘇省級課題研究2項,校級教研教改課題1項,江蘇省立項精品教材1部,主編、參編約10本教材和教輔,撰寫高質量論文30余篇。一支師德高尚、教育觀念新、改革意識強、具有較高教學水平和較強實踐能力、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正在形成。
陳鶴琴“活教育”思想在高職初等英語教育專業建設中的實踐是對陳鶴琴“活教育”思想的繼承、弘揚和發展。本研究進一步證實了“活教育”思想在高職初等英語教育專業建設中所起的積極作用,豐富了陳鶴琴“活教育”思想在高職高專專業建設中的理論研究。
[1]陳鶴琴.陳鶴琴全集第二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588.
[2]陳鶴琴.陳鶴琴全集第五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76.
[3]沈明.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應天學院校風解讀[J].陳鶴琴“活教育”思想與現代高等職業教育,2006,(6):30-35.
[4]沈明.弘揚陳鶴琴“活教育”思想.培養厚德強能高職人才[J].鶴琴之聲,2007,(25):4.
[5]應天職業技術學院“十二五”專業建設規劃,南京:應天職業技術學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