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啟哲,過貴元,林 琳,馬 琳
(本文編輯:史新中)
數字化療養院是療養院現代化建設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療養院加強內涵建設、提升服務質量、提高管理水平的現實需要。近年來,我院以承擔全軍數字化療養院建設試點任務為契機,以總部下發的《軍隊數字化醫院療養院建設實施方案》為依據,立標準定規劃,建制度強管理、抓落實促運用,數字化療養院建設工作穩步推進、協調發展,取得了良好成效。現將具體做法和體會報告如下。
1.1 理念先行抓籌劃 數字化療養院建設,既對療養院原有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進行徹底改造,又對設備、資金、技術和人才提出很高要求,必須把握時代脈搏、適應發展潮流,牢固樹立信息化在療養院建設中的主導作用,以全新的思想理念和運行模式推進數字化建設[1-2]。建設伊始,我院組織人員到數字化建設成效顯著的軍地知名醫院參觀見學,邀請軍內外知名專家會診把脈,對照先進找差距,確立以數字化療養院建設為先導的發展戰略。遵循“頂層設計要新,系統涵蓋要全,功能表現要實”的總體原則,制定了《數字化療養院建設規劃》、《數字化療養院建設實施方案》,增強了建設的預見性,提高了建設的針對性,保持了建設的先進性。
1.2 任務牽引抓研發 著眼基于信息系統體系作戰能力建設的需要,構建了療養院衛勤指揮專網,開發了《基于數據庫技術的戰備物資管理系統》和《野戰醫療所移動信息保障系統》,并組織網上組織指揮、批量傷員通過、遠程會診等演訓活動,提高了訓練質量;著眼滿足療養業務建設發展需要,在穩定運行總部下發的《軍隊療養院信息管理系統》的基礎上,開發了療養院健康管理信息系統,將療養、醫療、體檢三大主營業務所依托的信息系統與檢驗信息系統、影像存儲與傳輸系統、心電信息系統等輔助軟件系統進行數據融合,實現了一個平臺全維展現各類診療信息的目的;著眼提升療養院首長機關辦公效能的需要,依托上級統配的網絡辦公自動化系統,開發了智能辦公綜合信息平臺,實現了信息共享和辦公自動化的目的,提高了管理水平。
1.3 集智攻關抓協作 集智是創新的關鍵,加強數字化療養院建設,必須吸納最新技術成果,走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變自我發展為廣泛借鑒,變封閉研制為聯合攻關,變全面發展為重點突破[3-5]。2010年我院與浙江大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掛牌成立了浙江大學數字化療養院研發基地,集成專家智慧,頂層設計、高端引領,確保建設的前瞻性和務實性。采取軍民共建,優勢互補、聯合推進方式,與浙江和仁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建設協議,共同研發《新一代療養院信息系統》。療養院的研發人員與浙江和仁科技公司科研人員共同組成研發項目組,連署辦公,聯合研發,既培養了人才,又推動了工作落實。
2.1 搭建網絡構架 聯勤體制編制調整后,我院成為集療養、醫療、康復、保健、體檢等多種業務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療養院,編有3個療養區、1個中心醫院(含2個院區),保障任務除干部療養、特勤療養和體系部隊醫療外,還擔負基地保障和機動保障任務,業務門類迥異、保障任務繁重、院區布局分散(院區間最遠直線距離達12公里)。通過舊網改造,鋪設新纖,建成了覆蓋全院的光纖骨干網和接入網,全網光纖總長度達到40.6公里,各套網絡均具備千兆主干網、百兆到桌面的功能;依托“鑫諾一號”衛星,搭建了遠程醫學教育與會診信息平臺,達到了網絡互聯,數據共享的目的;開發了視頻會議系統,實現了全院性授課輔導、討論交流、遠程觀摩、測試監考等功能[6]。
2.2 夯實支撐條件 數字化建設,設施設備是重要的支撐條件。我院把設施設備建設作為信息化建設的主要任務來抓。投入1000余萬元,配置了高性能服務器40余臺,終端計算機1100余臺,接入信息點2600余個,數字化接口A類醫療設備155臺(件);完善了對所有聯網計算機設備的防病毒系統,配備了“一機雙網”隔離卡,購置了信息中心備份系統,提高了網絡和數據的容災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新建了三個總面積約1000平方米計算機知識和系統應用培訓場所,擁有75臺培訓專用計算機和相關配套的教學設施,可以對各類人員進行崗前培訓與考核。
2.3 整合異構系統 長期以來,療養院應用的信息系統種類多而且各自獨立運行,包括療養管理系統、軍衛工程、醫療保險、會計核算、軍財工程、衛生經濟管理、醫療設備管理、物資管理、體檢系統、檢驗系統、門卡管理、一卡通等12個系統。其中有5個系統屬于單機版軟件,7個系統屬于網絡軟件。這些系統分布在10個數據庫中,數據庫平臺既有Oracle數據庫,也有SQL server數據庫,形成了一個個“信息孤島”。為此,我院應用基于Web Service的異構系統整合技術,對這些內部遺留的信息系統進行整合,使各類異構系統之間能夠互連、互通、互操作。總體技術框架共分為3個分系統:一是集成分系統,主要完成舊有系統的數據集成;二是數據中心分系統,主要完成數據的匯總、存儲;三是業務分系統,主要完成全成本核算、療養院運行監控等業務[7]。在這一技術的基礎上,我院自主研發了《軍隊療養院財經信息管理平臺》,并與“財”有關的十余個信息系統進行高效整合,財經管理水平顯著提升,研究成果獲得2012年度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3.1 加強組織管理 數字化療養院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有堅強的領導、嚴密的措施來保證工作落實。為此,我院成立了以院長、政委為組長的數字化療養院建設領導小組,對數字化建設實施統一領導,統籌規劃;成立業務副院長牽頭,部門領導參與的辦公室,負責規劃落實、技術指導等工作,做到每周有專人檢查、每月有專項調研,每季有專題匯報;成立以信息科主任為組長的項目管理組,確保上級配發的各類系統平穩運行,自主研發的軟件系統符合標準,新引進的軟件系統能與原有成熟運行軟件的技術體制一致、數據結構相符、接口規范統一、系統銜接良好[8]。
3.2 完善制度機制 療養院先后制定了《數字化建設項目審批制度》、《軟件應用研發管理制度》、《網絡維護管理制度》、《網絡安全管理規定》等八項制度,用完善的制度促進工作有序推進,高效運轉;建立項目實施效果的科學評估機制,對項目實施前和實施后分別進行評估,提高項目實施的質量;建成以網絡基礎資源為核心的安全運行管理平臺,實現對全網信息資源集中動態管理,對網絡運行情況的實時監控、流量監測、故障處理和違規處理。使領導機關能夠瀏覽、調閱網絡數據,利用數據進行分析和決策。
3.3 培養信息人才 人才是數字化療養院建設的主體。療養院與軍隊醫院相比,信息科創建時間短,專業技術人員較少,技術培訓機會不多。為此,我院一方面采取選送上學、外出進修、在職培訓、工作幫帶等方式,加強人才培養,提高人員素質;另一方面采取選調非現役文職、人事代理、聘用等方法,積極引進信息人才,配齊配強技術人員。目前全院已有信息工程技術人員40名,其中具有碩士學位以上人員5名。在建強專業化信息工程技術人才隊伍的同時,我院還采取個人申請與科室推薦相結合的方式,選拔了58名精通本職業務、熟悉信息技術的一線科室人員,組成信息技術普及與推廣的基層骨干人才庫,擔負科室技術指導、安全巡查和推廣應用工作,達到了激發人才潛力、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管理效能的目的。
[1]吳志成.軍區醫院數字化建設需要把握的幾個問題[J].東南國防醫藥,2009,11(3):Ⅰ-Ⅱ.
[2]楊文宏,韓 雄.對軍區數字化醫院建設標準的解讀與思考[J].東南國防醫藥,2009,11(3):264-267.
[3]浦金輝.數字化建設推動醫院發展的實踐與展望[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2,19(9):801-802.
[4]姚國慶,黃正東,郭雪清,等.加強醫院數字化建設推進醫院又好又快發展[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2,26(4):194-196.
[5]李 平.推進數字化醫院建設的實踐與探討[J].人民軍醫,2012,55(7):678-679.
[6]馬 琳.“數字化杭療”建設與應用[J].中國醫療設備,2010,25(5):38-41.
[7]馬 琳,蘇國同.運用Web Service技術解決療養院內部遺留系統的整合問題[J].醫療衛生裝備,2010,11(31):52-54.
[8]過貴元,馬 琳,宋啟哲,等.現代療養院信息化建設的思考[J].中國數字醫學,2012,7(8):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