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貴陵,任旭永
(本文編輯:史新中)
全面建設現代衛勤是衛勤領域貫徹主題主線重大戰略思想的實踐載體,是軍委總部賦予衛生系統的重大政治任務。我們必須聚焦《綱要》、緊扣“四化”,按照體系化、標準化、規范化相結合,長遠性、科學性、概略性相統一的要求,深化認識、細化機制、固化目標、轉化成果,系統構建目標任務框架[1],引領軍區衛勤建設科學發展。
科學合理的衛勤體制是全面建設現代衛勤的組織保證。必須積極戰場需求,優化指揮關系,統籌建設力量,科學實施訓練,統一組織供應保障,為衛勤保障力生成和釋放注入新的活力。
1.1 健全衛勤指揮體系 主動適應聯合作戰后勤指揮體制要求,嚴格落實戰役衛勤指揮編組,做到人員定崗定位、職責任務清晰、指揮協同順暢。完善衛勤戰備方案和多樣化軍事任務衛勤保障方案體系、數據體系、理論體系,及時對接,確保要素齊全、銜接配套、實在管用。指揮平臺常態運行,衛勤組織指揮與保障信息系統全面聯通。
1.2 建強衛勤力量體系 重點建強“四支力量”。隊屬力量:全面推行旅團一線衛勤力量“集中管理、派出保障”模式,分類實行全部集中、分區集中和要素集中,提高使用效益;加強部隊衛生機構達標建設,全面形成“六種能力”,能夠完成本級救治任務;嚴格落實中高級衛生技術干部、衛生士官編制和直招士官、特招入伍衛生人員崗位,確保人員在崗在位。基地力量:加強醫院內涵建設,做到規模適度、投入適量、技術適宜、設備適用,總醫院全部建成研究型醫院,中心醫院建成駐地區域一流醫療中心;優化療養院資源配置,建立軍隊保健專科基地和區域性干部保健會診中心,師級療養院基本建成現代化療養基地;按標準配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員裝備,加強實驗室建設,提高快速偵檢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機動力量:完善機動衛勤分隊預編、抽組機制,按照戰斗化、綜合化、模塊化要求,優化編組、調整結構、配齊裝備,定期開展抽組訓練,常態保持、迅即行動;適應非戰爭軍事行動保障需求,科學論證新型衛勤力量建設,加強國家(省)級應急醫療防疫救援隊建設,開展規范化訓練,做到結構合理、功能配套。動員力量:掌握衛生資源動員潛力,建立數據庫,制定衛生動員計劃;與國家動員、軍隊指揮、政府應急機制相適應,健全衛生動員組織體系和協調機制,指揮協同關系順暢。
1.3 夯實衛勤訓練體系 積極推進衛勤訓練改革,將衛勤訓練納入軍事訓練體系,嚴格按綱組織各層次各專業崗位練兵活動,開展官兵自救互救訓練和編組聯訓、聯勤聯訓、區域聯訓、對接訓練,落實訓練管理制度,人員、時間、內容和質量達到規定要求。廣泛應用“三化”訓練手段,配套軍區衛生技術干部培訓中心和醫院訓練中心設施設備[2]。全面推行訓練等級評定,師旅級單位衛勤訓練全部達到二級以上標準。大力加強軍隊醫院教學培訓工作,推進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力爭軍隊培訓基地納入國家體系。積極開展繼續醫學教育,具備三年輪訓一遍全區衛生技術人員能力。開展衛生士兵職業技能鑒定和士官升級培訓,部隊衛勤領導和基層衛生干部繼續教育和任職培訓率達到要求,高級士官達到大專以上學歷。
1.4 完善衛勤供應體系 認真貫徹落實各項聯勤保障法規,改進衛生聯勤保障方式,固化協調機制,持續開展優先保障、優質服務活動,及時調整醫療保障體系,按時下撥大病統籌經費,認真組織傷病殘鑒定,公平公正保障戰區三軍部隊。積極開展衛生裝備巡檢巡修和設備計量檢測,及時足額供應藥品器材,確保部隊滿意率不斷提高。嚴格落實衛生物資戰役儲備計劃,積極優化儲備布局結構,形成適應多樣化軍事任務衛勤保障需要的儲備體系。健全維護保養和輪換更新常態機制,逐步實現標準化包裝、基數化儲存、信息化管理和野戰化保障。
軍民融合式發展是轉變保障力生成模式的重要路徑。衛生系統必須保持先行先為的主動態勢,主動破除自成體系、自我保障的陳舊觀念,提高融合的廣度、深度、維度、高度,更加自覺地把衛勤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
2.1 保障方式并軌 積極推行老干部軍地“雙體系”保障,實現小散遠單位和遠離體系醫院干休所醫療保障社會化。探索商業保險、定點醫療以及優惠醫療家屬與社會化保障制度接軌辦法。建立健全軍民融合的衛生裝備終身維修保障機制,逐步實施軍地藥材聯合監管,實現軍民兼容的藥材主渠道供應保障、戰備藥材儲備和軍地聯合配送。深化戰備藥材“以廠代儲”和常用藥材聯儲聯供改革,建立企業儲備與平時供應相銜接的良性機制[3]。
2.2 機構建設納軌 按照納入地方領導體系、區域衛生規劃、醫療保險體系、經費補貼范圍、行業統一監管的要求,建立軍地銜接的政策協調聯動、衛生力量聯建、服務對象聯保、衛生經費聯享、醫療服務聯管等軍隊醫改制度,形成與國家公立醫院改革相適應、具有軍隊特色的醫療服務體系。將有條件的基層衛生機構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納入地方保障體系,軍隊醫院納入應急醫學救援體系。適度吸收社會人力、技術、設備、經費,促進預防醫療保健機構全面建設。
2.3 人力使用同軌 針對軍隊醫院衛生人力資源來源多方、身份多樣的實際,加強文職人員、非現役公勤人員、社會聘用人員軍事管理和能力培養,發揮好“主力軍”作用。按照以崗定薪、崗變薪變的原則,健全體現崗位績效和分級分類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全面推行崗位設置和人員聘用制度,規范人員聘用權限和程序,推行醫院科主任、護士長競聘上崗,打破身份界限,突出能力實績,提升聘用制人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信息化是全面建設現代衛勤的核心。必須以數字化衛勤工程為重要抓手,充分發揮信息主導作用,應用基于電子傷票的醫療后送、基于電子健康檔案的網絡醫學、基于電子病歷的數字醫療、基于數據中心的績效管理“四種模式”,全面提升衛勤保障數字化、智能化、可視化水平[4]。
3.1 更新衛生裝備 加強信息化衛生裝備研制和關鍵技術集智攻關,提高衛生裝備機動性能、作業效能和可靠程度。積極引進先進數字化裝備和升級改造原有裝備,提升信息化水平。依據標準請領配齊和補充更新衛生裝備,確保齊裝滿員,細化完善裝備管理規定,配套建設庫房,實現裝備全部入庫、人員定崗定位。理順維修供應關系,加強經費使用管理,落實維護保養制度,確保裝備完好率。
3.2 構建網絡平臺 建設平戰結合、上下銜接的衛勤機關綜合數據庫,依托全軍信息網絡,建成戰役衛勤指揮中心,基本實現信息化指揮、網絡化辦公。建全疫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控網絡,師旅團衛生機構全部實現醫療日報和疫情直報,能夠動態感知核化可疑物質,自動預警預報、輔助決策與處置指揮。積極開展網上心理監測、評估與干預,達到全時、全域、全程、全員監控。建立藥材集中采購信息化平臺,實施醫療設備、藥品和醫用耗材網上集中采購。全面升級駐海島部隊和干休所高清遠程醫學站點,建成覆蓋全區、功能齊全、信號高清、雙向交流的數字化遠程醫學網絡。
3.3 配套信息系統 依托指揮平臺,建立戰役、戰術衛勤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互操作組織指揮平臺,與地方應急指揮部門聯通,可實時進行網絡音視頻交互、信息共享和指揮協同。推廣電子病歷系統、新一代醫院信息系統,醫院、療養院感染控制信息系統,研發軍人電子健康檔案,完善疫情監控信息系統,升級改造電子傷票系統,應用部隊衛生信息系統和網絡醫學服務系統,形成廣覆蓋、全領域應用軟件體系。
科學管理是全面建設現代衛勤的基礎工程。必須綜合運用現代管理理論、方法、技術和手段,構建體現特色、符合衛生系統建設規律的管理體系,以科學管理提高衛勤保障力、增強部隊戰斗力。
4.1 衛勤決策有評估 健全衛勤決策領導、論證和評估組織架構,建立決策跟蹤反饋、調控糾錯和責任追究機制,年度經費預算、重大建設項目、大宗物資采購、大項資產處置等事項,落實黨委(支部)集體研究和專家咨詢評估制度,實現重大決策無失誤、財經紀律無違反。健全監管體制,協調建立與軍務、干部、財務、物資、審計等相關部門聯合監管機構。
4.2 疾病防控有手段 加強疫情監測預警和調查分析,健全有害媒介物預防控制方案和技術措施,落實乙肝等疾病預防免疫。加強涉核、化等特殊崗位作業人員有害劑量監測、定期體檢與軍事作業保護,加強軍事訓練傷防治技術研究和防護指導。完善部隊心理衛生服務體系,認真開展新兵心理測評篩查,做到醫院有心理門診、部隊有心理熱線、軍區有心理網站。結合重大活動、重要時機,做好個性化心理應激干預和人性化心理衛生服務。配套軍區心理康復中心配套設施,集中收治部隊精神病患者。落實部隊健康教育,廣泛開展愛國衛生和健康軍營創建活動。
4.3 醫療保障有實力 嚴格落實醫院為部隊服務政策規定,全面推行全程全方位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不斷強化醫德醫風建設,開展綜合整治,嚴肅查處違紀違規問題,推行醫院為部隊服務績效評估制度。推行軍隊醫院運營管理“四統五全”模式和全成本核算管理,完善績效管理指標體系,制定各類醫療機構、科室績效考評實施方案,推進樣板單位建設,推行重點專科護士準入管理,建設一批全軍護理示范基地。加強醫療質量控制,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建立醫療質量控制體系和感染管理體系,全面實行臨床路徑管理,探索第三方付費改革,加強清理整頓,醫療合作項目和部隊衛生機構便民服務規范運行[5]。
4.4 干部保健有拓展 加快保健服務轉型,推行全天候服務、全過程跟進、全要素維護、全系統保障的全維保健工程,全面實行軍人門診專區化、干部收治專科化、疑難疾病診療專病化服務。完善干部和特勤人員療養康復、健康鑒定、醫學訓練服務保障體系,強化文化熏陶,抓好示范引領,構建具有軍隊特色的保健文化。建立大病重病老干部醫療費用補助和干部體檢經費補償機制,常見病、慢性病用藥得到合理保障,落實官兵年度健康體檢和在職干部療養制度。按標準配齊干休所衛生所人員裝備,建立網絡門診和網絡病房,加快新建改造特勤病房,配套專用和通用設備,提高特勤處置能力。
4.5 科技創新有目標 健全軍區醫學科委會工作機制,拓展人才培養、技術培訓、業務幫帶職能。加強人才技術建設,發展優勢特色學科,新建一批全軍醫學專科中心,新增一批全軍重點實驗室,力爭創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實現突破。引導和鼓勵醫學科技創新向部隊急需、戰場急用的軍事醫學方向發展,部署軍事醫學、預防醫學專項課題和基礎性、應用性研究課題,力爭獲得一批國家發明專利、一批軍地高等級創新成果,力爭在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973”、“863”等重大領域有新的突破。培養一批全國、全軍知名的科技領軍和學科拔尖人才,力爭新增院士。
4.6 優生優育有深化 加強新型軍營人口文化建設,濃厚部隊計劃生育宣教氛圍,教育覆蓋面和考核合格率達到要求。推進軍民共建,建立軍地聯合工作機制,強化婚育管理,健全軍隊獨生子女家庭獎勵和困難家庭救助機制。加強基層部隊計生辦、技術服務站(室)和技術中心建設。拓展服務領域,對不孕不育官兵夫婦實行免費集中診治,官兵生殖健康普查率達90%以上,出生嬰兒缺陷發生率5‰以下。
4.7 藥品籌供有監管 嚴格落實“兩個目錄”,大力實施醫療設備、藥品和醫用耗材網上集中采購,提高藥品器材主渠道供應率。建立安全用藥、合理用藥評價指標體系,加強藥品、衛生裝備質量安全監管,完善藥品抽驗和藥物不良反應監測機制,全面開展醫療設備質量控制。藥檢所通過國家計量認證,達到地方統計機構建設水平,建立軍地聯合藥品儀器檢驗服務體系。
4.8 衛生經費有審計 強化衛生經費籌措、分配、使用審計監督,建立憑證會簽、賬目公示、報表核準等制度,杜絕截留、挪用和標準經費個人私分包干使用。嚴格軍隊衛生資源節約管理規定,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對衛生機構基建營房、設備購置等重大項目事前論證、事后審計制度,提高有限經費使用效益。
4.9 衛生安全有保證 在飲食飲水、公共場所衛生、放射防護、職業衛生、傳染病防治等方面,強化全面監督。在臨床醫療、醫院感染、血液、藥品和設備等方面,強化全程監管。推進醫療機構安全發展,規范醫療技術臨床準入,加強毒、麻、精神藥品管理,聯合打擊非法行醫和制售假藥等不法行為,確保衛生系統無重大事故案件發生。
[1]孔志剛.整體推進全面建設現代后勤階段性目標任務[J].后勤學術,2011,(4):19-22.
[2]張雁靈.扎實開展現代衛勤試點加速推進軍隊衛生事業創新發展[J].后勤,2011,(5):15-16.
[3]張雁靈.努力開創軍民融合式衛勤發展新局面[J].后勤學術,2010,(6):15-18.
[4]曹文獻.創新四種模式 加快四個轉型 整體推進全面建設現代衛勤[J].解放軍衛勤雜志,2012,(1):25-26.
[5]曹文獻.聚焦主題 服務主線 加快全面建設現代后勤步伐[J].東南國防醫藥,2012,1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