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群林,彭 琦,蔡婷婷
視網膜靜脈栓塞是一種多因素引起視網膜靜脈血栓形成的視網膜血管病。在我國致盲的眼底病中僅次于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而居第2 位。2008 年12 月-2011 年12 月筆者選用復方血栓通膠囊聯合怡開片治療31 例,獲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我院眼科門診就診的視網膜靜脈栓塞62 例(62 眼)。男38 例,女24 例,年齡44 ~78 歲。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為復方血栓通聯合怡開(胰激肽釋放酶)31 例(31 眼),年齡46 ~78 歲。男18例,女13 例,病程5 ~30 d,其中病程10 d 內者25例,31 例中,視網膜中央靜脈栓塞11 例,分支靜脈栓塞20 例。對照組為單純怡開治療組31 例(31眼),年齡44 ~72 歲。男20 例,女11 例,31 例中視網膜中央靜脈栓塞8 例,分支靜脈栓塞23 例。兩組病例均進行血尿常規、血小板及凝血酶原、肝腎功能檢查,排除血液系統疾患。兩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在治療中均輔以維生素及能量合劑。
1.2 方法 觀察組31 例均給予復方血栓通膠囊1.5 g+怡開112 U,3 次/d,對照組為怡開112 U+地巴唑20 mg,3 次/d。均30 d 為一療程,共兩個療程。療效判斷:顯效:視網膜出血大部分吸收,視力明顯提高5 行以上或恢復至原有水平;有效:視網膜出血部分吸收,顏色變清、變薄,視力提高3 行;好轉:視網膜出血較前吸收、變薄,視力提高2 行;無效:視網膜出血吸收不明顯,視力提高不明顯或有并發癥發生。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0.0 統計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31 例中,中央靜脈栓塞11 例,其中顯效5 例,有效2 例,好轉2 例,無效2 例;分支靜脈栓塞20 例,其中顯效13 例,有效5 例,好轉2 例。總有效率占94%,無效率占6%。對照組31 例中,中央靜脈栓塞8 例,其中顯效1 例,有效1 例,好轉2 例,無效4 例;分支靜脈栓塞23 例,其中顯效9 例,有效7 例,好轉4 例,無效3 例。對照組總有效率77%,無效率為2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同時兩組均明確顯示分支靜脈栓塞療效好于中央靜脈栓塞。
3.1 關于視網膜靜脈栓塞的病因 視網膜靜脈栓塞是由多種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種臨床癥候群,大部分發生在中老年人[1-2],其發病機制目前尚未明確。大多數學者支持高血壓、動脈硬化、高血脂、血液高黏度和血流動力學等因素引起的視網膜供血不足學說[1-4],對青年患者亦因病灶中毒及視盤血管炎等,引起視網膜靜脈內膜炎或靜脈周圍炎所致。
3.2 視網膜靜脈栓塞的部位與視力影響 由于血液循環影響,血流淤滯形成血栓,從而導致視網膜靜脈管壁滲血、水腫、影響視力,視力程度與阻塞部位及受阻塞時間長短有很大關系。視網膜中央靜脈栓塞至黃斑部受累,則視力受影響嚴重;而如果是小的分支栓塞或治療及時,視力影響則小一些。在臨床多見為單眼病患,患者有輕度的視力影響時自己沒有注意到,也有的是未引起重視,故就診較晚,也影響治療效果及預后。
3.3 視網膜靜脈栓塞的治療問題 目前視網膜靜脈栓塞的治療主要是溶栓治療與激光治療[5-7]。溶栓治療有玻璃體內注射、高選擇性動脈插管、視網膜靜脈微穿刺及藥物治療。前三者雖有一定療效,但有并發癥并帶來高風險性,有待進一步探討[8-9]。復方血栓通膠囊為國產純中藥制劑,主要成分為三七總皂苷,輔以丹參、黃芪等,藥理作用是活血化淤,擴張血管,提高抗缺氧能力,降低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滯度,改善血液循環和微循環,增加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同時還有明顯的抑制新生血管的作用[10-12]。而怡開屬于小蛋白解酶素,它能使激肽酶降解成激肽。激肽具有舒血管活性,可使血管平滑肌舒張,起到擴張末梢血管、降低血壓、增加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環,達到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同時,怡開作為一種活化因子,能使纖溶酶原激活為纖溶酶,使不溶性的纖維蛋白水解為可溶性的小肽,起到降低血黏滯度、抗栓溶栓作用。復方血栓通聯合怡開具有協同作用,同時加以能量合劑及維生素藥物輔以治療,療效較為顯著。本組顯效率為58%,有效率為22%,好轉率為13%,總有效率達94%,治療前后視力明顯提高,視網膜情況逐步改善,優于對照組,具有臨床方法簡便、無不良反應、療程短、療效好等優點,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視網膜靜脈栓塞中,有的為中央靜脈栓塞,有的為分支靜脈栓塞。前者因為視網膜血液循環受影響范圍廣,靜脈管壁滲血影響到大部分視細胞,甚至黃斑部受累,這樣治療起來療效相對影響大;而后者僅為分支靜脈栓塞,受影響的范圍小,則損傷小一些,療效要好一些。治療過程中未發現溶血、出血等不良反應。
[1] 劉家琦,李鳳鳴.實用眼科學[M].2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64-468.
[2] 劉偉偉,徐 亮.視網膜靜脈阻塞的流行病學調查[J].國際眼科縱覽,2007,3(1):13-17.
[3] 孫紅晶,李毓敏.高凝因素在視網膜靜脈栓塞發病中的作用[J].國外醫學眼科分冊,2005,2(5):292-296.
[4] 高 偉,王雨生,張 鳴,等.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發病因素的病例對照觀察[J].中華眼疾病雜志,2007,23(3):159-162.
[5] 喬利峰,雷春濤,樊映川.激光治療視網膜分支靜脈阻塞的臨床研究[J].國際眼科雜志,2009,9(12):2341-2343.
[6] 楊繼紅,張海寧,吳子旭,等.視網膜靜脈栓塞的臨床治療及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8,6(12):1316-1319.
[7] 徐朝陽,劉 安,劉光輝,等.燈盞花素對視網膜靜脈栓塞阻塞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響[J].國際眼科雜志,2009,9(9):1693-1694.
[8] 王 巍,張 瑜,周 贇,等.視網膜靜脈栓塞的溶栓治療進展[J].國際眼科縱覽,2008,32(5):342-346.
[9] 嚴 密,廖菊生.視網膜靜脈栓塞認識治療方法的爭議[J].中華眼底病雜志,2007,23(3):155-158.
[10]鐘毅敏,于 強,胡兆科.復方血栓通膠囊在眼科臨床中的應運[J].廣東醫學,2004,25(5):487-488.
[11]周 祁,華慧娟,畢燕龍,等.復方血栓通治療視網膜分支靜脈栓塞的眼底形態學變化[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8,26(2):1344-1346.
[12]羅旭昇,吳星偉,顧 青,等.中藥復方血栓通可抑制血管形成[J].國際眼科雜志,2009,9(8):1476-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