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娣,鐘添萍,付東輝,鄭 真
偵察兵作為常規部隊中的特殊兵種,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深入敵后,偵察敵軍事目標,捕捉敵方俘虜,為我軍火炮及空中打擊提供詳實的地理坐標等[1]。偵察兵往往被稱為“軍中驕子”,其職業決定了他們在未來戰爭中必須比一般軍人擔負更為艱巨的任務、必須面對更為兇險的戰場環境和更為惡劣的自然環境。因此,作為特殊兵種,更需要具備一流的軍事技能和絕佳的心理素質才能應對危險而又復雜的偵察任務。目前,針對我軍偵察官兵的心理健康特點及提高其軍事應激調控能力的措施等報道少見。本研究旨在通過對偵察官兵心理健康水平的調查與分析,為其心理干預對策提供參考資料。
1.1 對象 通過群體抽樣對227名偵察訓練大隊官兵進行團體紙筆測驗,使用統一指導語,測試問卷裝訂成冊,集中調查對象一次性發放,現場填表并收回。共發出問卷227份,回收227份,有效回收率100%。偵察訓練大隊官兵227名,全部為男性,其中20歲以下152人、21~23歲68人、24歲7人,年齡(20.1±0.1)歲。文化程度:本科7人,大專43人,高中156人,初中21人。士官7人,戰士220人。父母職業為工人34人,農民110人,個體經營戶52人,單位職員20人,其他職業11人。既往健康,無精神病史。
1.2 研究工具
1.2.1 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該量表由20個條目組成,采用4級評定(1=沒有或很少時間;2=小部分時間;3=相當多時間;4=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累計各條目分值之和為原始分,原始分×1.25為標準分T。標準分T≥53分表示存在抑郁[2]。根據標準分評估心理健康狀況,并與中國常模進行比較。
1.2.2 軍人心理應激自評問卷(Psychological Stress Self-Evaluation Test,PSET) 該量表由10個條目組成,內容均反映個體的生理、心理或行為的異常反應,按“沒有、有時、經常”進行3級評定。累計各條目得分為原始分,再轉換為標準分數T分。T=50+10(x-x)/s,x為原始分數,x為平均分數,s為標準差。T<70分為正常,T分≥70說明心理應激程度較高[3]。
1.3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組間抑郁量表得分的比較采用t檢驗,對心理應激與抑郁程度進行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偵察訓練大隊官兵抑郁自評量表的評定分析以標準分T分≥53分為存在抑郁,227名偵察隊官兵中存在抑郁者41例(18.1%),評定結果見表1;227名官兵的評定得分為(43.49±9.16),與中國常模(n=1340)的評定得分(41.88 ±10.57)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1)。
2.2 偵察訓練大隊官兵心理應激量表的評定分析標準分T≥70表明心理應激程度較高,227名偵察訓練大隊官兵中應激程度較高者8例(3.5%),評定結果見表2。10項心理應激條目中,陽性回答率較高的條目見表3。

表1 偵察訓練大隊官兵抑郁量表評定結果

表2 偵察訓練大隊官兵心理應激評定結果

表3 偵察訓練大隊官兵心理應激量表陽性回答率較高的條目(n=227)
2.3 官兵心理應激與官兵抑郁的關系 根據各自量表統計的標準分進行統計,并進行Pearson相關性分析,相關系數(r)=0.510,在 P <0.01 的顯著性水平上,心理應激與抑郁程度顯著相關。
3.1 偵察訓練大隊官兵抑郁狀況及心理應激狀況分析 從表1可知,本組對象處于不同程度的抑郁狀態41例,抑郁檢出率為18.1%。偵察訓練大隊官兵抑郁自評量表得分高于中國常模,表明偵察訓練大隊官兵有一定的抑郁傾向,在訓練期間的心理狀況低于一般人群;另外,由表2發現有8例心理應激水平較高,檢出率為3.5%,檢出結果反映出偵察訓練大隊的心理應激水平還較理想,但從表3可看出,量表陽性回答率較高的條目,如睡眠不好、工作興趣、容易激怒、過度興奮等表明偵察訓練大隊官兵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樂觀。結合官兵心理應激與抑郁的相關性測評分析發現,官兵的心理應激水平與抑郁程度相關,抑郁程度越大,心理應激水平越高。因此,偵察訓練大隊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偵察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和復雜性,其職業的特殊性對官兵的心理素質提出了較高要求。訓練中要求士兵處于高度警覺的狀態,并且緊張的軍營生活、嚴明的軍事紀律、艱苦的軍事訓練都會對軍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導致偵察訓練大隊官兵心理障礙的發生以及心理應激反應的產生[4-5]。
3.2 心理干預對策 針對其心理素質訓練提出以下建議:①心理訓練同偵察任務相結合;②心理訓練與共同科目訓練相結合;③心理訓練同政治思想教育相結合;④加強心理健康衛生工作,構建四級網絡體系,建立心理咨詢制度,健全心理檔案,促進官兵的心理健康[6-8]。
[1] 王春玉,張云叢,歐泰華,等.某部隊野外駐訓官兵心理健康狀況測評[J].沈陽部隊醫藥,2010,23(2):113,127.
[2] 汪向東.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12(增訂版):194-196.
[3] 張作記.行為醫學量表手冊[M].北京: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258-259.
[4] 夏素明,陳紀申,杜建民,等.新兵心理健康狀況測評及相關因素分析[J].預防醫學,2008,51(10):640-641.
[5] 王娟娣,李玉剛,周曼穎,等.新時期軍人護士心理健康水平的調查分析[J].醫學研究生學報,2009,22(3):296-298.
[6] 王娟娣.提高護生心理素質的對策與技巧[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4,21(2):96-97.
[7] 王娟娣,鄭 真,李玉剛,等.殲(強)擊機飛行員SLC-90癥狀評定分析[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0,24(4):289-291.
[8] 吳志成,張思遠.加強新時期部隊心理服務工作的調查與思考[J].東南國防醫藥,2011,13(3):279-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