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攀 張 斌
(井岡山大學科研處 江西 吉安 343009)
運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對有關艾滋病的文獻進行量變規律和詞頻規律分析,運用循證醫學的理念、跨學科的方法進行綜合分析。
運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提供的生物醫學信息檢索系統(PubMed)和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網絡版(CBMWeb),采用主題詞、主題詞與副
2.1 艾滋病研究近10年的發展趨勢:采用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組配所有副主題詞共檢索出2003-2012年間論文數:國際9882篇(占1989年至2008年文獻量的24.35%),國內6080篇(占1989年至2008年文獻量的79.32%),由此可見國內近10年來艾滋病相關研究發展迅猛,而國外有關艾滋病方面的文獻量近十年來趨緩。
進一步分析發現,國內近10年文獻量的發展波動明顯,呈現出4個階段,1999-2001年文獻量逐年上升,2002-2004年文獻量逐年減少,2005、2006年文獻量巨增,增幅分別達69.00%和60.00%,近2年的文獻量又有大幅下降;而與此同時,國外近10年的相關文獻除2002年和2006年有小幅度的增加外,基本呈現平穩中遞減的趨勢。
2.2 國內外艾滋病研究方向的比較:國內副主題詞中包括與中醫有關的9個副主題詞,對研究主題進行統計排序發現,國內外艾滋病研究排名前3位的領域完全一致,說明對艾滋病的預防控制、流行病學和并發癥的研究不分國內外均為研究重點。但國際文獻較注重艾滋病的心理學、經濟學研究,其他如傳播、代謝學、病理生理學、康復等方面均有較多的文獻,而在國內這些方面的文獻量極少。
2.3 艾滋病文獻研究的地區分布情況:我們分析了2003-2012年Pubmed收錄的艾滋病相關文獻各國的分布情況,Pubmed中共收錄了84個國家或地區發表的艾滋病相關文獻。其中美國的文獻量占首位,占總文獻量的33.70%,其次為英國,占20.93%,還有相當一部分文獻在其他國家,說明艾滋病是一個備受全球關注的疾病,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Pubmed收錄的中國34個省市自治區發表的艾滋病文獻文獻數量為213篇,占艾滋病文獻總數的1.58%,其中北京的文獻量居首位,占國內文獻總量的8.42%,其次是云南、山東和河南。
目前,全球艾滋病疫情蔓延的趨勢還沒有得到逆轉,分析我國艾滋病與國外的研究狀況,有助于為相關人員從事研究提供方向[1-3]。
3.1 國際艾滋病研究進入相對平穩階段,國內波動較大:國內有關艾滋病研究方面的文獻近十年來起伏明顯,這一狀況與同期艾滋病在我國的重視情況和實際開展的工作量相吻合。國外有艾滋病研究方面的文獻量近十年來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從80年代初發現艾滋病以來,國外對艾滋病的研究已有二十多年,相對于艾滋病剛開始流行期的研究狀況,對艾滋病的研究在某些領域已比較成熟,進入了相對平穩階段。
3.2 國內外艾滋病研究熱點大體一致,部分領域差異顯著:從整體上看,近10年來國內外艾滋病的研究方向基本接近,重點都在“預防和控制”、“流行病學”、“并發癥”和“病因學”等方面。在檢索中發現祖國傳統療法治療艾滋病的文獻占有相當一部分比例,表明祖國醫藥學是一個巨大的寶庫,對艾滋病的治療有其獨特的作用。提示我國該病防治人員,應在西方國家難以進行的領域進行有組織、有領導地集中人、財、物,重點攻關。在“病理生理學”、“代謝學”、“微生物學”等方面,國外的研究比例明顯高于國內,說明國內外在艾滋病的基礎研究領域存在顯著差異性。雖然艾滋病的基礎研究在國外已開展多年,但有效的疫苗尚未研制成功,故基礎研究在國外還是很受重視,仍舊處于研究前沿,這一方面國內則相對滯后。因此,需要加大對艾滋病基礎研究的資金投入,加強基礎研究與臨床實踐的結合,基礎研究與藥物、疫苗研究的互相結合[4]。
3.3 國內外艾滋病研究均有較明顯的地域特征:對近十年來艾滋病文獻的地域分布統計發現,英美合計文獻量占據總文獻量的54.63%,充分表明英美發達國家在該領域研究上具有絕對的優勢。近年來HIV感染的防治一直是科學家研究的一個熱點,特別是發達國家對艾滋病的研究十分重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其論文成果也比較豐富,中國在艾滋病研究領域近年來產出增長十分迅速,但論文質量有待提高,和美、英、法等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提示我國今后需積極參與和加強國際合作,獲得必要的信息和支持,爭取獲得突破性的進展。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艾滋病防治工作專項經費投入的加大,特別是中醫中藥、中西醫結合療法在治療艾滋病方面的研究在國內已有一定的基礎,相信我國未來在艾滋病領域的研究還將有更加廣闊的前景。
[1] WHO Health and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R].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5
[2] UNAIDS.2007AIDS epidemic update[DB/OL].http://www.unaids.org/en
[3] 王敏,馬立芝,胡學珍,等.1983-2006年主要國家(地區)艾滋病文獻統計分析[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08,9(9):854
[4] 白冰珂,貌盼勇.HIV疫苗研究現狀及展望[J].傳染病信息,2008,21(6):338-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