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艷萍 舒高倩 李 萍
(長治醫學院附屬和濟醫院 山西 長治 046000)
四肢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骨折類型,且常見于小兒,兒童處在生長發育階段,因此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四肢骨折,且四肢骨折術后還易出現壓瘡、感染和深靜脈栓等嚴重并發癥,因此應加強對四肢骨折的臨床護理,本文就兒童四肢骨折的臨床護理對策進行分析,探討其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兒60例,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齡在1~14歲之間,其中1~3歲12例,4~6歲17例,7~9歲23例,11~14歲8例;骨折部位:肱骨及肱骨踝上骨折31例,脛腓骨骨折18例,股骨及其它骨折11例。
1.2 護理方法
1.2.1 心理護理:患兒在肢體突然骨折后可能會出現焦慮和恐懼的心理,并會表現為驚恐不安、哭鬧以及不愿意配合檢查等,此時護理人員應該從兒童的角度出發,具備飽滿的愛心和良好的態度,對患兒進行疏導,逐步穩定患兒的情緒,增加患兒接受治療的配合度。
1.2.2 術前的護理干預:在術前訪視時護理人員應與患兒及家長做好充分的交流工作,全面了解患兒的性格喜好,并在父母的陪同下進行麻醉誘導,家長陪同下實施麻醉誘導,可增加醫患之間的感情,并有效降低患兒的不良反應。臨床上對患兒的麻醉誘導可采用起效快、副作用少的七氟烷通過面罩吸入進行。
1.2.3 體位和肢位護理:不同的骨折部位應采取不同的體位和肢位,股骨頸骨骨折的患者,應保持肢體處于外展中立位,防止因髖關節內收或外旋,造成的髖關節脫位,對于關節內骨折或需長期固定的患兒應保持患肢處于功能位。
1.2.4 腫脹護理:為促進靜脈血液回流可適當抬高患兒患肢,對于早期患兒,為降低患兒機體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可采用局部冷敷的方法,減少機體體液的滲出,加速已經損傷破裂小血管的凝固,以達到迅速止血的目的,同時減輕患兒的患肢腫脹。若患肢遠端出現青紫及感覺退減,應立即松緊過緊的石膏或夾板,防止血液循環障礙,加重病情。為促進靜脈血液及淋巴液的回流,可通過早期肌肉關節鍛煉的方式進行,對關節進行稍微的活動鍛煉,也可采用被動活動或按摩的手法進行。
1.2.5 傷口的護理及營養指導:術后可根據情況繼續使用抗生素,注意密切觀察患兒的滲血情況,定期進行患處敷料的更換,保持患處的干燥及衛生,對于開放性的骨折導致的失血過多的情況,以及傷后患兒肢體內出現蛋白分解代謝亢進以及代謝不足引起負氮失衡狀況,應適當的給以患兒高蛋白、高維生素以及高熱量的食物,促進骨折處的愈合,并同時增強患兒的抵抗力。
1.2.6 其它并發癥的護理:保持合適的體位、定期對患兒進行按摩、保持呼吸道的通暢以及保持血流流通是預防并發癥的要點。為防止墜積性肺炎的發生,可指導患者做深呼吸,用力咳嗽,定時拍打背部;未防止壓瘡的發生,可在骨突起部位放置氣墊或棉圈,并每天定時按摩;若皮膚出現受壓發紅,可涂抹酒精后進行按摩。
1.2.7 康復鍛煉:患兒從受傷到手術,各關節都處在功能位置,一般使用牽引、石膏和夾板固定的方法進行治療,對于行牽引固定的患兒可指導患兒學會牽引狀態下軀體隨體位改變而調整牽引的方向,保證牽引的持續有效;對于上肢骨折的患兒可適當的加用軟墊抬高患肢,對于下肢骨折的患兒保持輕度屈展,并調整到最佳角度,減輕因體位的改變而造成的痛苦。鼓勵患兒加強主動功能的恢復鍛煉,避免造成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多種并發癥。骨折的早期鍛煉主要是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和肌肉的收縮,中期主要是恢復骨折部位上、下關節的活動,后期主要是恢復傷肢的負重功能,注意強度要以骨折不發生疼痛為度,盡量采取被動和主動相結合的鍛煉方式,并循序漸進的增加活動量。
1.2.8 健康教育:骨折的恢復與患兒的飲食息息相關,并且患兒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進行飲食的合理安排尤為重要。對于骨折的患兒應多食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西紅柿、胡蘿卜、青菜等,以促進骨痂的生長和骨折的愈合;囑患兒不宜偏食,機體的修復、長骨生肌、化瘀消腫都需要各種營養,以保障骨折組織的順利愈合。同時還應特別注意,不宜盲目的補充鈣質,有臨床研究發現,增加鈣的攝入量并不能加速骨折的愈合,對于骨折患者來說,身體中并不一定缺乏鈣質,只有根據患者病情和醫囑,加強功能鍛煉和盡早的活動就可促進骨骼對鈣的吸收,加快骨折的愈合。
經過積極有效的護理,60例患兒中,骨折愈合情況均良好,只有1例患兒出現肢體腫脹的并發癥,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67%;對患兒護理滿意度的調查,非常滿意47例,占78.3%,滿意13例,占21.7%,無不滿意者,滿意率為100%。
四肢骨折屬于常見的骨折疾病,同時造成的創傷也一般較大,無論是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都會對患兒造成一定的心理影響。在治療期及康復期,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兒的臨床護理,實施多角度的護理對策,如功能位指導可幫助患者盡快的熟悉康復治療的方法,以更好的配合護理人員的工作。對四肢骨折患兒加強臨床護理,可有效減少患兒的痛苦和并發癥的發生,增加患兒及家長對治療和護理的滿意度,同時護理人員還應加強自身素質,更好的勝任護理工作,并將良好有效的護理對策大力推廣。
[1]段文江,高蘇寧,吳宇,等.四肢骨折患者中后期治療臨床效果與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10):752-753
[2]丁玉慧,常永藍,楊延紅.四肢骨折手術治療的護理體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6):22-23
[3]王力力,吳義娟,邵正榮.四肢骨折整復術后功能鍛煉康復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9,8(7):550-551
[4]農玉白,饒福娣 ,嚴雪婷,等.系統綜合護理對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0,3(12):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