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月華 黃春榮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廣東 廣州 510120)
氣管插管意外拔管被認為是ICU中最常見的氣道不良事件[1]。它能引起上呼吸道損傷,誤吸,心律失常,導致缺氧、呼吸功能衰竭,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甚至死亡[2]。因此,預防經口氣管插管意外拔管是ICU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回顧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到2013年4月522例經口氣管插管患者臨床資料,其中非計劃性拔管5例?,F將護理策略總結如下。
本組例患者中男性296例,女226例,年齡14-91歲,平均52.1歲,停留經口氣管插管時間為1-35天,平均4天。氣管插管均為低壓高容量氣囊。發生氣管插管意外拔管的人數為5人,男3例,女2例;年齡23-72歲,平均年齡56.3歲。
2.1 充分的評估:評估為預防氣管插管意外拔管的重要內容之一,主要包括病人狀態的評估:如GCS、鎮靜評分等的綜合評估;導管方面的評估:如導管是否固定良好、管道是否有牽拉、堵塞等;學會使用氣管插管病人觀察記錄表,隨時根據評估結果調整干預措施。
2.2 與患者以及家屬有效溝通:教會患者使用非語言溝通技巧,如眼神、手勢、點頭示意和書寫等,還可使用輔助工具(如:圖片、畫板)進行交流。向患者耐心解釋置管的必要性、暫時性和自行拔管的危險性以及氣管插管后會出現暫時性失語。讓患者了解呼吸機的使用及安全性,消除患者恐懼和緊張心理。
2.3 氣管插管的有效固定:包括掌握固定材料的選擇、正確的固定手法及明確其注意事項?;杳约芭浜匣颊呖蛇x擇膠布、牙墊固定方法;躁動、面部及口腔分泌物多者選擇邊帶固定方法。必須保證穩固而妥善的固定,以導管無法移動為宜。邊帶固定時松緊以容納1指為宜[3]。每班記錄插管外露刻度以及測量氣囊壓力并記錄,氣囊壓力應維持在1.96Kpa-2.94Kpa[4](約20-30cmH2O)。因為氣囊壓力不足時導管容易脫出,過高時會導致患者不適。
2.4 藥物:包括明確藥物約束的目的、學會運用疼痛評分及鎮靜評分,對患者進行鎮靜、鎮痛管理。對于因疼痛引起不適的患者遵醫囑使用止痛藥物,并可根據疼痛評分進行調節給藥劑量及頻率。對于躁動不安的患者,通過評估排除因疼痛、環境引起不適的情況下,遵醫囑使用鎮靜藥物,并根據鎮靜評分調節藥物種類及劑量。最佳鎮靜評分目標為:07am-08pm為4分,08pm-07am為3分。
2.5 身體約束:包括明確身體約束的目的及使用的注意事項。對于使用藥物約束仍存在意外拔管風險的患者,利用約束帶、防拔管手套及安全背心等限制患者的自主及非自主活動以預防意外事件發生、維護患者安全。有效的約束要保證患者雙手距離導管至少20cm。要使患者肢體可活動,但不能碰到呼吸機管路及氣管插管。每2h檢查約束帶的松緊情況以及觀察血運情況,做好約束觀察記錄[5]。避免過松起不到約束效果,過緊造成患者不適或引起約束部位循環障礙。
2.6 加強監護:由于夜間護士相對減少,危重患者多時應適當加派護士值班。提醒當班護士細心觀察,全面了解每例患者的病情,在交接班時,做好相關方面的交接。進行口腔護理,更換膠布、邊帶以及過床、翻身等護理操作時要有專人固定氣管插管,預留固定導管所需的長度,避免牽拉造成管道脫出。吸痰應動作輕柔,避免牽拉管道。可用毛巾卷成團放在兩管道連接處支撐管道,避免呼吸機管道對氣管插管的過度牽拉,。同時加強監護,及時發現并阻止患者的拔管行為。
2.7 避免機械通氣模式不合理及不必要的拔管延遲 明確不合理通氣是導致意外拔管的一個危險因素,學會觀察通氣效果及撤機標準。若支持通氣不合理,可造成患者過度煩躁而發生自行拔管,此外,帶機時間或脫機時間過長,可造成患者不耐煩而自行拔管[6]。觀察機械通氣效果,為醫生轉換呼吸機模式提供依據。及時評估患者,為醫生撤機、拔管提供建議,避免不必要拔管延遲。撤機標準:呼吸頻率<25次/分,最大吸氣壓>-20cmH2O,自主呼吸潮氣量>5ml/kg,PaO2>8KPa,PaCO2<8KPa,Vd/Vt<0.6[7]。當患者可耐受撤機,無低氧征象,存在咳嗽吞咽反射時可嘗試拔管。
2.8 心理護理:告知入住ICU期間會有專人24小時守護,隨時觀察病情變化,不必擔心因不能講話而發生意外。做好對探視家屬的解釋工作,說明對患者實施各種護理措施的必要性,取得家屬的理解及配合。
[1]Carmen Bouza,Eva Carcia,Maria Diaz,et al.Unplanned extubation in orally intubated medical patient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Heart Lung,2007,36(4):270-276
[2]Philip Moons,Marion Boriau and Patrick Ferdinande.Self-extubation risk assessment tool:predictive validity in a real-life setting.British Association of Critical Care Nurses,Nursing in Critical Care,2008,13(6):310-314
[3]賴玉蓮,倪茹芝.防止氣管插管移位的固定方法.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7):18
[4]趙靜月,趙向琴.重癥監護病房人工氣道氣囊壓力連續監測的方法探究.護士進修雜志,2007,22(5):397
[5]沈犁.氣管插管患者非計劃性拔管的研究進展.中華護理雜志,2006,41(1):68-71
[6]謝彩娟.氣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對策.護士進修雜志,2007,22(6):556-557
[7]劉淑媛,陳永強.危重癥護理專業規范化培訓教程,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