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青 陳晞明 陳次濱 林育輝 戴文軍 陳友權 許耘紅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心內科 廣東 廣州 510150)
基于問題式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也稱作問題式學習,是1969年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霍華德·白瑞斯在加拿大多倫多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的,近年來,已發展成為國際上廣泛重視的一種教學模式,在國外的醫學教育中被廣泛采取應用,并被認為是一種較好的提高醫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1-2]。為適應當前醫學模式轉變的新趨勢,提高醫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本研究在心血管內科的教學改革中也引入了PBL這一概念,探索其實踐方法,評價其教學效果。
1.1 對象。廣州醫學院2008 級臨床醫學全科方向本科學生140名。依學號隨機分為10 組每組14 人,其中觀察組4 組共56 人,采取PBL教學法;對照組6組,共84 人,采取傳統的授課為基礎的教學法教學。觀察組及對照組均選用全國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內科學》第七版,人民衛生出版社,陸再英、鐘南山主編,兩組總授課學時數均為32個學時。
1.2 教學方法。觀察組依照以下步驟完成教學:(1)課前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及教學計劃,每次選擇一個病例,并提出2-3個具體問題,同時鼓勵每個學生在解答問題時自己再提出相關的新問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臨床資料及提出的問題,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提出對問題的分析及解決方案,做好討論發言的準備。在授課過程中,組織師生對課前提出的問題及患者的診斷、治療方案等進行討論;教師在討論過程中,要不斷的進行引導、啟發,適當提問,平衡小組成員,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控制時間和進程。最后,由學生代表及教師進行總結,并由教師對疑難問題進行透徹解析,幫助學生達到學習目標。
1.2 教學效果的評估。32個學時結束后,全體學生參加期末理論考試并進行了無記名問卷調查。
觀察組學生表現出極大的學習興趣,能夠根據不同的問題查閱課本及相關資料,積極討論,分工合作。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臨床判斷能力大為提高。觀察組學生平均分為81.72±6.45分,高于對照組的79.45±7.75分,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無記名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兩組之間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5),PBL 組學生認為通過該方法學習,較好地激發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自學能力有一定提高、能夠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臨床技能、臨床思維能力、記憶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
近年來我國醫學教育事業不斷加速發展,醫療衛生改革的提出更加突顯了醫學教育在和諧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教學改革將成為醫學教育教學工作的主線,面對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緊扣我市教育改革發展中所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改變傳統醫學教學模式,注重醫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已成為醫學教育發展趨勢?,F有的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已適應不了新形勢的需要,必須尋找一種培養醫學生進行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育模式。
PBL以解決問題為中心,強調把學習設置于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該模式以“提出問題、建立假設、收集資料、論證假設、總結分析”來代替傳統教育模式的“組織教學、復習理論、講授新課、教學小結、完成作業”,通過學習者合作解決問題,來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能更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以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臨床問題的綜合能力,目前國內許多院校也已開始采用PBL進行教學,并取得初步的成效[3-5]。
心血管內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是內科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要加深對心血管內科疾病的認識,除了授課教學以外,更多的需要臨床經驗的積累和知識的沉淀。但是我國高等醫學院校長期以來嚴格按照基礎、臨床、實習三個階段劃分教學,注重知識貫通性、強調教師主導性的同時,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導致醫學生求知欲望不強,厭學情緒嚴重,從而間接影響了教育目標的實現。因而探索利用新的教學方法促進心血管內科學教學改革,是我們面臨的新課題。
本研究把PBL教學引入心血管內科學教學,從PBL 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對比研究結果提示,觀察組學生的考試成績、自學能力、臨床實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自己學習主體性的認同等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從試卷分析還發現,觀察組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較好,尤其表現在病例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上述結果說明了PBL 教學模式較之傳統教學模式的優越性。實踐證明,PBL 教學法對于心血管內科學的教學改革發揮了比較積極作用,也深受學生們的歡迎,值得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加以推廣,但是還有很多有待于進一步完善的地方,因此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斷加強PBL教學的研究,進一步提高教師和學生對PBL 的認識,并逐步建立起一套與PBL相結合的科學評估體系。
[1] Mc Parland M,Noble LM,Livingston G.The effectiven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in undergraduate psychiatry[J].Med Edu,2004,38(8):859-867
[2] Dolmans DH,De Grave W,Wolfhagen IH,et al.Problem-based learning:future challenges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J].Med Edu,2005,39(7):732-741
[3] 劉旭東.PBL教學模式在心內科教學中的應用仁[J].中國醫藥導報,2009(28):118
[4] 臧偉進,孔珊珊.PBL在心血管藥理學研究生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12(5):5-6
[5] 傅強,付曉華,李志梁.心血管內科臨床教學中PBL模式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8: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