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剛
(云南省德宏州人民醫院口腔科 云南 德宏 6784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與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口腔健康的重視度也呈現出逐年上升趨勢。口腔內科疾病屬于常見多發病,齲齒、牙體修復、牙髓病、牙周病等均屬于口腔內科疾病,近幾年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同時在口腔門診中占據了較高比例,嚴重影響著患者健康與生活,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口腔疾病中的齲齒列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由此可見口腔內科疾病的影響之大[1]。在青少年與兒童患者中,齲齒的發病率高達60%~80%,乳牙在1歲內的兒童患此病率更高,為了解口腔內科疾病發病情況,本文選取我院2011年9月~2012年6月收治2000例患者,隨機抽取580例患者,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1年9月~2012年6月收治2000例患者,隨機抽取580例患者,其中男患者320例,女患者260例,年齡最小為2歲,最大為62歲,平均年齡36.8歲,研究分析的內容包括:患者性別、年齡,患病例數,疾病類型,牙位及治療方式等。
1.2 方法
(1)口腔疾病診斷標準與分類[2]
齲齒:包括淺、中、深齲齒病;牙周病:牙周出現膿腫、牙齦炎、牙周炎、牙齦及牙周出現聯合病變;根尖周病:根尖出現膿腫、牙根尖肉芽腫、急性或慢性根尖周炎;牙髓病:牙髓壞死、牙髓變性、急性或慢性牙髓炎;其他口腔內科疾病包括畸形牙、釉質發育不全、四環素著色等。
(2)口腔內科疾病治療方法
齲齒:齲齒治療首選方法是填充術,此方法主要治療目標是患有淺、中、深齲齒病的患者。治療首先對患者牙面進行清理,將齲洞口擴大,然后用挖匙去除腐質,使用溫水對其齲洞清理,處理時應密切注意齲洞與咬合面,在接近牙髓的洞口給予氫氧化釓劑以保護牙髓,最后采用琉璃離子粘固粉對其填充,在修整成形后的牙體上涂上凡士林。
牙周病:治療牙周病的主要方式有牙周刮治、牙周上藥及牙齦切除手術等。借助機械治療去除患牙菌斑與牙石,對其牙面進行適當磨光;對于牙周袋比較深并且較敏感的患者,應適當給予局部麻醉,對其松動牙齒行牙固定術。
牙髓:治療牙髓的主要方法有失活封藥、干髓術及去髓術,根管治療和充填術。對于牙髓患病較輕患者,可先制備洞行,然后將壞死組織清除,對窩洞消毒后,在進行填充;對于患有急性牙髓炎患者,將患者髓腔打開,打通根尖孔,然后行開髓引流術,使炎性流質物質流出;對于骨膜下膿腫患者,應施行局部切開,同時進行引流,必要給予止痛藥物。
其他口腔內科疾病患者應依據患者具體患病狀況對其治療。對其治療后,我們通過對患者口腔保健知識的宣教,指導患者應重視口腔護理,加強口腔護理意識,以此來提高患者口腔衛生的自我維護意識,培養正確刷牙的觀念,防止異物對口腔造成傷害,定期檢查,少吃零食以及甜食,注意營養的均衡,對于口腔要每日進行清潔,減少口腔疾病的發生,重視生活質量的提高,若有問題出現應及時就醫。
通過對選取患者的分析,口腔內科疾病中患根尖周病與齲齒的患者較多,其次為牙周炎與牙髓炎患者,治療的主要方式為根管與牙髓治療。具體結果如下。
齲齒患者總共有195例(33.6%),其中男患者108例,女患者89例;根尖牙周患者共有150例(25.7%),其中男患者80例,女患者70例;牙周炎患者共有105例(18.1%),其中男患者56例,女患者49例;牙髓炎患者共有98例,其中男患者53例,女45例;其他口腔內科疾病患者共有32例,男患者18例,女患者14例。本文選取患者依據各自病情發展,采取了個性化治療措施,均獲得了有效治療,治療后患者病情恢復良好,均獲痊愈。
近年來,口腔內科疾病在我國發病率逐年提升,已經對人們正常生活帶來了非常嚴重的影響[3]。口腔內科疾病是一種較常見的疾病,在我國屬于高發疾病中的一種,早期若得不到及時治療,將會對患者生活及健康產生嚴重影響。本文選取研究的5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數目顯著高于女性患者,其原因有可能是與女性患者性比,男性對于口腔健康的重視程度不夠。在對其疾病采取的治療方式中,本文選取患者的所采取的治療方法,均依據各患者具體疾病癥狀采取了個性化治療措施,患齲齒的患者給予腐質的去除,患牙周疾病的患者給予菌斑與牙石的去除,對于有牙齒出現松動的患者給予了固定術治療,患牙髓疾病的患者給予了適當引流、止痛等措施治療,此外對于患者給予了必要維護口腔健康知識的宣傳。
本文研究選取的580例患者中,患齲齒口腔內科疾病的患者最多,相關研究顯示,齲齒也是口腔內科疾病中重要病癥。通過對選取患者臨床資料的回顧性分析與探討,發現齲齒的治愈率并不是很高,出現此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于齲齒常顯得不夠重視,因此忽視了治療。當患者患有齲齒時,若患者為淺齲齒,不會對患者產生較大影響,但是隨著病情的加重淺齲齒有可能發展成為中齲齒時,此時患者在咀嚼時會感到不適,對于正常生活影響較小,但若發展為深齲齒時,對于患者正常生活及質量將會產生嚴重影響,特別是兒童患者,若不及時采取治療控制病情發展,極有可能出現顯著的牙痛癥狀或出現頸部淋巴結腫痛和形成慢性感染灶,嚴重危害患兒健康。在治療過程中,應給予腐質的去除,對窩洞進行清理,同時應密切保護患者的牙髓,以免受到傷害。因此患者早期若出現齲齒癥狀,應及時給予治療,若早期患者未得到及時治療,齲齒慢慢會發展成為牙髓炎或是根尖牙周炎,此外由于本文選取患者齲齒與根尖周炎的患者較多,因此在臨床治療方法的實施過程中,選用根管與牙髓治療的措施較多。
牙周疾病的主要癥狀我牙齦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形成、牙齒出現松動等[4]。自我癥狀還有口臭,目前臨床對于治療牙周疾病首選方式是借助機械對菌斑及牙石進行去除,并對牙面進行磨光處理,減輕微生物及菌斑對牙齦產生的刺激,縮短菌斑及牙石再次沉積的時間,去除菌斑及牙石臨床最顯著的方式即潔治術。在治療過程中,可適當給予患者患牙局部用藥可防止菌斑形成,近而為牙周的恢復創造有利條件。除以上治療方法外,臨床上也有采用中醫治療的方式,也可有效治療牙周疾病,提高免疫,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等效果。本文選取患者對于患有牙周疾病的患者,均施予潔治術,對牙石、菌斑進行清除,對出現牙齒松動的患者,給予固定術給予糾正。
牙髓病是指所有與牙髓組織有關的疾病,概念較為廣泛。臨床癥狀通常表現為自發疼痛、陣發痛、夜間有加重等。牙髓病在初期幾乎沒有較為顯著的癥狀,因此極易導致誤診與漏診,但隨著病情的發展,一旦出現發作癥狀,一般患者都較難接受。牙髓炎、壞死及退變均屬于牙髓病,應急治療措施是進行開髓引流,使得炎性物質流出,近而減輕患者疼痛,必要時給予適當的藥物鎮痛,此方法主要是用于急性牙髓病患者。
口腔疾病作為我國的高發疾病,應該及時、有效的采取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本文選取患者在進行對癥治療后,均痊愈。我們認為,關于口腔疾病應重視有效預防,同時治療后對于患者進行了口腔健康知識方面的宣教,指導患者樹立正確口腔保健觀念,對于早期出現口腔疾病癥狀時,應及時進行就醫診斷與治療,近而減少口腔疾病發生,減輕患者痛苦。
此外,口腔的各部分組織是整體的一部分,因此口腔損害經常為許多疾病的發病表現,可看做某些內科疾病的早期表現,是為提示診斷某種內科疾病的重要線索],故而口腔臨床醫師還要有一定的全科醫學知識,因此對于口腔健康的重視更加顯得尤為重要。
綜上所述,為降低口腔內科疾病的發病率,減少口腔內科疾病對人們生活的困擾與危害,應加強相關口腔衛生的知識與宣傳教育,提高保護口腔健康的意識,培養正確刷牙的習慣,同時若早期出現齲齒的臨床癥狀,應及時給予治療,近而減少口腔疾病的進一步發展,減輕患者痛苦與經濟負擔。提高生活質量。
[1]李麗.1000例兒童口腔內科疾病的回顧性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09,6(18):37
[2]哈斯也提·玉素甫.口腔內科疾病的額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2,2(9):161
[3]孫延濱.口腔內科疾病的臨床分析[J].健康大視野,2012,20(11):64-65
[4]章巧麗.口腔內科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觀察[J].健康必讀雜志,2012,(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