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西偉 裴小鋒 黃曉萍 王思陽 程志斌
(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yī)院腫瘤放療科 廣東 珠海 519000)
放射性直腸炎是盆腔惡性腫瘤放療的常見并發(fā)癥,使患者痛苦不堪,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我科自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用白介素-11、思密達、康復新、地塞米松為主的混合液保留灌腸方法治療66例宮頸癌放療中并發(fā)放射性直腸炎患者,療效顯著,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收集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宮頸癌放療并發(fā)放射性直腸炎患者66例,年齡35歲至70歲,中位年齡44.6歲。均由病理診斷確診,行盆腔外照射放療加后裝放療,既往無結直腸炎病史。KPS評分≥70分,血常規(guī)及心、肝、腎功能均在正常范圍。
1.2 方法
1.2.1 盆腔放療:所有患者外照射放療均采用三維適型放射治療技術。采用直線加速器6MV-X線,常規(guī)分割照射,每周5次,每次靶區(qū)劑量為2Gy。外照射放療總劑量均為46Gy/23f。腔內后裝放每周1次,A點總劑量40Gy/8f,腔內后裝放療當天停止外照射。
1.2.2 心理治療和飲食指導:告知患者放射性直腸炎為常見放療副反應,不必過分恐懼、緊張,應積極配合治療。多進食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的食物,禁食油膩、辛辣的食物。
1.2.3 全身治療:口服黃連素、雙岐三聯(lián)活桿菌、氟哌酸等。依據患者具體情況酌情給予營養(yǎng)支持治療及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
1.2.4 白介素-11與康復新等混合液保留灌腸:出現(xiàn)II級以上腸粘膜反應后,使用白介素-11注射液(巨和粒)3mg、思密達粉6g、地塞米松注射液5mg、慶大霉素8-16萬單位與康復新液50ml混合液保留灌腸,加溫至38℃左右,每天1次(較重患者每天2次),于當日放療結束后1小時內給藥(周六、日依原放療時間給藥),至放療結束時止。患者取仰臥位,灌入混合灌腸液后,抬高臀部,保留30分鐘以上,并囑患者可適當變換體位。
1.3 分級標準:采用RTOG/EORTC急性放射性損傷分級標準。所有病例在治療期間均出現(xiàn)Ⅱ級以上急性放射性直腸炎:Ⅱ級58例,Ⅲ級8例,無Ⅳ級損傷。
2.1 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CR):分級降至0級;部分緩解(PR):分級下降但未達到0級;無效(NC):分級無下降,甚至上升。有效率為CR+PR。
2.2 療效:66例患者經過對癥治療后均順利完成了放療,急性放射性直腸炎總治愈率87.9%(58/66),總有效率100%(66/66)。其中,Ⅱ級58例患者中治愈55例,部分緩解3例;Ⅲ級8例患者中,治愈3例,部分緩解5例。治療過程中未發(fā)生神經毒性及藥物過敏反應。
急性放射性直腸炎是宮頸癌放射治療時常見的并發(fā)癥[1],輕者可自愈,重者持續(xù)很長時間,如不及時治療可造成遷延不愈的嚴重放射性損傷,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2][3]。因此,一旦出現(xiàn)放射性直腸炎,應及時進行有效治療。目前,對于急性放射性直腸炎的治療以“抗菌消炎、收斂止瀉、保護和促進腸上皮再生”為原則。針對放射性直腸炎的治療,有多種治療方法。藥物保留灌腸使藥物直接覆蓋在受損直腸粘膜上,易于達到病變部位高濃度而無相應的血漿高濃度,患者的耐受性好,是目前治療放射性直腸炎的有效手段之一。國內多個研究[4-7]均證實保留灌腸法是治療放射性直腸炎的良好方法,其總有效率均在90%以上。思密達粉劑富含氧化硅和氧化鋁,能較好地覆蓋消化道粘膜,可固定和加強消化道粘膜屏障,同時清除細菌、病毒和各種理化因子,促進粘膜上皮細胞的修復和再生,對放療所致消化道粘膜損傷有保護及治療作用[8-9]。Du等[10]通過動物模型證實,IL-11能促進腸上皮隱窩細胞增殖,對放化療引起的腸上皮細胞凋亡具有明顯抑制作用,從而加速腸粘膜損傷再生修復進程,降低腸源性感染有關。地塞米松可降低毛細血管和細胞膜的通透性減少炎性滲出,減輕放療導致的炎癥反應。康復新的有效成分主要為多元醇類和肽類,可促進表皮細胞生長和血管新生、改善胃腸黏膜創(chuàng)面微循環(huán)、加速機體病損組織修復再生、抑菌抗炎、消除水腫和提高T淋巴細胞數量和活性等作用[11]。慶大霉素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金葡菌等均有較強抗菌作用,可防治損傷直腸粘膜繼發(fā)細菌感染。我科依據上述藥理機制采用白介素11、康復新、思密達等配置的混合液保留灌腸治療放射性直腸粘膜炎,有效緩解急性放射性直腸炎反應,加快創(chuàng)面愈合,總治愈率89.4%,總有效率達100%,顯著改善了宮頸癌患者在放療期間的生活質量,降低了因中斷放射治療導致療程延長的幾率,為了保證患者順利完成放療提供了有利條件。該方法簡單易行、療效顯著。
[1]侯友賢,石衛(wèi)民,李志強,等,腫瘤放療并發(fā)癥防治[M]北京 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8,54-56
[2]申文江,王綠化.放射治療損傷[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1.256
[3]谷銑之,殷蔚伯,劉泰福,等.腫瘤放射治療學[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1993.638
[4]王建中,張和峰,吳春迎,等.康復新液肛滴治療急性放射性直腸炎22例近期療效觀察[J].福建中醫(yī)藥.2006,37(1):17-18.
[5]高伏民.思密達混合液保留灌腸治療放射性直腸炎[J].實用臨床醫(yī)學,2002,3(5):83~84.10
[6]許明君,王釔力,夏曉紅,等.慶大霉素、維生素B12、地塞米松保留灌腸治療急性放射性直腸炎的近期療效觀察[J].江西醫(yī)藥,2009;44(12):1215-1217
[7]高碧燕,盧玉波,俞晶,等.思密達-金因肽混合液保留灌腸治療急性放射性直腸炎(附34 例分析)[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06,14(3):334
[8]姚光弼.思密達臨床應用評價[J].中華消化志,1996,(4):226~228
[9]梁曉麗,車寧.思密達的藥理與臨床應用[J].藥學實踐志,1999,17(1):9~11
[10]Du XX,Doerschuk A,Orazi A,et al.A bone marrow stromal derived growth factor,interleukin-11,stimulates recovery of small intestinal mucosal cells after cytoablative therapy[J].Blood,1994,83:33
[11]杜光明.康復新對虛癥老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細胞免疫臨床及實驗研究[J].云南中醫(yī)雜志,1989,1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