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春俠 朱詠梅
(新疆昌吉州吉木薩爾縣人民醫院 新疆 昌吉 831700)
本組資料根據本院2008年2月-2012年4月收治的急性腎小球腎炎患者58例,女性患者20例,最小15歲,最大57歲,平均(28.3±3.2)歲。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腫、少尿、血尿、高血壓。實驗室檢查:尿檢查紅細胞>8000個HP,蛋白+~+++,少量管型。
2.1 飲食護理:(1)鈉鹽:急性期嚴格限制鈉鹽的攝入,每日鹽的攝入低于3g,特別嚴重的病人禁鹽。(2)水和鉀:嚴格記錄24h的出入水量。本著“寧少勿多”的原則,每日入液量為不顯性失水量(約500ml)加上24h尿量。(3)蛋白質:腎功能正常時,給予正常量的蛋白質攝入1g/(kg·d),出現氮質血癥時,限制蛋白質的攝入,以優質動物蛋白為主,如牛奶、雞蛋、魚等。
2.2 加強皮膚護理:保持皮膚清潔,預防壓瘡發生。
2.3 休息和活動:急性期病人應絕對臥床休息,以增加腎血流量和尿量,改善腎功能,減少血尿、蛋白尿。癥狀明顯者,囑其臥床4-6周,待水腫消退、肉眼血尿消失,血壓平穩、尿常規及其他檢查基本正常后,方可逐步增加活動量。病情穩定后逐漸做一些輕體力活動,避免勞累和劇烈活動,堅持1-2年,待完全康復后,才能恢復正常的體力勞動。
2.4 病情觀察
(1)給病人定期測量體重,觀察體重變化和小腫消長情況,注意無胸腔,腹腔、心包積液的表現;觀察皮膚有無紅腫、破損、化膿等情況發生,有無發熱等情況,發現問題給予及時處理。
(2)觀察并記錄病人的生命體征,尤其血壓的變化,注意有無劇烈頭痛、惡心、嘔吐視力模糊,甚至神志不清,抽搐等高血壓腦病的表現。
(3)嚴格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水量。監測尿量的變化,如經治療尿量沒有恢復正常,反而進一步減少,提示嚴重的腎實質損害。同時密切監測追蹤尿常規,腎小球濾過率BUN\Scr,血漿蛋白,血電解質等變化。
(4)用藥護理:遵醫囑使用利尿劑,觀察藥物的療效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如低鉀、低氯等電解質紊亂。呋塞米等強效利尿劑有耳鳴、眩暈、聽力喪失等耳毒性,一般是暫時性的,也可發生永久性耳聾。
2.5 心理護理:血尿可能讓病人感到恐懼,限制病人的活動可使其產生焦慮、煩躁、抑郁等心理,應使其充分理解急性期臥床休息及恢復期限制運動的重要性。在其臥床期間,盡量多關心巡視病人,及時詢問病人需要并給予解決。
應定時測體溫、呼吸、脈搏,認真記錄出入量,觀察血壓,水腫程度,尿量和腎功能的變化。使用熱水袋時,水溫不可超過50℃,應有護墊相隔。限制攝入水及液體入量,一般為前一天尿量再加500ml。準確記錄24h出入量,監測體重、血壓。尿少時,限制鉀的攝入,出現氮質血癥、少尿癥狀時,限制蛋白質攝入量為20-30g/d。給予富含維生素的低鹽飲食。
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護理干預是減少疾病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臨床治療和護理效果,降低疾病復發率,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提高患者預后及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良好的影響和深遠的意義,可以為大多數患者及其家人減少身心的痛苦或經濟負擔。
[1] 黨鳳枝,淺談急性腎小球腎炎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09.4(22):221
[2] 張玉梅、王麗紅、姜彩云;小兒腎病綜合癥的護理體會[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7,21(8):62
[3] 趙巧云,26例小兒急性腎炎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08.3(15):183
[4] 張彩霞,談急性腎小球腎炎的護理體會[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