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纓 巢惠萍
(徐匯區中心醫院內科門診 上海 200031)
糖尿病是當今世界流行慢性終身性的疾病。據了解,中國目前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患病總人數超過9000萬。其中絕大多數是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作為糖尿病大國,要全面有效的控制糖尿病并非單純用藥可以達到目的,其治療有賴于患者進行有效的自身管理和控制。因此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在治療上能發揮重要的作用。穩定患者的病情,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其生活質量,是醫務工作者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通過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了解其健康狀況,做出恰當的健康醫療決定,改變不健康行為,真正地實現患者參與疾病的自身護理。我們通過對門診糖尿病患者實施護理健康教育,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并進行自我護理,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將實施的方法和體會總結如下。
1.1 宣傳糖尿病對人類危害的知識,糖尿病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組代謝異常綜合征,臨床以慢性高血糖為主要特征.患者出現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社會適應不良等癥狀;患者情緒明顯改變,表現為苦悶、憂慮、抑郁、焦躁不安。糖尿病還可導致嚴重的并發癥,使患者喪失勞動能力,合并大血管及微血管并發癥是糖尿病患者致殘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通過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的認識,了解危害程度,明白自我監測、自我護理的重要性。
1.2 健康宣教的方法:宣傳糖尿病的防治知識強調糖尿病應堅持早期、長期、綜合治療及治療方法個體化的原則。健康教育方法應靈活多樣。(1)采取個別談心或將病人組織起來開展專題講座,成立糖尿病協會,定期組織經驗交流會,讓病人之間相互介紹經驗來達到宣傳糖尿病。(2)向病人介紹關于糖尿病防治的書刊。(3)患者掛號時,給每位患者贈送本 《糖尿病健康教育處方》或發放關于糖尿病知識的小冊子,方便患者隨時閱讀(4)利用各候診廳宣傳欄,宣傳糖尿病的預防知識,以強化患者的衛生保健意識,理解健康意義。
對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主要從心理教育、飲食治療教育、運動治療教育、藥物治療教育、并發癥防治教育等方面進行指導。
2.1 心理教育;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基礎知識及心理教育讓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定義、病因、發展和預后,熟悉治療方法,正確認識各種治療的作用和所處的地位,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2 飲食教育:飲食療法是糖尿病的治療基礎,也是對遠期達標和預防并發癥有著重要的意義。患者、家屬及醫務人員可以共同制訂一份飲食計劃,循序漸進地控制飲食。指導病人掌握每日總熱量的計算方法,根據病人的身高、體重、性別、運動量而合理調整飲食結構來制訂低鹽、低糖、低膽固醇、高蛋白、豐富維生素飲食食譜,并詳述食譜之間的轉換,保證既有利于血糖的控制不至于營養不良。
2.3 治療教育:應在醫生的協助和指導下用藥,不可擅自改藥、停藥。護士向病人介紹口服降糖藥物的種類、使用方法并指導患者掌握用藥時間、劑量,藥物的作用機理、類型、作用時間及可能出現的副作用。一方面可以加強患者的參與意識可以根據自己的病情變化、運動量和進食量的變化,小劑量調整藥物劑量,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患者同服同一類口服藥的問題。教會病人注射胰島素的方法,注意事項,及對低血糖的預防和處理等。告知患者胰島素的種類、起效時間、維持時間、有效期、儲存方法及注射胰島素的方法、步驟和部位,注射時患者要掌握“三準一注意”(即時間準、劑量準、劑型準、注射部位注意不同部位胰島素吸收速度不同)。
2.4 運動治療教育:運動療法能使患者的異常糖代謝狀態得到改善,使肌肉對葡萄糖的利用增加,加強胰島素受體的敏感性,使機體的胰島素水平下降,也可改善脂類代謝。對糖尿病患者,我們給予指導并幫其制訂運動處方。要進行全面體格檢查,通過體檢發現是否有禁忌證,以此根據病情、年齡、興趣愛好來決定選擇不同的有氧運動方法。但運動強度要遵循個體化原則和從輕到重、循序漸進的原則對老年患者更要嚴格掌握運動指征。叮囑患者注意運動中和運動后的感覺,如出現呼吸費力、頭暈、面色蒼白、出冷汗的癥狀,要及時停止運動并采取措施。I型糖尿病患者在餐后90分鐘運動降糖效果最好,餐后60分鐘次之,而餐后30分鐘最差;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運動的時間不受限制。注意運動要適量、持續、安全,避免低血糖的發生。
2.5 并發癥防治知識指導:糖尿病如果控制不當,可引起多方面損害,對眼睛、腎臟、末梢神經和血管都有很大影響。因此,對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應進行指導,使其學會自我監測血糖、尿糖并指導病人定期來院監測血糖和尿糖,根據血糖的變化及時調整藥物和飲食,盡早識別和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并做好自我護理,尤其是足部護理,宜穿棉襪、寬松的布鞋,痰癢時避免用手撓抓,以免抓破感染,以及不能用強堿性肥皂清洗等,從而避免糖尿病足的發生。
通過對門診糖尿病患者實施護理健康教育指導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及自我護理的能力明顯提高;注射胰島素患者指導并掌握胰島素注射技術,主動進行血糖、尿糖監測;患者能講衛生并自覺地進行飲食調控。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并發癥的發生大為減少,患者對醫護人員尤其是護士的滿意度大大提高,進一步增進了護患關系從而也更進一步提高了護理質量。
[1]李關珍,林桂珍.社區乙型糖尿病規范化教育的實施與過程[J].中國社區醫師,2002,18(13):3-4
[2]張麗華.山區醫院糖尿病專科護士的角色定位.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