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改枝
河南省西平縣計劃生育服務站 463900
產后尿潴留是產科常見并發癥,影響子宮收縮,導致產后出血量多,甚至導致失血性休克、席漢氏綜合征等,給產婦帶來不必要的痛苦。臨床上治療方法很多,但效果不一。我試用自擬中藥方劑加減治療23例,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參照《現代中西醫結合實用婦產科手冊》擬定:產后6~8小時不能順利排尿,小便點滴而下或閉塞不通,小腹脹痛,倦怠乏力,無明顯膀胱刺激征[1]。46例患者均為足月分娩,產婦年齡在20~35歲之間,初產婦28例,經產婦18例。產時會陰完好無裂傷者15例,會陰I度裂傷者21例,會陰側切分娩者10例,均為產后6~8小時不能自行排尿。46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常規治療對照組各23例,進行臨床觀察。
治療方法 治療組:行氣化瘀,清肺利水。自擬處方:川芎15g,桃仁 15g,紅花 15g,當歸 15g,通草 15g,車前草 10g,茯苓10g,澤瀉10g,桑白皮10g。隨癥加減:產婦精神緊張或因會陰傷口疼痛刺激反射性抑制排尿,導致氣滯血瘀者可加赤芍、益母草;因產時氣血虧損加黨參、黃芪;發熱者加魚腥草、金銀花。水煎服,每天1劑。對照組:采用條件反射誘導排尿,如聽流水聲、熱毛巾熱敷小腹部、按摩膀胱區等。
療效標準:①治愈:服藥后30~90分鐘內,能自行排尿;②有效:服藥后90分鐘內能自行排尿,但尿液排不盡;③無效:服藥后2小時仍不能排尿者。
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達90%以上,對照組總有效率達70%以上,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病例舉析:劉某,28歲,足月分娩一男活嬰,會陰I度裂傷,給予縫合后在產房觀察,分娩2小時后囑其排尿,產婦自覺無尿,因疼痛也不愿下床排尿,產后6小時仍無排尿,產婦自覺小腹脹,膀胱充盈拒按,病人精神緊張,煩躁不安,舌質稍暗,脈弦細。證為氣滯血瘀。自擬方中加益母草、赤芍、黃芪。水煎服1次后30分鐘,小便排出。為鞏固療效連用兩劑。
產后尿潴留多因妊娠期膀胱緊張度降低、分娩時產程延長,特別是第二產程延長,產婦膀胱受胎頭壓迫時間太長形成水腫阻塞尿道,產后膀胱張力暫時消失,對充盈不敏感。會陰傷口疼痛使產婦產生緊張、恐懼心理不敢排尿長期憋尿而導致產后尿潴留。如果處理不及時,可影響產后生殖器官的復舊,甚至出現并發癥,嚴重影響產婦的身心健康[2]。中醫認為:產后氣血虧損,膀胱氣化無權,特別是氣虛不能升舉,使中清陽氣下陷而導致尿閉。也有產時精神緊張,氣滯血瘀使膀胱氣化不利。據筆者觀察臨床多虛多實少,因此選用當歸養血,川芎理血之氣,桃仁行血中之瘀,通草、車前草、茯苓、澤瀉歸有宣上通下化氣利水之功。諸藥配伍可以說是恰到好處,盡可能發揮其作用以達到治療目的。
1 國家中醫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7 ~28.
2 李英.中西醫治療產后尿潴留方法探討[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3,12(12):1327 ~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