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穩
長江航運總醫院 湖北武漢 430017
Af作為心律失常癥狀,為臨床最為常見類型之一,該病癥多是由于心房內出現多發性的折返現象所導致[1],可造成心排血量降低、血栓栓塞、心功能惡化、血流動力異常等問題,威脅患者生命[2],使其竇性心律盡快地恢復到正常狀態,并在恢復后得以長期維持,是臨床醫師治療的主要目標[3]。但是,患者竇性心律在經過治療復律之后,通常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而阻礙到其復律后的竇律維持,從而造成Af復發,破壞治療效果,損傷患者身體。我院為確切掌握影響復律后竇律維持狀況的因素,研究了189例經治療復律的費瓣膜心臟病Af患者的Af復發狀況及各項指標檢測結果,得出了影響竇律維持的幾項因素,現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2010年10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非瓣膜心臟病Af病患189例,男162例,女27例,發病時間為<3個月,所有患者皆未在治療前與治療后4周內,服用任何的胺碘酮或其他治療心律失常的藥物,高血壓患者、缺血性心臟病患者在治療后,以β受體阻滯劑維持治療,也未在治療前后3個月進行開胸手術治療,不存在嚴重的心力衰竭、甲狀腺亢進、慢性阻塞性的肺病以及急性冠狀綜合癥患者。經過藥物或電進行復律治療,189例患者的竇性心律均實現成功復律。復律之后,為患者實施6個月的調查訪問,檢查患者有無復發Af癥狀,復發者103例歸為Ⅰ組,未復發者86例歸為Ⅱ組。
治療方法:以600mg普羅帕酮進行藥物復律,或者以電能為200j(起始電能)、300j、360j的直流電實施電復律,成功復律之后,采用華法林為患者實施抗凝治療,為期4周。治療后6個月隨訪期間,患者不再使用任何其他竇律維持藥物。
檢查方法:①在Af復律之后的48h以內,將患者取為平臥位,徐緩地引導患者平復呼吸,然后采用12導聯的同步心電圖為患者進行采樣,待心電圖的屏幕上出現基線較為平穩,且圖形清晰的胎兒心動周期之后,對其進行手動記錄,紙速為每秒50mm,由兩名醫師配合使用雙盲法,借助放大鏡為P波測量最大時間值與最小時間值。再測量完12個導聯的P波值之后,找出最大值與最小值,求出二者差值,記錄為P波離散度。②在病患心臟轉復之前,使用超聲心電圖為其進行經食管與經胸的檢查,心電圖儀器為彩色超聲心電儀,選自安捷倫公司(美國),在胸骨旁的長軸切面為患者測量左心房的直徑,并且,對左心房射血的分數進行評估記錄,并觀察記錄其云霧狀的超聲影像呈現狀況。
隨訪調查:在患者復律之后,為其進行6個月的隨訪調查,觀察患者的竇律維持情況,在開始時,隨訪頻率為每周1次,1個月之后,隨訪頻率調整為每個月1次,每次均對患者的心電圖進行記錄與對照,若發現患者復發Af癥狀,及時將其送往醫院救治。
本次研究189例患者經治療之后全部復律,在治療完成后6個月內,103例未復發Af癥狀,依舊維持治療后的竇律,86例復發,復發率為45.50%。經過對86復發患者進行深入研究,發現47例復發于復律后的1周之內,比例為54.65%,占一半以上。I組與II組患者相比較,各項比較差異顯示,復律之前Af的持續時間、Pd、Pmax、LAD、SEC幾方面差異顯著,表現為 II組的各項指標均大于Ⅰ組,P<0.05。其他方面的比較,差異均不顯著,P >0.05。見表1。
表1 Ⅰ組與Ⅱ組各項指標比較(±s)

表1 Ⅰ組與Ⅱ組各項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n) 復律之前Af持續時間(d) Pd(ms) Pmax(ms) LAD(mm) SEC(%)103 1.19 ±1.29 39.9 ±4.9 107.9 ±4.9 40.9 ±2.9 15 II組 86 23.51 ±28.11 53.1 ±4.1 118.1 ±6.1 47.1 ±3.1 62 P I組<0.05 <0.05 <0.05 <0.05 <0.05
Af患者在經過治療恢復竇律之后,還容易出現Af復發現象,而無法長期地維持已恢復的竇律,使之前的治療失效。我院對189例接受治療的患者中復發Af的86例患者及未復發Af的103例患者實施檢查對比發現,患者在復律之前Af癥狀的持續時間、P波的離散度以及左房大小幾項因素,是影響竇律維持的主要因素,臨床醫師要提高竇律維持期限,可重點對這幾項因素加以分析。綜上所述,影響Af患者竇律維持的因素的確存在,臨床醫師在為患者實施治療時,要尤其加強對相關因素的重視。
1 李鋒,曾高峰.胺碘酮、纈沙坦與波依定合用對高血壓合并心房顫動復律后竇律維持的療效觀察[J].吉林醫學,2010,31(3):327~328.
2 趙萍.胺碘酮在房顫復律后維持竇律與左心房內徑相關性[J].中國醫療前沿,2012,7(20):2 ~3.
3 趙京文,高暉.胺碘酮與心律平應用于房顫轉復與維持竇律96例對比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08,37(1):80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