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東玲
河南省安陽市婦幼保健院 455000
氨溴特羅口服液是鹽酸氨溴索和鹽酸克倫特羅組成的復方制劑,鹽酸氨溴索是一種止咳化痰藥,而鹽酸克倫特羅是一種支氣管舒張劑[1],兩種成分在藥代動力學上無相互影響,在藥效學上可相互協同[2-3],為觀察氨溴特羅口服液的療效,本研究于2010年5月-2012年5月對47例毛細支氣管炎患兒予氨溴特羅口服液輔助治療,現報告如下。
一般資料:選擇本院兒科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毛細支氣管炎患兒92例。均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毛細支氣管炎診斷標準[4]。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7例,男25例、女22例,年齡3-12個月,病程(4.4±3.7)d;對照組 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齡 3.5 -12 個月,病程:(4.6 ±4.2)d。兩組性別、年齡、病程、入院前病情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經家長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同時使用其他化痰止咳藥,其他β2受體激動劑或茶堿類藥物,但可以同時使用抗病毒藥物、合并細菌感染時加用抗生素。
治療方法:兩組均給予綜合治療,治療組采用氨溴特羅口服液(北京韓美藥品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40317)治療,年齡<8個月每次口服2.5ml,8個月 -1歲每次口服5ml,2次/d。對照組采用鹽酸氨溴索顆粒(天津亞寶藥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80675)治療,年齡<8個月每次口服7.5mg,8個月-1歲每次口服7.5mg,2次/d;療程7天。
療效判定標準[5]:記錄治療5d后喘息、哮鳴音有無減輕或消失及治療后癥狀、體征(呼吸困難、咳嗽、喘息、哮鳴音、痰鳴音等)消失時間。顯效:癥狀、體征消失或評分≥2分。好轉:癥狀、體征評分≥1分。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或惡化。顯效與好轉均計為有效。
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1.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療效:治療組顯效28例(59.57%),好轉17例(36.17%),無效2例(4.25%),總有效率為95.74%;對照組顯效21例(46.67%),好轉 14 例(31.11%),無效 10 例(22.22%),總有效率(77.78%),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6.54,P <0.05)。治療組啰音消失時間為(3.6 ±1.8)d,對照組啰音消失時間為(6.2±2.2)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216,P <0.05)。
不良反應:對照組2例出現嘔吐、非噴射性,為胃內容物,對癥處理后緩解,治療組未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
毛細支氣管炎是小兒常見的呼吸道疾病,由于小兒呼吸系統的解剖特點,呼吸道有炎癥存在時分泌物增加,易造成呼吸道狹窄和痙攣,表現為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難等。氨溴特羅口服液為鹽酸氨溴索和鹽酸克倫特羅的復合制劑,其中鹽酸克倫特羅β2受體激動劑,擴張支氣管平滑肌作用強而持久,平喘作用強,其作用是沙丁胺醇的100倍,能有效解除支氣管痙攣[6]。鹽酸克倫特羅還有較強的抗過敏和明顯增強支氣管纖毛活動的作用,并作用于溶酶體,溶解黏液,促進痰液排出[7]。而鹽酸氨溴索是黏液調節劑,能增強呼吸道黏膜漿液腺分泌,促進分泌黏滯性低的分泌物,使呼吸道分泌的流變性恢復正常,痰液由黏變烯,易于咳出;促進肺表面活性物質分泌,增強支氣管纖毛運動,使痰液易于咳出。兩種藥合用有協同作用。本研究對47例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均予抗病毒、對癥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氨溴特羅口服液輔助治療,療效顯著。并且氨溴特羅口服液口感好,安全性高,值得兒科臨床應用。
1 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94,409.
2 W Couet,J Girault.Seteady - state bioavailability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ambroxol and Clenbuterol administered alone and combined in a new oral formulation[J].Intern J Clin Pharmacol,Therapy Toxicol,1989,27(9):467-472.
3 Michel P,Peter E.Ambroxol improves the broncho- spasmdytic activity of clenbuterd in the guinea - pig[J].J Pharm Pharmacol,1997(49):184-186.
4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199-1200.
5 朱明永.布地奈德聯合特布他林霧化吸入治療毛細支氣管炎80例療效觀察[J].河北醫學,2007,13(3):116 -118.
6 萬瑞香,隋忠國,李自普.新編兒科藥物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18-219.
7 Carsin A,Bosdure E,Zandotti C,et al.Severe bronchopneumonia in children:Can Epstein - Barr virus serology be misleading[J].Arch Pediatr,2008,15(11):1667 -1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