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武 李保順
山西省高平市中醫醫院 048400
痔瘡不僅是一種常見病,而且也是一種多發病,各種年齡層均可發生,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上升[1],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工作方式的改變,痔瘡發病率顯著升高,且在成人群體中發病率高達60% -75%[2],臨床上多采用手術進行治療,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而且會增加成本;如外用痔瘡膏等藥物,不僅作用見效慢,而且容易復發,效果也不理想。中藥熏洗方法則更為簡單,且具有易操作、療程短、療效顯著等優點[3]。近年來我院采用中藥濃縮顆粒對患者創口進行熏洗,以求達到預防和治療痔瘡發作的作用,現匯報如下。
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肛腸科就診的患者8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齡21-61歲,平均年齡45歲;診斷標準為:患者癥狀表現為肛門不適、便后手紙染血等,肛門鏡檢查結果顯示齒狀線上黏膜輕微隆起,黏膜表面無糜爛情況發生,除此之外還有肛瘺、肛裂、結直腸占位性病變等臨床癥狀。將兩組患者隨機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癥狀表現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 >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實驗組采用紫珠30g,苦參30g,地膚子15g,3種均為顆粒劑,用熱水溶解后,先熏后洗,每日重復兩次。對照組直接使用痔瘡膏外涂。兩組共治療2個療程,每個療程1周。
評判標準:①治愈:患者疼痛完全消失,便后無出血等癥狀發生;②好轉:患者疼痛相對緩解,便后出血情況減弱;③無效:治療后無任何好轉跡象發生,病情毫無改善,出血等癥狀依然存在甚至更為嚴重。治愈率=治愈數/每組總人數×100%;總有效率=(治愈數+好轉數)/每組總人數×100%。
統計學方法:將所得到的數據輸入電腦建立數據庫,組與組之間的比較應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計學整理和分析,計數資料組間采用X2進行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治愈率82.5%,顯著高于對照組70.0%;觀察組總有效率97.5%,顯著高于對照組82.5%,兩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相比較均為P<0.05,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療程后兩組患者治療療效比較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療效比較情況(n,%)
兩組復發率比較:治療結束后,在1.0-1.5年內對患者進行隨訪,觀察組的復發率5.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7.5%,且P<0.05,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痔瘡是肛門直腸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俗話說“十人九痔”,就足可見痔瘡的發病率之高。其主要臨床癥狀除了有大便出血、疼痛、直腸墜痛之外,還會有腫物拖出、分泌物外流及肛門瘙癢等[4],其中大便出血是肛腸科患者就診時最常見的癥狀,也是痔瘡的前兆癥狀,由于痔瘡不僅難以根治,還有在治后會由于機體內部變化易導致復發等特點,使得廣大肛腸醫務人員在積極治療痔瘡的同時,也是著手研究痔瘡預防工作的需要。
痔瘡的發病原因多為患者平時喜歡食用辛辣炙熱食品,從而導致患者濕熱內生,下注肛門,或為患者便秘怒掙,氣血凝聚導致經脈瘀阻而進一步導致。近年來采用中藥熏洗法對痔瘡發作進行預防及治療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中,苦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本草正義》:苦參,大苦大寒,退熱泄降,蕩滌濕火,其功效與芩、連、龍膽皆相近,而苦參之苦愈甚,其燥尤烈,故能殺濕熱所生之蟲,較之芩、連力量益烈。紫珠可以止血、散瘀、消炎,地膚子不僅可以清熱利濕,還可以祛風止癢,采用3種顆粒劑結合對患者患處進行熏洗,直接作用于患處,使得藥物借助于熱力作用直接刺激肛門皮膚,促進皮下血管舒張,進而促進血液和淋巴循環,改善患者新陳代謝,此外3種藥物結合還可以祛腐生肌,使得患者坐浴后即可消腫止痛,不僅方法簡便,且使用方便,副作用少,可以顯著提高治愈率和總有效率,本組實驗結果觀察組治愈率82.5%,顯著高于對照組70.0%;觀察組總有效率97.5%,顯著高于對照組82.5%,此外,觀察組的復發率5.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7.5%,表明中藥熏洗對痔瘡的預防作用顯著,表明中藥熏洗在痔瘡的預防保健方面的治療效果明顯。
總之,中藥熏洗法有多種藥物合用的效果,可以化瘀止痛,收濕斂瘡生肌,從而顯著加快創口愈合速度,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降低患者醫療費用,此外還有方法簡單、使用方便、副作用少、治愈率高、復發率低、療效顯著等多種優點,值得在臨床痔瘡發作預防工作中推廣使用。

表2 兩組復發率比較
1 陳德輝.痔瘡手術中藥熏洗的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1,30(13):87-88.
2 張滿剛,任占良.中藥熏洗法治療痔瘡38例[J].山西中醫,2011,27(6):20-21.
3 陳麗純,思麗謄,王玉琴.中藥熏洗在痔瘡臨床治療中的應用[J].內蒙古中醫醫藥,2011,30(15):96.
4 黃春燕.中藥熏洗治療痔瘡35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