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健棠
廣西賓陽縣婦幼保健院 530400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簡稱功血)按病因分為排卵性和無排卵性功血,無排卵性功血占功血患者70% ~80%[1],又多見于圍絕經期婦女。目前診斷性刮宮(簡稱診刮)后第5天配合炔諾酮口服治療圍絕經期功血是一種成熟的治療方案,多年來一直應用于臨床。但在臨床實踐中,特別是診斷性刮宮當月按該方案治療者,有部分患者陰道流血停止時間不理想,止血時間較長,且有服藥期間再次陰道少許流血。因此,對炔諾酮用量選擇的臨床觀察研究,使止血時間更短,服藥期間不再出血,且副作用少,有較大臨床意義。現就我院開展診斷性刮宮聯合兩個不同劑量炔諾酮治療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研究結果總結如下。
一般資料:所有患者來源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科就診已婚患者,年齡40~50歲,月經紊亂1-4個月,陰道流血最短10天,最長26天,B超提示子宮內膜厚≥10mm,出凝血時間正常、肝功能正常,心電圖正常,血Hb75-102g/L,無嚴重其它疾病。
方法:對B超提示子宮內膜≥10mm的患者均行診斷性刮宮,診刮前貧血較重者予糾正貧血,刮出組織送病理檢查為單純性子宮內膜增生過長。選取診刮后第5天陰道流血仍未止者81例,隨機分為兩組,第Ⅰ組41例,予口服炔諾酮2.5mg,Q12h,連服20天;第Ⅱ組40人,予口服炔諾酮3.75mg,Q12h,連服20天。跟蹤隨訪,記錄有無藥物副作用和停藥后檢查肝功能。兩組均能按要求服用炔諾酮,無漏服及停服。
統計分析:兩組比較用X2檢驗,顯著性水平α=0.05。
患者服藥后血止時間和服藥期間再次陰道流血情況比較:在第Ⅰ組41例患者中,采用口服炔諾酮2.5mg,Q12h的方案,服藥48小時后有20例血止,占48.78%,72小時后有16例血止,占39.02%,96小時后有5例血止,占12.19%。在第Ⅱ組40例患者中,采用口服炔諾酮3.75mg,Q12h方案,服藥48小時血止30例,占75%,72小時血止7例,占17.50%,96小時血止3例,占7.50%。全部病例服藥96小時內陰道流血均停止。服藥期間第Ⅰ組有12例再次出現陰道流血情況,占29.27%,第Ⅱ組3例有再次陰道流血情況,占7.50%。兩組患者診刮后口服炔諾酮96小時內均血止,但第Ⅰ組止血的時間較長,而且服藥期間陰道再次少許流血人數也較多,而第Ⅱ組多數于服藥后48小時血止,服藥期間再次陰道流血患者也明顯少,經統計學處理,P<0.05,差別有顯著意義。見表1。

表1 不同劑量炔諾酮止血時間比較
服藥副作用情況:兩組患者分別有1例患者在服藥期間出現輕微的惡心、厭食等胃腸道反應,均出現于開始服藥初期,不影響服藥,數天后癥狀自然消失。全部患者停藥后查肝功能未見異常。因此,適當增加炔諾酮劑量對肝功能影響不大。
圍絕經期功血大多為無排卵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宮的內膜受單一雌激素影響,而無孕激素對抗,而發生的雌激素突破性出血或撤退性出血[2],臨床上表現為月經周期紊亂,經期長短不一,經量不定或增多,甚至大出血;治療圍絕經期功血的方法也較多,原則上首選診斷性刮宮配合孕激素治療;診刮使增生的子宮內膜一次性脫落,孕激素使子宮內膜轉變為分泌期,并對抗子宮內膜受單一雌激素的影響。因此,診刮后配合孕激素口服達到最優的止血效果,有報道孕激素尤以炔諾酮止血較好[3]。炔諾酮在人體主要經肝滅活,炔諾酮治療圍絕經期功血用量大、時間長,需持續用藥3-6個月,如用量過大、時間過長均有可能造成患者的肝損害,但用量過小又達不到止血目的,且在用藥期間有突破性出血。多年以來炔諾酮的維持用量是2.5-5mg/d,然而在臨床實踐中,我們觀察到該方案有相當一部分患者,血止時間較長且在服藥期間有再次陰道流血的現象,本研究通過加大炔諾酮的用量口服3.75mg,止血時間明顯縮短,48小時血止人數達到75%;而炔諾酮的用量口服2.5mg,48小時血止人數比例為48.78%,經統計學檢驗差別有顯著意義(P<0.05)。另一方面,在我們觀察的病例中炔諾酮用量口服3.75mg,服藥期間再次陰道流血病人也明顯減少,該組只有3例服藥期間再次陰道流血,占7.50%;而而炔諾酮的用量口服2.5mg組患者服藥期間再次陰道流血12例,占29.27%。兩組患者藥物副反應及肝功能損害未見增加。因此,診刮后第1個月口服炔諾酮維持止血效果炔諾酮用量3.75mg,Q12h方案優于炔諾酮2.5mg,Q12h 方案。
1 史常旭.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的臨床類型及其診斷.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4,20(4):194 -195.
2 樂杰.婦產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01.
3 毛蘭影.炔諾酮排卵功能性子宮出血方法的改進.北京醫科大學學報,1996,28(6):457 -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