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琴
云南省宣威市云峰醫院兒科 655426
小兒腮腺炎(The mumps)是小兒常見的一種傳染病[1],多發于冬末春初,盡管多數兒童已經注射了流腮疫苗,但是小兒腮腺炎的發病率仍然居高不下[2],為探討治療小兒腮腺炎的有效方法,本文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治療的80例小兒腮腺炎患兒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治療的80例小兒腮腺炎患兒,其中男46例,占57.5%,女34例,占12.5%,男女之比為1.35:1,年齡3-13歲,平均年齡8.2歲,主要表現發熱、腮腺腫脹,多數患者白細胞正常,淋巴細胞增高,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臨床表現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利巴韋林10-15mg/(kg·d),1次/d,靜脈滴注,連續治療7d,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0.1 -0.2ml/(kg·d),靜脈滴注,1 次/d,均連用7d。
兩組患兒的腮腺腫脹消失時間和退熱時間比較:觀察組腮腺腫脹消失時間為(4.1 ±1.1)d,退熱時間為(1.6 ±0.7)d,對照組腮腺腫脹消失時間為(7.8 ±1.5)d,退熱時間為(3.1 ±1.3)d,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腮腺腫脹消失時間和退熱時間比較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97.5%,對照組總有效率87.5%,兩組患者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
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病毒感染所引起,屬于副黏液病毒,系核糖核酸(RNA)型[3]。病毒通過空氣飛沫傳播,侵入人體上呼吸道黏膜后進入血循環;該病毒主要侵犯腮腺,但也可侵犯各種腺組織神經系統及肝、腎、心臟、關節等幾乎所有的器官。全年均可發病,以春冬季最多見。起病急、發熱、畏寒、頭痛、咽痛、全身不適,1-2d后腮腺開始腫痛,一般為低熱或中度發熱,少數體溫達39℃ -40℃,腮腺腫大以耳垂為中心,邊緣不清,有彈性或為輕度觸痛,局部皮膚緊張發亮但不紅,表面發熱但不化膿。全程10-14d,少數患者可合并腦炎,青春期患腮腺炎易并發睪丸炎和卵巢炎等。其傳染性很強,腮腺炎患者在腮腺腫脹的前7d-后9d都具有傳染性。快速有效的治療和隔離是控制傳染的最好方法。
注射用喜炎平是由穿心蓮葉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穿心蓮總內醣經磺化而得的旁心蓮內醴磺酸鹽滅菌凍干粉針劑,通過引入親水基團而改變了穿心蓮內醇類有效成分的空間結構,其治療小兒流行性腮腺炎的機制是:①抗炎清熱作用:過抑制炎癥部位PG的合成,保護溶酶體膜,抑制炎癥的發展,對各種感染性發熱有明顯解熱作用。②抗病毒作用:喜炎平可以占據病毒復制DNA與蛋白質結合位點,阻止蛋白質對DNA片斷的包裹,使病毒不能復制,從而發揮抑制或殺滅病毒的作用。③對免疫系統的作用:喜炎平具有明顯促腎上腺皮質功能,提高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及巨噬細胞對細菌、病毒的吞噬能力,增強機體的免疫水平的作用。
1 陳松柏,史湘英.喜炎平在兒科的臨床應用概述[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07,28(10):43.
2 鄧慧玲,王小燕,等.手足口病1020例及健康兒童207例病原及流行病學調查分析.陜西醫學雜志,2011,40(9):1226-1228.
3 王潞,趙峰,許卉.喜炎平注射液對巨噬細胞分泌炎性因子的影響[J].中國藥理與臨床,2008,24(1):36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