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翠芝 李海榮
1.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城子鄉中心衛生院 內蒙古赤峰 024000
2.內蒙古赤峰市元寶山中醫院內科 內蒙古赤峰 024000
急性心肌梗塞臨床主要表現為:持久的胸骨后劇烈疼痛、發熱、白細胞計數和血清心肌壞死標志物增高及心電圖進行性改變,常可發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是內科危重癥,死亡率高,發病后,除及時用藥治療外,合理而有效的護理對挽救患者的生命起到重要作用。以下是我多年的臨床護理體會。
入院護理:首先急需解決的問題是疼痛,也是心肌梗塞患者最早出現的癥狀。對此應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有:①絕對臥床休息,10~14天,保持絕對安靜,謝絕探視,以減少心肌耗氧量,減輕疼痛。②飲食護理,4~12小時給予流質飲食,逐漸過渡到低脂、低膽固醇飲食,少量多餐。③鼻導管給氧,2~5L/min,以增加心肌供氧,改善心肌缺血和疼痛。④根據疼痛情況給予止痛藥物,輕者可以口服可待因,硝酸甘油或消心痛,重癥給予杜冷丁50~100mg肌注。硝酸甘油如果靜脈滴注,應注意在低血壓、低血容量或心動過速時慎用。⑤配合醫生進行溶栓治療:迅速建立靜脈通路,遵醫囑給予溶栓藥物,常用藥物有:鏈激酶、尿激酶及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其主要并發癥為出血,尤其是顱內出血可危及生命,應予注意觀察用藥反應,如:寒戰、發熱、低血壓、皮膚黏膜出血點及血尿,便血等出血表現。觀察胸痛的性質、持續時間,判斷溶栓效果,溶栓可發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因此需密切心電監護,并備利多卡因置床旁,以便隨時贏得搶救時間。
活動無耐力的護理措施有:①評估患者的情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向病人及家屬解釋合理活動的重要性,制定個體化運動方式,在護士的監護下進行適當的康復訓練,以無任何不適為度,一般來說,心率增加10~20次/min為正常反應,運動時,心率降低超過15mmHg則退回前一階段運動。出現下列情況應停止運動:胸痛,氣喘。胸悶、頭暈、惡心等不適。②心肌梗塞3周內活動時,心率變化超過20次每分或血壓變化超過20mmHg。③心肌梗塞6周內活動時,心率變化超過30次每分鐘,或血壓超過30mmHg。
預防便秘,合理飲食,及時增加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無糖尿病的患者可每晨給予蜂蜜20ml加水同飲。還可以適當的進行腹部按摩,以增加腸蠕動。無腹瀉的情況下,也可以常規口服緩瀉劑,必要時給予灌腸。
及時發現心律失常:急性期嚴密心電監測,及時發現心率及心律變化,溶栓治療24小時內進行專人床旁心電監護,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處理。備好急救藥品及物品,設備,隨時準備搶救。
注意觀察有無呼吸困難、咳嗽、咳痰、少尿、頸靜脈怒張、低血壓等心力衰竭的表現。避免情緒激動,飽餐,用力排便,以免加重心臟負擔。
飲食指導:飲食應少量多餐,不宜過飽,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多食粗糧、豆類、蔬菜、水果,避免蛋黃、內臟類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每日攝鹽少于6g,戒煙酒。
積極勸導病人戒煙,戒煙是心肌梗塞后二級預防的重要措施。
心肌梗塞患者要避免各類可以引發此病的因素,如勞累、緊張、情緒激動、感染、便秘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注意保暖,避免受涼感冒。
心理指導:鼓勵患者并指導病人保持樂觀向上、平和的心情,正確對待自己的病情。指導病人家屬的理解和支持工作,為患者創造一個良好的身心修養環境。
建議患者出院后進行康復訓練,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制定適合患者的康復計劃,使病人盡快恢復正常生活。
指導病人按醫囑服藥,并告知藥物的不良作用和副反應。
心肌梗塞患者還要積極治療高血壓、高脂血征、糖尿病等病患。教會患者自我監測,如:脈搏,血壓,血糖的監測方法,指導患者出現不適及時就診,囑患者隨身攜帶硝酸酯類藥物,以備急用。如有心慌胸悶等癥狀,先舌下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