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蘭
懷化市第二人民醫院 湖南洪江 418200
七葉皂苷鈉的主要成分為七葉皂苷鈉A和七葉皂苷鈉B,是從天然七葉樹科植物天師粟的干燥成熟種子中提取的一種含酯鍵的三萜皂苷的鈉鹽,有顯著抗炎、消除自由基、改善循環等作用,能改善多種原因引起的滲出和微循環障礙[1],其中七葉皂苷鈉B作為一種快速有效的抗滲出、消腫脹、恢復毛細血管正常通透性的藥物,既發揮了消除無菌性炎癥的作用,防治了軟組織的損傷,又促進了軟組織的水腫消退等,目前臨床上廣泛應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腦水腫、顱內血腫伴發腦功能障礙、于創傷或手術后引起的組織腫脹、燒傷、燙傷及靜脈回流障礙性疾病等[2]。但近年來關于此藥引起過敏反應,甚至是過敏性休克、肝損害、血尿和急性腎功能衰竭、心動過緩、靜脈閉鎖、局部疼痛及靜脈炎等現象時有報道[3],筆者通過臨床觀察,上述不良反應并不少見,特別是靜脈炎、靜脈硬化致靜脈閉塞發生率較高。對此,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減少此藥臨床應用過程中的不良反應方面獲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選擇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神經外科住院治療的患者252例,將2010年1月~12月期間使用常規護理措施靜滴七葉皂苷鈉治療的124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將2011年1月~12月期間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性護理干預靜滴七葉皂苷鈉治療的128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兩組患者年齡、性別、體重、文化程度、合并癥及對治療護理的合作程度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⑴護理干預階段:患者入院后,責任護士在4h內及時評估患者基本情況(全身、局部情況),如生命體征、意識狀態、肢體活動情況、損傷程度及對治療護理的配合程度及有無并發癥等。⑵護理干預階段:護理干預是一種有計劃、有目標、有評價的系統健康教育活動[4]。在病區內有計劃、有安排地組織護理人員學習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強調臨床護理研究的重要性及方法,激勵每位護理人員積極參與并掌握各項護理措施,達到預期目標后作出客觀評價,具體干預措施如下:①準確掌握給藥濃度及劑量:七葉皂苷鈉靜脈滴注濃度不超過0.004%,配制液體時通常用NS或5%GS250ml,如患者損傷較重或腦水腫明顯可遵醫囑加大給藥劑量,但仍應準確掌握好給藥濃度及劑量,藥物過量會加重不良反應的發生,馬丁戴爾大藥典規定,當七葉皂苷鈉靜脈注射超過20mg(日劑量)時,腎臟會受到不同程度損傷,若已發生應立即停止用藥,并完善相關腎功能檢查,根據檢查結果按損傷程度積極治療。本次臨床觀察中,將七葉皂苷鈉15~20mg用NS500ml或5%GS500ml進行配制,靜滴,每日1次。②準確調節輸入速度:如患者感覺輸液側肢體脹痛、麻木甚至局部紅腫,應將輸液速度調節在30~40滴/分范圍內。在輸液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經常巡視輸液情況,并詳細向家屬及患者講解輸入此藥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項,以取得良好配合,最好采用電腦微泵輸入,嚴格控制好滴注速度。③調節適宜的輸液溫度:在輸液過程中,大量的藥液從體外直接通過輸液器進入人體血管,因藥液溫度偏低常常導致病人四肢發冷甚至麻木、疼痛,嚴重時會出現血管痙攣等癥狀,尤其在春、秋、冬季較明顯。我科在滴注此種藥液時,除夏季外常規使用浙江樂清市康立健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次性輸液加溫器,將藥液輸入溫度的調控在25℃ ~33℃左右。④合理安排輸液順序:β-七葉皂苷鈉對血管有不同程度的刺激,較普通治療藥易增高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液體滲出的機會,在連續輸液過程中,β-七葉皂苷鈉組液體原則上不安排在第一組及最后一組輸入,以減少對血管的刺激性,以免增加患者痛苦,加重其心理負擔。⑤合理選擇穿刺部位:選擇較粗且直的血管輸入藥物,切勿漏出血管,并盡可能減少穿刺機率,我科在靜脈滴注β-七葉皂苷鈉液體時常規置留置針保管輸液,同時加強靜脈置管護理,一般留置針保留時間在3~5天為宜,如發現置管局部紅腫等立即更換輸液部位并積極處理。⑶不良反應處理階段: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規范各項操作,注重細節預防各種不良反應的發生尤其重要,但人體存在個體差異性,某些藥物發生不良反應也在所難免,通過積極妥善處理,往往能收到滿意效果。①靜脈損傷、局部紅腫、疼痛及靜脈炎:表現為上行血管條索狀紅腫、疼痛、伴有灼熱及放射性疼痛。首先應立即停止該部位輸液更換另一側肢體輸液,然后按血管損傷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單純的紅腫、疼痛使用50%硫酸鎂持續濕敷治療24~48h,即在穿刺點及周圍紅腫疼痛區域用0.5%碘伏消毒及皮膚待干燥后蓋無菌紗布且用膠布固定后,用注射器抽取50%硫酸鎂液注到紗布上,并使之充分浸濕后再外蓋保鮮膜包裹放入被內暖水袋保暖,需4~6h注入50%Mgso4液浸濕紗布1次,24~48h紅腫,疼痛緩解后改為常規濕熱敷療法,其目的是用于消炎、消腫、解痙和鎮痛[5],一般熱敷水溫為50℃ ~60℃,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鐘。對出現血管硬化的患者除按一般常規熱療處理外,還可用2%普魯卡因做血管周圍封閉,1~2次/周,間歇期用中藥冰片包扎外敷血管硬化處。②心動過緩:表現為患者在用藥第5~6天與入院時比較,心率減慢約20~30%,律齊,無雜音,心電圖示窒性心動過緩,對患者予以心理支持,指導其放松緊張焦慮情緒,臥床休息,并遵醫囑予對癥治療,參脈注射液10~20ml溶于0.9%生理鹽水250ml靜滴,癥狀可逐漸緩解直至心率恢復正常。③過敏返應:患者表現為在用藥3~4天后出現全身皮膚散在皮疹、瘙癢,立即予停藥、靜推地塞米松10mg及10%葡萄糖酸鈣20ml溶于10%葡萄糖液100ml靜滴治療4~5天,同時注意加強皮膚護理,囑其不得抓撓,皮膚撲膚疾散保持皮膚清爽干燥等處理后皮疹消退。
評價標準:采用本院藥劑科發放的藥品不良反應報告表對兩組所有使用β-七葉皂苷鈉患者進行專項登記并統計,所出現的不良反應由負責護士進行周密觀察并客觀登記,經護士長、主管醫師進行評定及確定處理效果,登記表放專項文件夾中保存。睡眠狀態評價標準:每日睡眠達8~10h者為良好;6~8h為一般;6h以下者為差。肢體疼痛程度評價標準:輸液側肢體無紅、腫,患者無自覺癥狀為無;局部紅腫且感疼痛,但能耐受無需特殊處理者為輕度;患者感輸液側肢體疼痛,需作相應處理者為中度;患者難以忍受且局部血管硬化者為重度。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應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護理干預后,靜脈滴注β七葉皂苷鈉患者出現不良反應觀察組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而觀察組患者自我舒適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結果,見表1和表2。

表1 兩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自我舒適情況比較
七葉皂苷具有抗滲出、消水腫作用,可以明顯緩解腫脹程度,降低創傷及恢復毛細血管正常通透性等,目前廣泛用于臨床。但在臨床實踐中發現高濃度、低溫度、快速輸入、反復穿刺及藥液外漏等是導致各種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臨床用藥過程中,護士應掌握藥物性能,實行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才能有效地預防不良反應的發生,提高藥物療效。
對靜脈滴注七葉皂鈉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能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臨床護士還要針對個體差異,對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作積極處理,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及時緩解不適癥狀,提高患者自我舒適程度,并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況,護理人員應用真誠友善的態度,良好的語言及嫻熟的技術操作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使其配合治療,促進疾病早日康復。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化學藥和生物制品卷[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106.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化學藥和生物制品卷[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106.
3 馮友銀.注射用七葉皂藥鈉的不良反應[J].中國醫藥報,2003(11):169~171.
4 程芳.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1(11):112~113.
5 喻堅.護理學基礎[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27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