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朝金
(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人民醫院分院 云南 會澤 654200)
腹股溝疝是由于腹腔內的臟器經患者腹股溝處的缺損向體外突出而形成的。傳統的治療方法是將患者腹股溝處的缺損縫合起來,但這種方法的治療效果并不好,且具有組織愈合差、疼痛、縫合張力大等缺點。而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手術則是運用人工材料對患者的腹股溝管進行加強,以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本文對這一方法的治療效果進行了探討,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09年9月到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腹股溝疝治療的患者64例,均為男性,年齡為25~74歲,平均為53.67±11.34歲;其中患有斜疝的患者有50例,患有直疝的患者14例;病程為1~11年,平均為5.5±3.4年。
1.2 治療方法:對64例患者均行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手術。具體方法是,選用國產華利普公司所生產的醫用聚丙烯修補網塞,對患者采用持續硬膜外麻醉,在患者腹股溝韌帶中點上2cm處與腹股溝韌帶平行至恥骨結節作長約6-8cm的斜切口,逐層切開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腱膜,游離精索,找到疝囊;對小疝囊不進行切除,直接將其從內環口處翻入患者腹腔內;當疝囊較大時則需先將疝囊進行橫斷,并進行荷包縫合,使大疝囊變為小疝囊,然后再將疝囊塞入患者腹腔;將錐壯疝環塞從內環口塞入翻轉的疝囊,尖端朝向腹腔,塞子葉瓣與內環周圍腹橫筋膜縫合固定4-5針,再將精索提起,在將網狀補片平鋪在精索后面,補片預留孔穴剛好讓精索通過,這樣能夠將患者的腹股溝管的后壁進行覆蓋,最后將患者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組織和皮膚進行縫合。
所有患者的修補術的手術時間為40~82min,平均為58min;術后住院時間為5~7天,平均為5.5±1.1天;64例患者預后均良好,在對其的隨訪中,有1例患者在術后出現了陰囊積液,在對其進行保守治療和熱敷治療之后,患者的積液消失;僅有1例患者在兩年后復發,治療有效率達到了99%,且64例患者在術后均未發生切口感染。
腹股溝是人體大腿和下腹壁交界的三角區域,根據腹壁動脈和疝環的關系,可將腹股溝疝分為直疝和斜疝兩種。斜疝是指疝有腹壁動脈外側的腹橫筋膜的卵圓孔向外突出,方向是向內下和向前經過腹股溝管,然后再穿出皮下環,是常見腹股溝疝疾病。有文獻報道,腹股溝疝多發于男性,且右側發生率比左側高。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易患腹股溝疝。
腹股溝疝的發病原因有很多,其主要有:1鞘壯突未閉,是腹股溝疝發生的先天性因素2腹腔內壓力變化,腹內壓和瞬間的腹內壓變化是發生腹外疝的動力裝置3腹壁薄弱 各種引起組織膠原代謝及成分改變所致的腹壁薄弱,如老年人的組織膠原成分改變和腹壁肌肉萎縮,與腹股溝疝的發病有關4其他遺傳因素吸煙肥胖下腹部低位切口等可能與疝發生有關
腹股溝疝的臨床表現主要分為以下幾類,一是可復性疝。患者的腹股溝區域出現可復性腫塊,一開始腫塊較小,只有在患者劇烈咳嗽、跑步、勞動或行走時出現,當患者用手按壓腫塊時,腫塊會自行回納。隨著病情的發展,該腫塊會越來越大,涉及到整個腹股溝并下降至陰囊內,給患者的勞動和行走帶來不便。腫塊多呈現梨形,上端較為窄小而下端比較寬大,當患者平躺時用手按壓腫塊,腫塊會自行回納。可復性疝的內容物多為腸袢或大網膜,若內容物為腸袢,則腫塊的表面比較光滑、柔軟,叩擊時會有像敲鼓一樣的聲音,當按壓進行回納時會發出咕嚕的聲音;若內容物為大網膜,則腫塊表面會比較堅韌且沒有彈性,叩擊時會發出渾濁聲,且用手按壓時,腫塊的回納比較緩慢。二是滑動性斜疝。這種疝多表現為較大的且不能完全進行回納的腫塊,患者會出現便秘、消化不良等癥狀,進行內科檢查時,發現疝囊前壁會與滑出的盲腸進行黏連。三是嵌頓性疝。這種疝主要表現為腫塊突然增大且伴有疼痛感。在用手按壓腫塊時,腫塊并不發生回納,多數患者隨著病情的發展,腫塊情況和惡心、嘔吐等癥狀會逐漸加重。
由于腹股溝疝在疾病初期,表現并不明顯,且一般沒有疼痛或惡心等不適感,所以很多患者并不注重腹股溝疝的治療,認為其可自愈。但腹股溝疝一旦發展到無法進行回納時就會形成嵌頓疝,最終導致腸梗阻或腸壞死等病癥的發生,嚴重者可能會危及生命。目前對腹股溝疝的治療主要是手術治療法。手術治療方法,是目前能夠根治腹股溝疝的唯一方法,治療原則主要是加強患者腹部的薄弱區,對腹部的疝進行修補。
傳統的修補手術是將患者疝周圍的組織拉攏到一起進行縫合以達到加強腹壁強度的目的,從而防止疝的再次發生,這一方法在以往治療腹股溝疝中的確起了重要作用,提高了腹股溝疝的治愈率。但是,這一方法破壞了患者機體正常組織的解剖結構,對患者的身體傷害較大,且在進行縫合后,疝周圍的張力會較大,對患者正常的勞動和行走等都會有影響。另外,這種手術方法不僅術后切口會比較疼痛,而且復發率也很高。
而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手術則是在保證無張力的前提下進行疝的修補,對患者的影響小,且這一方法中使用的錐形網塞還能起到分散患者腹內壓的作用,間接降低患者的腹內壓。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手術是結合生理學和生物力學的有關知識研究出來的,更強調患者機體功能的恢復,因而更符合患者的生理結構規律。在本組研究中,本院為64例患者進行了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的修補手術后,患者均預后良好,且僅有一例患者在術后出現了陰囊積液的癥狀,對其進行相應治療后,患者的積液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出現切口感染。這一修補術的有效率達到了99%,明顯高于文獻報道中的傳統修補術的有效率。
在本次研究中,患者的復發率小于己于2%,但預防復發仍是值得注意的一個問題。所以在進行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的修補手術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醫護人員要嚴格手術的適應證,做好患者圍手術期的處理,解決相關會讓患者腹內壓升高的因素,如腹水、慢性便秘、慢性咳嗽等,要及時為患者治療這些疾病,以防止腹內壓的進一步升高;二是在進行手術時要嚴格按照相關的手術步驟來進行。1.術前30分鐘預防性運用抗生素,超過3小時追加一次;2.消毒用3%碘酒和75%乙醇,會陰部用碘伏,最好臺前備皮;3.切口下緣可超過恥骨結節1-1.5cm;4.電凝電切40-45w;5.縫線選用單股可吸收線 ;6.必需將精索與恥骨之間分離出1-2cm間隙,以便將平片超過恥骨結節1-2cm放置;7.游離精索要在恥骨結節上開始游離;8.游離疝囊要在精索進內環口處縱行切開提睪肌和精索外筋膜;9.游離疝囊要超過疝囊頸,最好銳性游離,不要在恥骨結節平面以下游離;10.疝囊不要高位結扎,是減輕術后疼痛原因之一;11.巨大疝囊要橫段;12.巨大疝囊不要輕易切開疝囊;13.若有精索脂肪瘤一定要切除,防術后疝復發;14.年輕人要縫合精索外筋膜;16.網塞要縫合在腹橫筋膜上,不能縫在提睪肌及腹內斜肌上;15.平片與恥骨結節處的縫合,一定要緊密縫合在恥骨結節腱膜組織上,而非骨膜上,防術后骨膜炎,慢性疼痛;16.術中一定要保護好髂腹下神經.髂腹股溝神經.生殖股溝神經。
[1] 姚競智,徐洪全,王貽東,王濤.不同方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氣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5):31-32
[2] 胡智群,鄒平華.開放術式腹膜前間隙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296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1):48-49
[3] 王勁,劉新河,張隆陶.改良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115例[J].中外醫療,2012,31(26):50-50,52
[4] 孔令珍.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效果及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2,7(32):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