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琴
(湖北省遠安縣人民醫院 湖北 遠安 444200)
頸椎病是由于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或椎間關節退行性改變所致的脊髓、神經、血管及頸部周圍組織受刺激或壓迫而表現出的一系列證侯群。該病發生主要與頸部長期保持一種姿勢、外傷、寒冷刺激等有關,隨著現代生活與工作的日益緊張,頸椎病發病有年輕化趨勢。在日常生活中,有的患者認識不到頸椎保健的重要性,結果有可能加重病情,導致各種并發癥的出現,所以頸椎病患者的自我保健和健康知識普及顯得尤為重要。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通過信息交流,促進患者自愿采納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少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從而預防疾病,使患者達到最佳的健康狀態。我科在采用常規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有效地對頸椎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日常生活行為指導:注意糾正日常生活中頭、頸、肩的不良姿勢。站立,抬頭,下頜內收,兩眼平視,挺胸收腹;端坐,應選擇有靠背的椅子,頸背部挺直,臀部與膝部成90°;臥硬板床,仰臥為主,側臥為輔。枕頭軟硬適中,高低一般以10cm左右為宜,枕頭要承托頸部及部分肩部,頸部不宜懸空,使肌肉放松,側臥時,枕頭的高度應相當于一邊肩寬,使頸椎與脊柱保持一條直線。避免躺在床上看書看電視,電視與眼睛保持在同一平面。
1.2 工作姿勢:長期進行腦力勞動者要堅持勞逸結合,避免長時間伏案工作,將桌和椅的高度調整到適當的位置,坐位靠近桌子,以保持頸胸部挺直,前臂與桌面平衡,避免工作時縮肩。稍作休息時不宜伏案睡覺,以防損傷頸部。勞動時注意避免頸肩部外傷,不宜單手提重物,應把重物盡量靠近身體或借助推車進行搬運,防止突然回頭或頸部用力過猛。坐車時不要睡覺,急剎車時易造成頸椎損傷。
1.3 加強頸部肌肉鍛煉:增強頸部肌肉的力量,做一些適宜的頸部保健操,有利于保持頸椎的穩定性,預防頸椎病的發生,鍛煉方法如下:(1)頸前曲肌群:將手放在額頭上,慢慢將頭部向前壓,手持續阻擋頭部壓力的力量。(2)頸后伸肌群:將手放在腦后,頭部向后壓,手持續阻擋頭部壓力的力量。(3)左(右)側肌群:將手放在左(右)側面部,頭部慢慢壓向左(右)側,手持續阻擋頭部壓力的力量,維持5秒后,放松,重復10次。(4)旋左(右)肌群:頭部緩慢向左(右)側旋轉施壓,左(右)手阻擋頭部旋轉壓來的力量,使頭保持中間位置,維持5秒后,放松,重復10次。需要注意的是,頸部肌肉鍛煉時,不宜用力過猛,宜緩慢,不宜突然放手減壓,否則會造成肌肉的損傷。
1.4 注意頸部的保暖:讓患者懂得寒冷刺激會導致頸部肌肉緊張,影響頸部的血液循環和加重頸部負擔,因此,頸部保暖非常重要,冬天出門時穿高領毛衣或帶圍巾,夏天空調和電風扇不要對頸部直吹。
1.5 加強心理指導:頸椎病患者病程長,其癥狀易反復,特別是有眩暈、活動障礙者其心理變化較大,易出現緊張、焦慮等異常情緒,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要讓患者了解,頸椎病的發病非“一日之寒”,治療也不可能立竿見影,應克服急躁情緒,保持樂觀心態,積極配合治療。
1.6 注意飲食結構:偏食、飲食不當會導致肌肉、神經營養障礙及骨質疏松,加速椎體退變,應給予高蛋白、高熱量,含鈣質豐富的食物,富含維生素C的食品對防止頸椎病的進一步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2.1 隨時教育:在治療和護理過程中,患者提出問題時,隨時進行教育,使患者了解頸椎病的相關知識和信息,對自己病情有初步的了解和評估。
2.2 個體教育:由于患者文化層次參次不齊,住院時間長短不同,針對患者掌握相關知識的個體差異,我們采用“一對一”的個體教育方法,將健康的知識及時準確傳授給每一例患者。
2.3 集中教育:針對患者共同存在的健康問題,我們按各個年齡段對健康知識獲得存在差異,分批采用有計劃、有目的的群體教育,使患者更容易接受健康知識,幫助患者向健康方向發展。
2.4 試聽教育:組織患者觀看頸椎保健操視頻,在物理治療室的音響系統中播放健康教育知識,使患者在進行各種治療同時輕松獲取健康知識。
2.5 書面教育:通過科室的宣傳欄,發放健康教育小冊子及宣傳單,使患者對疾病的知識有更全面的了解,認識自我保健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護理人員對疾病知識的認知程度,影響著健康教育的落實和質量,因此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康教育不能只是簡單和常規的知識教育,不能使健康教育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因此要求護理人員不僅僅從生物角度關注病人的疾病,還要從患者的生理、心理、社會、文化和精神的整體角度考慮,促進人類健康教育水平,提高生活質量。科室重視護理人員知識的培訓,通過開展健康知識和技能的培訓,鼓勵年輕的護理人員參加高學歷的學習等方法,擴寬護理人員的知識面,提高其健康教育技能和水平。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疾病譜”的改變,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健康是人類最重要的財富,人們進醫院不單是為了治療疾病,更多是為了得到健康保健服務。通過系統的健康教育,95%以上的患者能了解頸椎病的發病機理,掌握一定的自我保健知識和適宜的鍛煉方法,認識到“防病于未然”的重要性。同時,有利于護理領域的擴展,有利于護理人員素質的提高。
[1] 周士枋,丁伯坦.第三節肩復合體.華夏出版社,2008,16(2):152-181
[2] 張紹嵐.脊柱牽引.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16(4):198-214
[3] 邵阿末.健康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13(8):13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