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波
(云南省普洱市墨江縣中醫院針灸科 云南 墨江 654800)
項痹多因長期低頭工作,年老正虛,經氣不利等所致。以頸部經常疼痛麻木,連及頭、肩、上肢,并可伴有眩暈等為主要表現的肢體痹病類疾病。病因多因為風、寒、濕、熱引起;由于項痹病程較長,癥狀反復發作,纏綿難愈,所以在治療項痹時,其護理是不能輕易忽視的,所謂“三分靠治療,七分靠養護”。恰當的護理,尤其是辨證施護,根據“三因制宜”原則,確定相關護理措施,從情志調攝、生活起居、用藥、肢體功能恢復等方面針對個體辨證施護,不僅可以使患者從精神上正確對待所患疾病,且能在日常生活、用藥、肢體功能鍛煉恢復等方面對患者進行個體化指導,有利于項痹患者的整體康復。
中醫認為正常范圍內的情志活動是人健康的基礎,然而,往往因為處在繁雜的社會環境中,難免受到周圍環境變化及自身健康改變的影響。由于項痹的病程相對長,反復發作,纏綿不愈,且肢體運用受到限制,行動不便,生活時常不能自理,給患者身心造成極大傷害,容易感到憂傷失望,甚至有自殘傾向。并且,由于對疾病認識不足,易急于求愈,對病后療效要求較高。所以,對項痹患者的辨證施護首先要解決且最重要的是情志調攝護理。
1.1 增強護理人員的溝通技巧:護理人員的言語行為很快反應到患者的情緒和身體健康,更有甚者能影響到項痹患者的后期的恢復,這就需要項痹護理人員要學會溝通技巧,以病人為中心。和病痛相成良好的溝通,所謂溝通,是指人和人之間信息的傳遞,主要包含情感、觀點等的交流過程,病人和病人之間良好的溝通對解病人的康復有很大的幫助,通過溝通,為病人提供正確的信息,也是服務病人的目的,能夠促進護患關系,提高治療效果[1]。溝通包括言語性溝通和非言語性溝通。不管哪種溝通,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現如今醫療技術和設備的日新月異,就迫使護理人員要不斷的學習,應用新的知識和熟練掌握操作設備,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調動護理人員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2],加強護理人員責任心。
1.2 言語溝通:積極熱情的與患者溝通是護理實踐的主要方法,這就是語言的溝通。護理人員要與患者建立良好護患關系,良好的溝通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完成各項護理工作的基礎。在項痹患者護理工作中,比如患者對檢查、飲食、康復鍛煉、休息等問題來咨詢中,我們護理人員要有耐心聽患者講然后再耐心細心的給患者講解。不要用冷冷的態度面對患者,讓患者增加心理壓力。在和患者溝通中要注意到患者來自不同的背景,再加上患者被疾病折磨,這就使得溝通更加困難,通過“話聊”轉移一些精神緊張病人的注意力,所以我們護理人員一定要耐心、細心給患者一個滿意的答案。
1.3 整體護理:對于患者尚處于急性期或病情未得到控制、脾氣急躁、急于求愈的患者,須加以適當寬慰,向其仔細解釋病情的纏綿性、周期性,破除患者憂慮,可以接受長期的治療。對于病情嚴重或已損臟腑者,病人情緒極易低落,容易對治療失去信心。護理人員應根據醫生治療的情況,鼓勵患者,使其了解治療的可恢復性,爭取患者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對病情較輕或年齡較小的病人,容易對疾病重視不夠、不遵守醫護教育,生活起居上不注意,不愿意配合適當的肢體鍛煉,必須將痹癥的危害予以告知,使其可以正確對待,遵循治療方案,配合積極治療,促使早愈。情志調攝護理是通過科學與藝術的高度結合,采取不同的心理護理,以恢復患者失衡的心理、生理功能,增加療效,促使病情好轉。
2.1 注意起居保緩:項痹患者頸項部最怕風冷、潮濕,因此居住的環境最好向陽、干燥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平時宜用溫水洗漱,睡前最好熱水泡腳。如有畏寒不適,須每日至少測量體溫三次,體溫不超過38.5℃者,勤加觀察,忌用冰袋。若患者汗出多者,可及時用毛巾擦干,勤更換衣物,避免受涼受濕;夜間盜汗,可睡前,用適當配合中藥內服,外用五倍子粉加水調勻敷于臍內。
2.2 注意飲食:食物與藥物一樣同樣具有四性五味,四性即寒、熱、溫、涼,五味即辛、甘、酸、苦、咸。項痹患者病程相對較長,如忌口太多,年復一年,會造成患者營養吸收不良。飲食禁忌需根據病情具體情況而有所選擇,一般以優質蛋白、低熱量、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少食辛辣刺激、生冷、油膩等發物。在辨證施護當中,風寒濕痹患者應禁忌食生冷,平時宜食溫、平性食物如羊肉湯、山藥粥等;熱痹患者宜食清淡,多飲水,尤其忌食辛辣、肥甘、醇酒等;行痹患者宜食豆豉、絲瓜等;著痹患者宜多食薏苡仁、白扁豆、赤小豆等祛濕通絡之品。還須根據項痹患者的舌苔變化而調整飲食結構:若舌苔厚膩、食欲不振,可予以薏苡仁粥祛濕;若感受風寒,舌苔白而潤者,可以姜湯、姜茶等助其辛散;若舌苔凈,舌質紅是一派熱象,應多吃蔬菜。
3.1 在服藥方法上也應辨證:項痹患者一般需要持續服用一段時間服用活血通絡藥,才能逐步緩解、控制癥狀;若遇到肢體疼痛劇烈還需止痛藥物;燥烈之品或蟲類制劑,因對胃有刺激,適當飯后服用;補益藥物常常多在飯前服用;風寒濕痹藥物宜溫服;熱痹藥物宜冷服;鎮痛藥物可不拘時服,以利于緩解癥狀。
3.2 忌雜藥亂投:項痹由于病情復雜,用藥后常常不能迅速見效,且癥狀控制較慢,病員及家屬常常求愈心切,往往會出現用藥不久,還未見效或剛剛起效,即嫌效果不理想,要求換藥,結果宜造成雜藥亂投。因為藥物起效往往較緩慢,常常需要4-6周的時間,如淺嘗輒止,藥物功效未見或剛剛起效即停藥,對病情無益,徒增藥物。所以,病員及家屬要有耐心,服藥后有什么不適及反應,及時告知護理人員,在醫生的指導下有規律的更換或停用藥物,這樣對病情才有利。
功能訓練的目的是通過關節活動,避免出現肢體僵直肌肉攣縮,即所謂“以動防殘”。積極肢體鍛煉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營養狀態,增強體質,促進肢體康復。但是應根據不同發作時期:急性發作期,全身癥狀相對明顯,頭項活動受限,此時應以休息為主,注意肢體關節的功能位置。待病情緩解,方可做一些肢體的功能鍛煉,如屈伸關節、按摩關節或跟隨器械一起訓練。鍛煉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相應的活動方式,切勿活動量過大,用力過猛,須循序漸進,貴在堅持。
[1] 徐燕.康復護理高級教程[M].人民衛生出版杜.2003.10
[2] 鄭曉峰,剛敬平,孔慶軒.頸型頸椎病的探討[J].醫學動物防治,2005,2l(9):672
[3] 陰繼愛,戴岳,安樹龐.葛根湯的藥理和臨床研究概況[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7,25(6):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