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晟
(貴州省黃平縣人民醫院輸血科 貴州 黃平 556100)
管理輸血科是作為新興的、涉及多學科、多技術的綜合科室,成為醫院的重要科室,負責建立臨床用血質量管理體系,推動臨床合理用血,確保貯血、配血和其他科學、合理用血的執行。目前基層輸血科人員較少,房屋簡陋、儀器陳舊,技術落后,同衛生部的要求相差很遠,嚴重影響醫院臨床輸血發展和進步,輸血科現狀有待改善,發展有待加快,管理有待加強。如何規范臨床輸血質量管理,加強輸血科建設,加大醫務人員對安全輸血培訓力度等問題?,F對基層輸血科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研究,提出相應措施及對策[1]。
1.1 觀念陳舊:醫生輸血安全意識較為淡薄,不合理輸血比例較高,尤其是血漿不合理應用情況甚憂。
1.2 基層輸血科房屋設備不足:基層輸血科房屋設備不規范,絕大部分醫院輸血科沒有專用業務用房,輸血科設在檢驗科內,只有一間貯血室。貯血設備簡陋,絕大部分沒用儲血冰箱,使用家用普通冰箱儲血,紅細胞存放在保鮮層,血漿存放在冷凍層,配血場所設備與檢驗科共用。輸血科現狀嚴重制約輸血工作的發展。
1.3 輸血科成立初期:工作人員專業素質參差不齊,以低學歷、低職稱居多,持證上崗人員較少;輸血科主任由檢驗科主任甚至護理部主任兼任,成員由檢驗科人員兼管,業務無專人管理。
1.4 輸血工作管理不嚴:無臨床用血月計劃,少貯血或不貯備血,醫院用多少到血站取多少,經常耽誤病人治療。臨床用血不規范,沒有嚴把輸血適應癥,成分輸血不成比例,血漿濫用,輸注保險血、人情血、安慰血時常發生,造成血液浪費。
1.5 臨床輸血不規范:輸血前五項指標不檢驗或檢驗不全時有發生;少部分醫院血庫未做抗-D試驗和抗體篩查試驗;輸血交叉配血只做鹽水交叉配血,亞型經常漏檢。輸血記錄不全,病人標本采集無登記和無接收記錄。輸血標本和輸注后血袋無冰箱保存,耗材用后處理不要求等不良現象。
2.1 嚴格按法律、法規規定,規范輸血行為:輸血科的工作必須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臨床輸血技術規范》執行。醫院臨床用血管理委員會同醫務科和輸血科一道組織全院醫務人員,特別是從事臨床輸血的工作人員認真學習,規范輸血行為。
2.2 編寫質量體系文件,完成完善質量管理體系:質量體系文件是對開展的輸血業務所有過程的描述,所有涉及輸血服務的活動都有相應的書面描述,是質量管理的基礎:(1)質量手冊是質量體系文件中綱領性的文件,它確定輸血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以及質量體系標準的要求,闡述質量體系的結構和運行方式。(2)程序文件是質量體系中指導性文件,闡述為實施質量體系要素所涉及各職能部門活動即為進行某項活動或過程所規定的途徑而形成的文件。(3)標準操作規程是質量體系文件中操作性文件,它在規定的特定工作范圍內針對具體的步驟活動向職工提供詳細的作業指令,指導員工進行工作,執行質量程序文件所規定的工作流程,并且要保證每一位員工能在其工作場所隨時得到SOP的幫助。(4)質量記錄它是輸血機構質量管理涵蓋了血液保存、發放、運輸和使用等各個環節以及對血液質量有影響的環境、設施、儀器設備和人員的各個方面數據的匯總、統計和分析信息策[2]。
2.3 加強人員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加強工作業務培訓和繼續教育使工作人員掌握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同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相結合,專業技能不斷提高,保證所有人員持證上崗,能嚴格按照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相關要求進行工作,保證輸血質量目標實現策[3]。
2.4 做好與臨床、血站、患者的溝通工作:輸血科經常深入臨床科室主動征求意見,及時改進工作;臨床用血管理委員會每年召開4次會議討論分析臨床用血中突出和潛在問題,審查有關制度,從而使輸血工作質量顯著提高;與州中心血站開展全方位的業務交流,共同做好臨床輸血工作,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對于患者關于輸血方面的咨詢要耐心做好解釋工作,盡量給患者做好溝通工作。
2.5 加大輸血科基礎設施、儀器建設:嚴格按照衛生部的文件要求建設輸血科,即有儲血室、發血室、實驗室和辦公區;購買專用儲血冰箱、專用儲漿冰箱、試劑冰箱、標本保存冰箱、血型專用離心機、普通離心機、免疫微柱孵育機、數碼恒溫解凍箱、恒溫水浴箱、顯微鏡、溫度計、專用取血箱等。
2.6 努力做好輸血工作:
2.6.1 購買符合質量要求的標準血清,抗-A、抗-B、抗-(A+B)標準血清效價親合大于1∶128以上,抗D效價在1∶32以上。
2.6.2 制備標準RBC:A型、B型、O型RBC從日常已定型的正常青年人血標本中選擇即可,充分洗滌,無血凝塊,無自溶或假凝現象,且無傳染性,分裝密封后置于4℃冰箱保存備用[4]。
2.6.3 病人標本采集:臨床采集病人標本時,認真核對病人姓名,性別、年齡、科別、床號、手帶無誤后認真填寫標簽貼于清潔干凈干小試管上按采集患者血液,采集者在申請單上和標本標簽上標明采集年、月、日、時間和簽名,由醫護人員于輸血前三天送到輸血科備用。
2.6.4 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按時參加衛生部和省檢驗中心的室內質評,血型鑒定前必須先做室內質控,抗篩試驗,符合后做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實驗室所用器材和試劑必須符合質量要求,所有操作必須按標準操作規程手冊進行交叉配血,配合后填寫相應記錄。試驗后剩余的血液標本要妥善保存7天,不可隨意棄置。
2.6.5 血液發放與輸血:向臨床發放血液時發血者和取血者二人務必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科別、床號、住院號,核對血袋上血站名稱、血編號、血型、有效期等有無差錯,核對用血申請單、交叉配血報告單,檢查血液包裝是否完好,血液外觀有無異常變化,全部符合要求雙方簽字方能發血。輸血前在床旁醫護人員再次核對一次配血單和貯血,內容相同才能輸血,取血后30分鐘內必須輸注、4小時內輸注完血液。輸血完后血袋由醫務人員返還輸血科保存一天后銷毀。
2.7 檔案保存:輸血科的血液出入庫記錄,室內質控和室間質評記錄,標本接收記錄,血型鑒定結果記錄,交叉配血記錄、冰箱溫度記錄,輸血申請單,不良反應回報記錄,儀器維護和保養記錄,區域消毒記錄、輸血標本和血袋返回保存記錄等原始記錄和資料滿一年后歸案按有關規定必須保存10年,以備查用,保證記錄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可塑性。
[1] 李莉佳,關于加強基層輸血科質量管理及存在的問題,檢驗地帶網.
[2] 高峰,輸血質量管理.臨床輸血與檢驗
[3] 何道榮,基層醫院血庫管理工作的挑戰[J].中國輸血雜志,2006,19(1):90
[4] 安邦權,臨床輸血檢驗質控管理.貴州省基層醫院臨床輸血學術會議培訓資料,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