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莉
(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 江蘇 無錫 214001)
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護生經過2-3年的理論知識學習后就進入臨床實習期,臨床實習是護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護理專業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的重要階段,也是形成未來工作作風、工作能力的關鍵。同時,隨著醫院規模的不斷擴大,有大批新參加工作的護士充實到各臨床科室,如何培養這些新生力量,將其打造成為技術過硬、醫德過硬、理論過硬的新時代合格的護理人才隊伍,是值得醫院管理者和護理帶教工作者思考的問題。
帶教工作直接關系到醫院未來的人才儲備,帶教老師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豐富的工作經驗,精通本專業的業務,技術操作嫻熟等素質,對新入科的護士產生正面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促使其熱愛自己的工作,主動投入學習。帶教老師應采取“一對一”的帶教方式,盡量避免無目標的頻繁更換帶教老師。固定的帶教老師能在工作中逐步了解學生的特點和性格,因才施教,作為學生也可以逐步適應帶教老師的教學方法。在臨床帶教工作中,帶教老師要注意言傳身教,循序漸進,為學生做好榜樣。對學生應放手不放眼,要親自指導,規范操作,嚴格要求,有錯誤要及時糾正,多給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眼睛時刻盯緊學生,保證醫療安全,避免發生護理差錯。護士長定期對新入科的護士進行考核,及時調整帶教任務,鞭策學生努力提高工作技能。
作為初次進入臨床實習的護生來說,面對陌生的環境,復雜的人員,對帶教老師個性的未知,怕自己做不好,擔心老師、患者責怪等因素,不免產生緊張、害怕、孤獨無助的心理。因此,作為帶教老師,第一印象的好壞會給護生帶來很大的影響。端莊大方的儀表、整潔得體的著裝、和藹親切的語言、溫文爾雅的舉止及親切真誠的微笑,會一下子拉近師生的關系,在最短時間內消除護生的緊張心理。
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狀態是復雜而多變的,有時患者病情或心理細微的變化恰恰是某些嚴重疾病的先兆,護士只有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實踐經驗、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及時發現這些變化,采取果斷措施,挽救患者生命。帶教老師可布置觀察的內容,如患者出現的癥狀、體征、治療效果、藥物反應、思想動態、營養狀態、護理問題及護理措施實施后的效果等,并指導護生如何觀察。護生必須收集以上資料,提出護理問題,制定護理措施,并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實施并及時給予評價。通過臨床實習,護生可以將專業理論知識應用于解決患者的臨床實際問題,為護生以后的職業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礎。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醫學知識和法律知識的普及,患者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為使護生對醫療護理工作的安全有足夠的重視,在臨床教學中進行法律意識、醫療安全教育必不可少。教師要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尊重患者的權利,如知情權、隱私權等,使學生及早樹立法律觀念,增強法律意識,盡責慎獨,加強工作責任心,嚴格三查七對,正確執行醫囑以及正確及時書寫護理文書等,在護理實踐中有意識地用法律法規來規范自己的言行。
帶教老師是護生進入臨床的第一任老師,老師的一言一行及教學方式都會影響學生的工作能力及今后的發展方向。帶教老師應以自己的耐心、細心和責任心進行帶教,將自己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護生,培養出高素質、高水平的護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