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菊紅
(江蘇省海門市第二人民醫院 江蘇 海門 226100)
對于不明原因的持續發熱,伴有多形性紅斑,眼結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彌漫性充血,以及有頸部淋巴結腫大的患兒,需警惕川崎病的診斷。現1例在我們診療過程中診斷為川崎病的病例分析。
病例:1:患兒,女性,5歲。因“發熱2天”入院,體檢:T:39.0度,口唇不紺,咽稍紅,雙側扁桃體未見異常腫大,頸軟,頸靜脈充盈,肝頸回流征陰性。雙肺呼吸音粗,未聞及明顯干濕啰音,心律齊,腹平軟,無壓痛,雙下肢不腫。查全胸片:兩肺紋理增多。血常規:WBC:12.48×109/L,HB:111g/L,N:0.82.入院診斷:發熱待查:呼吸道感染?肺炎?入院后積極的抗感染,退熱,補液等治療后,仍持續發熱5天,且逐漸出現皮膚有多行紅斑,口腔有充血,雙眼球結合膜充血,以及出現胸悶心悸癥狀。立即查心臟彩超示:左室內徑增大,二尖瓣,主動脈瓣輕度反流,根據癥狀,體征,檢查結果,發熱原因傾向于川崎病,調整治療方案,于阿司匹林,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糖皮質激素等治療后,癥狀好轉出院,并建議上級醫院專科進一步治療。
川崎病示一種全身性血管炎,好發于冠狀動脈。主要表現為,持續發熱7-14或更長,抗生素治療無效。球結合膜充血,純充血皸裂,口腔黏膜彌漫充血,舌乳頭突起,急性期手足硬性水腫,皮膚有多形紅斑和猩紅熱樣皮疹,頸部淋巴結腫大。病程第1-6周可出現心包炎、心肌炎、心內膜炎、心律失常等。
治療包括:阿司匹林,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糖皮質激素,及其他治療,補充液體,保護肝臟,控制心力衰竭,糾正心律失常等,有心肌梗死時應及時溶栓治療。嚴重冠狀動脈病變需要進行冠狀動脈搭橋手術。雖然川崎病有自限性,但在未治療患兒中有20%-25%發生冠狀動脈損傷。即使經大劑量靜脈用丙種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治療后仍有冠狀動脈損傷。
[1]李秋.川崎病.兒科學.全國高等學校教材第7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年11月第7版第64次印刷:184-187頁
[2]唐琴琴.川崎病治療新進展.臨床兒科雜志,第31卷 第5期,2013年05月:488-4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