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
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同時要以改革統領全局,把改革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環節。既要鞏固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促進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為改革創造必要環境和條件;又要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促發展、促轉方式、促民生改善。改革要從群眾最期盼的領域改起,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改起,讓全社會感受到改革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成果,最大限度凝聚改革正能量。要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積極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全力做好改善民生工作,加大空氣污染防治力度,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汪洋(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
當前農業農村發展面臨著諸多突出矛盾和深層次制約因素,已到了不改革就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階段。深化農村改革,我們不僅要有信心、決心和勇氣,敢趟“深水區”,敢啃“硬骨頭”,也要有智慧、更理性,加強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把握改革的節奏,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試點先行、循序漸進,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對實踐有基礎、認識統一、已經看準了的改革,要加大力度全面推進;對那些認識還不太統一、時機還不很成熟的改革,要通過試點的辦法,鼓勵和支持具備條件的地方特別是農村改革試驗區先行先試,以逐步完善并積累經驗、凝聚共識、適時推廣。
韓長賦(農業部部長):
土地制度是農村最基本的制度,土地關系是農村最基礎的生產關系。土地權益也是農民最大的一塊利益,所以土地制度的問題確實牽一發動全身。其中家庭承包責任制就是我國最基本的一項土地制度安排,要依法保障農民的承包地權益,這是農民的第一個土地權益。值得注意的是,承包經營權抵押的客體是土地經營權,不是承包權。也就是說,在承包或者流轉土地上從事農業生產,并處置農產品的權利,所以不是承包權,更不是所有權,而是經營權。該類用地入市一定要把握好 “三個限定詞”,一是“流轉”的對象是集體的經營性建設用地的經營權,并不是集體所有的建設用地,因為農村還有公益性建設用地和宅基地,更不是原來建設用地之外的其他耕地,這是一個限定詞。二是符合規劃。即使取得土地使用權,要建設什么也要符合規劃。三是用途管制。
閻慶民(銀監會副主席):
信息技術的發展在競爭格局、運營機制和風險管理上對商業銀行形成挑戰。一是信息化影響銀行業競爭格局:深刻改變社會運行方式、改變經濟運營方式、改變金融業運營方式。二是信息化影響銀行運營機制:轉變經營管理機制、轉變業務創新模式、轉變人才培育機制。三是信息化影響銀行業的風險管理,必須把握對客戶、對信息傳播包括金融信息等的安全觀。銀行安全問題,甚至上升到整個金融業安全問題層面,最重要的是要保護好客戶信息的安全。
許善達(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
我國財政支出結構有很多問題,我認為最大的問題是用于經營性國有資產的投資比重太大,而用于社保的投入比重太小。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超過GDP 的三分之一,跟美國的情況相當。而美國財政用于社保的比重占到36%,我們用于社保的比重不及美國的一半。
吳敬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名譽所長、研究員):
所謂政府行政權力對微觀的經濟活動進行干預,會造成一種我們經濟學上叫做尋租的環境,這個尋租活動的特點就是因為有行政群體的干預,就造成了租金,于是你找到了這個權力,就能夠拿到租金。當這個政府的權力越來越大,手里的資源越來越多,那么腐敗活動肯定是越來越嚴重了。所以這就有了一個利益,有了尋租就會有人設租,堅持原來的權力不退出經濟生活,而且要擴大這個權力,就有一個利益的基礎在這里。因此,特殊的既得利益者不但要保持這個權力,而且會要擴大這個權力。所以這個改革,中央有一個提法,它一到執行的時候,就會受到阻礙,甚至扭轉方向。
柳傳志(聯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正處在一個非常時期,三中全會后不確定性比以前變小了,但政策里有什么,空間在哪兒,需要企業家自己拱出來。提出“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同時也表述“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似乎有所矛盾。其實,只要不直接妨害民營企業發展,該怎么活躍、該做什么就做什么。解析語言中矛盾之處是經濟學家們該做的事。如果國企將來真要像新加坡淡馬錫一樣,它那個活躍就跟民營企業毫無矛盾。如果相反,味兒全不對了,那咱們就又“在商言商”,再去研究我們應該怎么做。就像當年鄧小平說“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什么是“兩個基本點”?一個叫改革開放,一個叫四項基本原則,對企業家來說,我們支持四項基本原則,我們更認定改革開放。今天民營企業家的機會在什么地方呢?文件給了一塊空間,空間里頭具體是什么?并不特別清楚,但你可以努力拱!
任志強(華遠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歷史上從來沒有新型城鎮化和舊型城鎮化的劃分,也沒有大城市和小城市劃分,城鎮化就是你的收入來源于城市還是來源于農村。如果你的收入來源來自于第一產業,就叫農村就業,如果你的收入來自于二產業和三產業,你就不能叫農村就業,就叫城鎮就業或城市就業。你的收入來源像農民工一半收入在城市,另外老保、上學還在農村,怎么能叫城鎮化呢?中國是以人的居住地點為城鎮化的城鎮化,就叫偽城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