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保證財政資金安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山東省莒縣探索實施財政“監督下鄉”工作,通過明確鄉鎮財政資金監管范圍、量化監管任務、細化監管重點和關鍵環節等,確保了強農惠農政策的貫徹落實和資金管理使用的安全有效。
第一,理順職責、明確內容,健全完善鄉鎮財政資金監管體系。一方面,理順鄉鎮財政資金監管職能。先后制定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實施方案、財政檢查工作辦法等文件,進一步規范財政所崗位設置和內控機制建設,明確財政所長為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第一責任人,將監管工作明確到崗,落實到人。另一方面,明確鄉鎮財政監管內容。制定了《莒縣鄉鎮財政資金監督檢查辦法》,從貨幣資金、往來款項等八個方面量化分解監督檢查事項和檢查方法。
第二,創新方式、規范程序,提高鄉鎮財政資金監管質量。一方面實行“月審月促”監督法。通過采取民主推薦和考核評議相結合的方式,在各鄉鎮財政所聘任財政監督員,負責鄉鎮日常財務資金收支、會計賬務和內控機制的監督,各級安排和分配用于鄉鎮以下的財政資金以及部分鄉鎮組織的集體經濟收入也一并納入監管范圍。另一方面實現信息化遠程監控。建立鄉鎮財政資金信息監管系統,以國庫集中支付和網上賬務數據為基礎,通過網上賬務處理系統自動生成監管項目庫。
第三,縣鄉聯動、加強督查,強化縣對鄉鎮資金監管工作的指導。一是加強監督業務培訓。分別舉辦鄉鎮長、財政所長及監督員監督業務專題培訓班,邀請專業人員講授財經規章制度,理清鄉鎮財政開展監督工作思路。二是實行監督督查機制。圍繞工作目標,制定鄉鎮財政“月審月促”監督工作督查辦法,成立督查小組,實行包片派駐督導。三是建立考核獎懲制度。對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實行定量考核,對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實施質量進行再監督,科學評估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