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珧漢
旅游業以其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帶動作用強等特點,在經濟發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甘肅省張掖市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對張掖市旅游業發展做出了一系列戰略部署,將宜居宜游確定為張掖市的首位產業。財政在張掖市這樣一個西部欠發達地區著力培育旅游業發展中作用不可或缺,需要積極行動,盡力而為,在遵循經濟規律中切合實際,形成一些有效的財政支持旅游業發展的思路和辦法。
2012年,張掖市旅游業增勢強勁,全年接待境內外游客521.9萬人次,同比增長49.1%。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7.1億元,同比增長58.7%,旅游綜合收入占GDP的比重達到9.3%,提高2.6個百分點。在這一成績背后,是財政的大力支持。2012年,張掖市財政投入旅游業發展的資金1.1億元,增長5.7倍。在投入總量增加的同時,在財政資金使用管理方面也進行了一些積極有益的探索與實踐。
突出張掖旅游的整體形象,積極參與甘肅省旅游整合宣傳,統一優選宣傳平臺,凝聚宣傳合力,提高旅游宣傳的綜合效益。2012年,市級財政投入旅游宣傳資金483萬元,依托省上搭建的旅游宣傳平臺,借力發揮,擴大影響力,在《讀者》、《中國旅游報》等媒介上統一開展旅游宣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參與全省旅游整體宣傳為例,雖然市財政僅出資50萬元,由于全省統一組織的媒體品質高,受眾面大,針對性強,集中宣傳效果明顯,實現了花“小錢”辦大事。根據甘肅省旅游局的測算,在央視的廣告總收視人數累計達15.9億人次;首都機場LED廣告柱約有3000萬人次觀看;北京等大型火車站電視墻約有1.5億人次觀看;《讀者》雜志廣告共有3.7億人次閱讀。
為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內涵,大力宣傳推介特色旅游產品,加強對外合作交流,努力形成大節會、大宣傳、大旅游的格局,提升旅游的整體競爭力,緊緊抓住國家旅游局和甘肅省政府共同主辦 “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的有利契機,市財政出資124萬元,于2012年8月舉辦了“濕地之夏·金張掖旅游文化藝術節”。節會的舉辦取得了圓滿成功。據統計,在節會的帶動下,2012年前三季度,張掖累計接待游客總人數452.5萬人次,同比增長60.1%,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3.5億元,同比增長71%。旅游市場持續升溫,帶動了各類服務業快速增長。零售業銷售額增長22.7%,住宿業營業額增長24.1%,餐飲業營業額增長22.4%。
針對目前高速公路廣告業方興未艾、前景廣闊的實際,經過多方考察論證,市財政出資78萬元,在G30高速公路修建2副三角廣告柱。一方面,可以減少即期的租賃費用,節約旅游宣傳成本;另一方面,隨著高速路廣告業的發展,推動廣告柱的升值,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
將旅游節會支出中形成的一些物化資產,如開幕式舞臺搭建的材料、攝影展覽使用的展板架,及時與國有資產管理部門信息共享,達成共識,專門下達批復明確管理主體,要求在今后業務開展中循環使用,降低相關的開支成本。
隨著張掖市旅游業的強勁發展,對旅游業的重要性各方面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發展的熱情也日益高漲,相應對財政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更高的要求,管好用好旅游發展專項資金面臨新的考驗和挑戰。一是旅游業發展重要性的日益凸顯帶來資金需求的不斷增長,解決好收支矛盾突出的問題,要求把有限的旅游資金花出“大效益”。二是張掖市旅游發展需要整體推進,面對財政省直管縣的體制下,市縣如何合理劃分支出責任,實現事權與財力相匹配,對資金特別是市級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提出了明確要求。三是旅游發展強勁的態勢呈現后,如何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是繼續著眼于推動單純增長,形成爆發式增長,還是轉向彌補短板,培育內生增長的持續發展動力,需要對資金投向進行準確定位。這些新的要求,需要對財政旅游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進行積極的探索與創新,以不斷提高使用管理的績效。
發展旅游業,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充分調動政府和市場的積極性。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公共服務能力等方面,注重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有效引導市場資源向旅游業發展集聚,不能產生擠出效應。在張掖市旅游開發中,全市需要形成一個整體,進行全方位、系統性的開發,絕不能“單打獨斗”,這就要求市級進行必要的調控。目前,張掖市財政較為困難,各方面保障的需求較多,應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形成聚合、擴張的效應。一是發揮各級財政的聯動作用。實行財政省直管縣體制后,市級財權下移,但是相應的市級調控作用并沒有削弱,在旅游業開發上還加強了。但加強不等于包攬,更應該有機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欣喜的是,張掖市人民政府已經印發了整合旅游等重大事項投入的意見,整合各級財政資金辦大事。二是有效引導社會投入。隨著2012年張掖市旅游景區經營權拍賣的成功,全市各主要旅游景點都步入了企業化經營模式。今后,在開展旅游宣傳等方面,應更加注重引導景區景點企業的積極投入;在旅游文化節會舉辦中,應有效帶動節會受益者,如賓館、旅行社等的資金投入和成本分擔。
一是引導旅游業質押貸款業務的發展。2012年,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改委、旅游局等五部門聯合出臺《關于金融支持旅游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投資者可將景區景點的經營權作為一種資本在銀行質押貸款,或通過發行相關債券籌集景區景點開發建設資金。因此,財政通過貸款貼息、獎補資金等手段,支持開展旅游景區經營權和門票收入等質押貸款業務,拓寬旅游發展融資渠道。二是爭取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基金支持。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已批準甘肅省設立現代農業等新興產業創投基金。張掖市應依托特色優勢產業,爭取成為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基金試點地區之一,積極引導民間資本等多元化資金投入,助推新興產業發展壯大。三是積極拓寬融資渠道。擯棄原有的、固化的、單一的融資思維,適應市場化的要求,推進旅游業開發由習慣于向財政“要”,轉變為主要向市場“融”,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在盤活利用已有資產、運用新型融資方式等方面多出力、見實效。
目前,有些公共服務是政府部門直接來操作的,由于專業知識的欠缺和經營視野的限制,難免存在考察論證不足,效應不明顯等問題。因此,在實施旅游整體形象與品牌營銷推介等項目中引進市場的力量,花一定的成本購買服務,借助專業的策劃、營銷機構進行一些策劃,減少一些決策失誤,減少一些漫無目標、全面出擊,根據旅游客源潛在市場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推介,爭取花小錢辦大事,花一分錢就見一分效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以前年度已經形成的物化資產,在保持其實際功用的同時,充分利用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必要的盤活處理,使其發揮出多樣化的功用。如已經形成的實物資產,可以根據《公司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嘗試以實物出資方式注入新成立的國有企業,一方面減少政府的現金出資,減輕政府當期的一些支出壓力,節約現金流;另一方面這些資產注入企業后,可在政策允許的前提下,通過抵押等形式進行一些再融資,使其本身功用在為政府和企業服務的同時,擴張其在資本運作方面的功用,彌補當下財政資金有限、融通資金不足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