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城,趙希武
(內蒙古師范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
基于WIKI環境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三級管理模式探究
李成城,趙希武
(內蒙古師范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
隨著Web 2.0技術的發展,WIKI作為Web 2.0的一種典型應用,特別是WIKI可編輯修改的特點,使得人們越來越重視WIKI在教學應用中的研究。本文以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為例,構建了基于WIKI環境下的教學的三級管理模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教學的交互性,從而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WIKI;三級管理模式;教學
隨著當前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計算機與網絡技術已經成為人們生活與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計算機基礎操作與應用能力成為當前就業崗位要求的必備能力之一。當前,各高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水平已有了大幅的提高,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進行著相應的改革,這些改革主要是為了使本校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通過教學能夠掌握必要的計算機操作與應用能力,使得他們在將來的就業過程中增加砝碼。因此,構建一個適合學生主動探索、發現、體驗學習平臺或環境是非常必要的。目前,隨著信息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各種聊天工具、博客、維客平臺以及網游在人們的學習和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何利用好這些工具,讓其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起到積極的作用就顯得十分重要,尤其對WIKI平臺的利用。但是,就目前而言,WIKI在普通高校教學中所起的作用,仍處于緩慢向前發展的趨勢,其強大的功能尚未被關注。
“WIKI”這一術語源于夏威夷語“wee kee wee kee”,其意思相當于“快點快點”。其實它是一種多人協作的寫作工具環境[1]。WIKI環境站點的頁面可以由任何訪問者使用與維護,每個人都可以創建自己的頁面或修改他人的頁面并發表自己的想法。WIKI也是一種類似于HTML的超文本編輯系統。這種超文本系統支持面向大群的合作式寫作,屬于一種人類知識網格系統,我們可以對WIKI文本進行瀏覽、創建、更改,并且創建、更改、發布的代價遠比HTML文本小;同時使用WIKI系統的作者自然構成了一個社群,WIKI系統為這個社群提供資源共享及簡單的交流工具[2]。它的主要特點有:(1)開放。任何訪問者都可以在WIKI上創建、修改、查封相應的頁面;(2)合作。WIKI是一個協作共創的系統,使用WIKI的用戶要求具有合作精神;(3)平等。WIKI的用戶都是平等的,并具有相同的責任、權利、義務;(4)共創。WIKI系統要求用戶積極參與和共建創作,從而對某項任務能分工合作完成;(5)共享。系統內頁面資源都可以被任何訪問者所共享。
目前,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存在著學生基礎參差不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減少以及學生課時以外的學習得不到跟蹤等問題。筆者試圖建立一種基于WIKI環境下三級教學管理的模式[3-4]。使學生之間可以增加有關課程內容的討論及學習心得的交流,從而能夠更深入地掌握知識;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夠互相監督,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教師與教師之間可以互相交流教學經驗,從而能夠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所謂的三級教學管理模式就是將現有的教學管理進行更加細化的劃分層次,具體劃分為課程負責人、教學團隊(授課教師)以及學習者對象三個層次。然后在WIKI環境下搭建不同的界面加以體現,每個界面的權限和功能各不相同,面對不同的對象,實現的教學任務也不相同,這樣就能實現分級的管理,從而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
課程負責人是WIKI環境的管理員及行政員,負責創建管理和維護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主界面。待設計完成后,對主界面實施“保護”設置,這樣其他用戶就不能修改主界面的所有欄目,保證了主界面的穩定性。欄目主要包括:公告與通知、課程信息、教學資源、教學團隊、教學班級、頭腦風暴、友情聯接。其中,(1)公告與通知:課程負責人發布的關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有關教學過程中的公告與通知。(2)課程信息:介紹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課程名、性質、課時、學分、成績的核定方法以及課程的教學任務等。(3)教學資源:內容可分為常用的教學資源以及教師團隊推薦的優秀的教學網站資源等。(4)教學團隊:教學團隊的每個教師的信息介紹及指向每個教師界面的連接。課程負責人可以通過超級鏈接檢查教師的教學信息等。(5)教學班級:此界面由課程負責人根據每個任課教師所提供的每個學生界面地址而創建的界面,內容主要是指向每個教學班每個學生的鏈接信息,課程負責人可以通過超級鏈接檢查每個教學班的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6)頭腦風暴:當一群人圍繞一個特定的興趣領域產生新觀點的時候,這種情境就叫做頭腦風暴。此欄目主要是指向頭腦風暴界面的鏈接,頭腦風暴界面是由課程負責人創建的開放式界面,大家可以在此界面上共同管理與維護,并發表自己的建議與想法,充分發揮WIKI環境的共享共建的特色。頭腦風暴界面可分為主題論壇、課程論壇、學習交流等欄目。在主題論壇中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圍繞教師制定的題目或學生自擬的題目進行論證與交流;在課程論壇中學生和教師都可以就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實際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以及評價模式等進行討論,提出一些新的教學理念。教師可以根據學生集中反映的問題進行收集,上報給課程負責人進行討論,這樣不僅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的主動創造學習的能力;在學習交流中,學生就自己的學習心得和體會進行交流,教師團隊可以動態地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從而促進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升教學效果。(7)友情聯接:內容主要有鏈接一些與教學相關或者平時教師與學生常用的網站。
教學團隊是指由每個任課教師按相對固定的教學團隊界面模板而創建、管理與維護的多個教師界面。在WIKI環境搭建的過程中制作相應的欄目模板,教學團隊中的任課教師可以根據相應的模板去創建、管理、維護自己的界面。在三級教學管理模式中的教學團隊欄目界面主要遵循的是“網格化”的管理手段,即在一張表格的每個單元格中添加相應的教學班名稱。這樣每個教學班對應相對固定的位置,通過這種方法教師可以動態地管理每個班級中相應的信息。
學習者對象界面是指由每個學生自己創建、管理與維護的界面。在三級教學管理模式中學習者界面沒有相對固定的界面要求,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創建自己的個性化界面,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空間,鼓勵學生創造性思維。但要求學生在自己的界面上要有自己提交作業的欄目,清晰地列出本學期自己的作業,還要有指向自己任課教師界面的鏈接。
將基于WIKI的三級管理模式運用到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中,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與管理,在課程教學中已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這種基于WIKI的三級管理模式應用為師生在課堂內外打造了良好的溝通平臺[5]。
學生可以在WIKI上組建學習興趣小組,創建學習項目,通過分工協作、互相幫助方式共同完成小組項目。
教師利用WIKI可將自己教學的各個環節的資料放到學習資源中,比如將課程的學習目標、課程的主要內容、課程作業布置以及課程的重點和難點等內容放到學生學習的頁面上,該頁面由師生雙方不斷修改、完善,從而共建學習資源平臺。
運用WIKI能夠進行多方互評,如教師對學生、學生對教師、學生對學生等。同時WIKI平臺便于共享評價。例如學生可以通過WIKI掌握教師對自己的評價,還可以知道其他學生對自己的評價,也可以發表自己對其他學生的評價,以便實現共同提高。
[參 考 文 獻]
[1]李學俊,李龍澍,徐怡.新一代網絡語言WIKI[J].計算機技術與發展,2007(1):91-93.
[2]譚支軍.WIKI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中國遠程教育,2005(5):67-69.
[3]郭立紅.龔銳玲.基于WIKI的開放式協作學習教學模式研究[J].網絡與信息,2009(1):37.
[4]袁敏.基于WIKI的雙重教學模式構建與應用初探[J].中國電化教育,2010(2):102-106.
[5]潘慶紅.WIKI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的模式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8(6):119-120.
The Study of Three-level Managing Model for College Basic Computer Teaching Based on WIKI
LI Cheng-cheng,ZHAOXi-wu
(School of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22,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eb 2.0 technology,WIKI,as a typical application of Web 2.0,especially WIKI`s capability of editing and correcting,makes people pay increasing importance to the study of applying WIKI to teaching.This paper takes college basic computer teaching as an example and creates a three-level managing model for teaching based on WIKI,aiming to enhance students'activity in studying process as well as interac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soas toachieve better teaching effects.
WIKI;three-level managingmodel;teaching
G420
A
1008-178X(2013)01-0057-03
2012-11-19
李成城(1971-),男,內蒙古呼和浩特人,內蒙古師范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從事自然語言處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