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青
(長春師范大學圖書館,吉林長春 130032)
網絡環境變得靈活便捷,信息資源更加多元化,激發了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對信息更深層次的追求。當前,我國圖書館信息服務建設迎來了非常重要的發展時期。一方面,國家對公共文化信息服務體系力度加強,并對構建社會的文化服務形成了國家戰略,圖書館提供的服務作為公共文化信息服務體系是重點發展的對象;另一方面,圖書館的發展出現了難得的機遇期,我們要把握好這個機遇期,充分發展圖書館事業,使其更好地為社會服務。雖然圖書館事業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圖書館的服務體系還與預期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我們要充分了解圖書館參與社會服務的定位并立足發展。
圖書館的社會服務體系是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作為傳遞圖書信息資源和文獻資源,傳播科學先進文化的一個媒介,為大眾提供了基本的文化養分。研究圖書館參與社會服務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也同時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社會性作為圖書館的基本屬性,在兩個社會職能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是社會教育職能,二是傳遞信息資源。在當今技術支持的背景下,由于流暢的網絡環境,圖書館可以通過地區網、行業網或者校園網接入國際互聯網,將在不同地域突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將全國甚至全球的信息資源聯系起來。這將給圖書館更多的發揮空間,參與到社會服務中來,使其履行更多的社會責任,并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
從地域發展情況來看,信息的社會化和社會的信息化也促使圖書館在社會服務發展方向發揮更多的作用。圖書館通常處于地方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的樞紐,以便當地的居民和社會人員就近查找相關的信息資源,及時得到有用的信息。功能齊全的基礎設施、標志性的建筑、安靜舒適的環境、地理位置等各方面的優勢也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圖書館開展各項社會公共服務。圖書館應發揮整合信息資源的平臺,積極參與到當地經濟建設與文化繁榮方面,為區域的發展提供先進的生產力和文化源,為國家的發展提供動力。
在當今文化創新和科技進步的背景下,圖書館社會服務發展與文化、科技的進步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正是由于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全球的經濟發展以及增長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突出表現為能源消耗型產業向更高的知識密集型產業轉移。而對信息資源的共享與開發利用程度直接影響到信息相關產業的發展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國家經濟現代化的水平。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優勢,使其成為提高社會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伴隨物質文明的快速發展,公眾對文化的需求也很強烈,不僅在數量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質量上也精益求精。這使得更多的人進入圖書館,去主動學習,以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并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因此圖書館需要充分履行服務職能,提高公眾對信息資源的追求。這種社會信息服務是面向全社會的,不僅有教師、學生、從業者,更有需要補充知識的工人和農民。
圖書館是利用成員館提供的豐富文獻資源來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的一種機構,是一種大眾的服務媒介,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開展社會服務。
(1)圖書館利用已有的資源開展社會形式的教育。近代社會的發展要求職工特別是技術工人有較多的職業技能和勞動知識,進而圖書館社會信息服務才真正進入平民生活當中,擔負起了對勞動人民科學文化知識的再教育任務。利用圖書館現有的資源吸引更多的人們過來吸收知識,是圖書館為社會服務最主要的方法。(2)網絡技術傳遞的方法。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對圖書館也是一種挑戰,促使圖書館做到社會的信息化。原有的圖書館主要的商家是實體店,而伴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各商家從不同方面進入圖書的領域。網絡技術的傳遞成為現今普遍使用的方法,人們可以通過網絡瀏覽圖書館里的電子資源,可以通過網絡對全球的圖書資源進行閱覽,極大提高了圖書館為社會服務的能力。(3)其它類型的方法,比如圖書館定期舉辦各種文化盛宴,與其它的圖書館與社會服務機構進行合作,充分整合社會資源,實現資源的優勢互補。
(1)圖書館互借服務。圖書館互借服務是圖書館信息服務體系中的非常重要的基礎服務功能,即讀者憑借一張借記卡就可以借閱各所在體系圖書館內的所有圖書和文獻資源。借記卡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卡通還、一卡通借、一卡通借與還。圖書館互借服務可以使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得到充分的拓展,并為用戶提供極為方便的服務。(2)參考與咨詢服務。圖書館的參考與咨詢服務能為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提供不同方向和領域的非常專業的咨詢與解答。與單一的圖書館相比,圖書館的參考與咨詢服務能使所在體系內的圖書館充分利用各圖書館的資源,整合信息,將知識網絡聯系起來,從而能夠為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提供更加全面、快捷的服務。(3)信息傳遞服務。信息傳遞服務是圖書館信息服務體系內的各工作人員可以根據讀者的要求,通過網絡,為用戶提供所需的服務。其得益于圖書館信息服務體系中的網絡通信優勢,能為讀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務,并拓展了信息傳遞服務的內容。(4)流動的圖書車際服務。在偏遠地區的讀者為了能夠得到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可以通過流動的圖書車獲取服務。這種服務具有節省資源、靈活快捷一系列的優點,能夠補充圖書館服務體系中的覆蓋盲點。(5)公共文化信息服務。公共文化信息服務是發展圖書館信息服務公益性的重要表現,它是除圖書借閱以外的另一種非常重要的服務功能。公共文化信息服務體系可以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財力和人力資源的優勢,為讀者提供更為豐富多樣的信息文化服務,其表現在以下方面:輔助規模比較小的圖書館開展有特色的文化活動;在體系內各圖書館內開展多樣的文化交流。
(1)有利于創建和諧社會。快捷的網絡信息資源、處理信息服務的優勢,使圖書館成為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的非常重要的場所。作為社會科學和文化知識的學習機構,圖書館的社會服務功能會使社會形成“全民學習”的好風氣,以提高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的綜合競爭能力,并為個人的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同時,圖書館的社會服務功能也會帶動文化相關經濟產業的迅猛發展,促進社會的和諧進步。(2)有利于企業和個人對信息的需求。作為為社會提供信息服務的圖書館,人們可以從中得到為地區經濟發展提供的強有力的信息資源和智力支持。如幫助企業規避風險,適應千變萬化的市場,幫助個人提高職業技能,使其少走彎路。這樣,既可以使圖書館在社會信息服務方面獲得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還可以加強企業與個人科技信息的直接交流,為信息發展拓展了新的領域。(3)提升圖書館的影響力。利用圖書館的資源為社會提供服務,包括知識服務、信息服務,可以整合各方面的資源,達到優勢互補的目的。圖書館參與到所在社區和地區的經濟發展計劃,可以增強公民個人和社會組織對圖書館的支持,也有利于提高圖書館的聲譽并創造良好的發展契機,提升圖書館的資源輻射力度和社會影響力,為創造積極向上的形象和良好的社會效應提供條件。同時,也促使圖書館里的工作人員積極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并提高服務社會的能力。
由于人們對社會服務發展的觀念認識不足,圖書館的社會服務發展的效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1 服務意識方面的觀念
高校的圖書館一直被人們認為是學校自己獨特的資源,不是社會的公共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浪費了很多可利用的寶貴的資源。國外的許多學校都沒有設置圍墻,而是出示自己的身份證件,就可以辦理相關的手續并接受服務,從而使高校圖書館的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因此,轉變服務意識方面的觀念,可以讓圖書館的效用得到充分的發揮。
3.1.2 信息服務體制以及管理模式
在信息服務體制和管理模式等各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如圖書館管理效率低下,圖書館資源利用率低,在為社會提供信息服務方面沒有達到人們預期的效果。因此在信息服務體制和管理模式方面不斷創新,才能讓社會服務發展走得更遠。
3.1.3 知識產權觀念有待進一步加強
圖書館開展各種印刷、音像等各種館際之間的復制等服務時,屬于合理的范圍。但是,如果圖書館向館外的各類讀者提供這種服務時,若使用不當必會侵犯他人的權益。因此,圖書館在為社會提供各種信息資源服務時,要充分考慮知識產權的問題,并對此做充分的論證,以確保他人的合法權益。
3.2.1 完善保障機制以推動社會服務的有效進行
為了更進一步地提高我國圖書館的發展水平,并完善社會服務發展的體系,圖書館必須建立一整套非常完善的保障機制。圖書館的保障機制是其生存、發展的內在機制和運行方式,包括人才機制、安全機制、法律保障機制等。各圖書館的人才緊缺,我們要建立符合成員館的有效人才機制,對人員進行有效的培訓和管理。
3.2.2 優化圖書館的資源,為社會服務提供資源基礎
圖書館是各種信息服務資源的集散地,而且是收集、整理并傳播信息知識的專門機構,是全體公民學習的主要場地,是社會服務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充分發揮信息文化的力量,建立充足的圖書館資源支持。只有這樣,圖書館才能滿足人們日漸增長的信息以及文化需求,為各行各業的人提供豐富多樣的社會服務要求,為經濟建設服務,從而為提供社會服務提供資源支持。
3.2.3 確立“以人為本”的社會服務理念
圖書館是我國建立和諧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在社會服務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圖書館“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將會成為社會服務發展的重要基礎。圖書館“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本著主動引導、主動服務的方向,這就為解決差異性文化需求矛盾提供了指導方案。“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為社會服務發展的方向提供了一種方向,這必將極大地提高社會服務的質量。
3.3.1 面向讀者的信息資源服務
讀者是圖書館的主要服務群體。廣義地講,讀者包括公民個人和社會組織。公民個人分為工人、農民、學生、教師等各行各業的從業者,社會組織包括各類機構、比如學校、教育機構等各類組織團體。
3.3.2 面向體系內各圖書館的服務
建設圖書館信息服務體系不僅能夠為用戶提供更為強大的信息資源服務,還能憑借各圖書館內的館員的積極帶動作用以及各圖書館的密切合作,使體系內的各圖書館獲得更為有利的機會。與面向讀者的信息服務類似,其主要有三種類形:第一,集中采購。可以實現各圖書館的資源共享,并降低各圖書館的運行成本。第二,資金方面的支持,是圖書館信息服務體系內各館之間功能相外拓展的一種有效的形式,能為體系內比較薄弱的圖書館提供最為有效的資金支持,并用于購買各種所需的圖書和設備設施,以提高信息服務的質量。第三,業務方面的培訓,主要依靠圖書館信息服務體系內的各成員館展開,其可以為體系內的街道、農村等小規模基層圖書館提供技術指導與培訓,以提高基層圖書館里的館員為社會服務的能力,并能為讀者展開更為專業的服務。
[1]于良芝,邱冠華,許曉霞.走進普遍均等服務時代:近年來我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8,34(3):31-40.
[2]諶立新.創新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基本經驗及啟示[J].四川圖書館學報,2008(6).
[3]王晶鋒.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可持續發展研究[J].圖書情報論壇,2009(2):19-22.
[4]郭海明.公共服務體系下的圖書館服務的“公共性”解讀[J].圖書館建設,2008(10):22-26.
[5]李國新.立法保障是最根本的保障[J].圖書與情報,2007(5):10-11.
[6]于良芝.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J].圖書與情報,2007(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