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冰
劉瑞冰/福建省永春師范學校助講(福建泉州362600)。
隨著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和互聯網的大力推廣,新科技時代的計算機教育被各個學習階段充分重視。基于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各中職學校也紛紛開設計算機課程。但是,中職學校的學生個性迥異,不好管理,計算機課程在中職學校的開展需講求方法。本文筆者首先從中職學生自身特點和中職學校開展計算機課堂的必要性兩個方面分析中職計算機課堂,而后在此基礎上論述分層任務型教學模式在中職計算機課堂的實踐應用。
中職學校是側重技能培訓和實際操作的中專學校,學生準入門檻低,來源廣泛。為了提升中職生的綜合素質、拓寬其知識視野、培養其計算機技能,目前大多中職學校開設計算機課堂。但是,中職生的學習能力與知識面不比高等院校的學生,一般學習能力都比較差,并且紀律性不好。另外,計算機課堂也是一門需要注重教學方法的課程,接下來筆者分別從中職生和在中職學校開展計算機課堂教育的必要性兩個方面進行特點分析。
中職生的平均年齡在15-19歲之間,這個時期的學生本身就逆反。中職生由于其學歷在社會的說服力不強,就業形勢堪憂,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并且不求上進。
中職學校對中職生培養的側重點在于中職生所就讀專業的專業技能,理論知識方面是中職生的普遍薄弱環節。中職學校不注重對學生的全方位培養,導致學生綜合素質較為薄弱。最重要的是,中職生由于其自身心壓力通常在擇業中自卑焦慮。
雖然中職生的負面特點很多,但是作為新生力量,他們觀點好、行動能力強,專業技能過硬,因此,中職生也是社會發展前進的主力軍,能夠為社會創造一定的價值和財富。
上文中我們分析了中職生的心理特點和其優勢劣勢,針對中職生的特點我們發現了中職生的最大硬傷是由于中職學校的培養側重點明確,因此中職生的綜合素質不強。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方法就是使中職生學習一些必備的技能,提升其綜合素質。在新科技時代互聯網被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計算機技能被用人單位作為選拔人才的必須考慮條件,因此開展計算機課堂無疑是提升中職生綜合素質的最佳首選。
總之根據中職生的自身特點和計算機應用的廣泛性,中職學校有必要開展計算機課堂。
上文中介紹了中職生的普遍特點和計算機課堂在中職學校開展的必要性,根據中職學生的普遍特點可以肯定計算機課程在中職生中的開展會有很大的難度,只有選擇一種適當的教學方法才能使計算機課堂教學效果良好,使學生更好地吸收計算機知識。由于中職學生的來源廣,素質不同,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的程度會不盡相同,因此因材施教成為主要的教學方法,分層任務型教學模式成為了中職計算機課堂的首先教學模式。
分層任務型教學模式是分層教學模式與任務型教學模式相結合,分層教學模式是指因材施教,而任務型教學模式是指根據教學內容進行任務分配,要求學生在溝通與交流中表達自己的收獲和體會。
任務型教學集多種教學模式的優點于一身,與任何教學模式都不發生沖突,分層任務型教學就是以分層教學方法為基礎完成教學任務。分層任務型教學模式教學效率高,適用于不同素質的學生類型。
分層任務型教學模式在中職課堂中實行的關鍵是對學生的分層,分層要結合學生的多方面因素,進行多元化的分層。
1.以學生自身的計算機水平為基礎進行分層。有很多學生由于對網絡的接觸,在開展計算機課堂之前已經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還有很多同學對計算機一無所知。對于不同類型的同學如果給予同樣的知識,會使前者產生厭煩后者感覺吃力,因此要以計算機基礎能力為標準進行分層。在分層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問卷調查的形式,明確每一個學生的計算機水平,然后進行A、B、C類型的劃分。A類型為計算機水平偏高的學生,在其原有基礎上可以對其進行例如photo shop、office等軟件的實際操作的培訓,使其具備更高水平的計算機能力;B類型為計算機水平一般的學生,針對此種學生,教師應在鞏固其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加以技能培訓;C類型為計算機零基礎的學生,教師要從零開始,對其進行計算機的最基本知識教授。
以學生自身的計算機水平為基礎進行分層是中職計算機課堂的基礎分層,為日后分層教學奠定了基礎,有利于日后教學任務的開展和完成。
2.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分層。學習能力是指自主學習意識、學習效率、理解能力、注意力集中程度、創新性思維等多方面的綜合素質。不同的學生,學習能力也不盡相同。學習能力強的同學容易接受新知識快,并且能夠消化掌握;學習能力一般的同學就要遜色一些。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觀察與分析,明確每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并根據其學習狀況和特點進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礎上教師應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引導,并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計算機是一門設計領域廣闊的學科,計算機的不同方面對學生的要求也不同。諸如編程一類要求學生的基礎知識,設計一類要求學生的創新思維,輸入一類要求學生的注意力。不同學習能力人適合計算機的不同方面,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分層,給予適當的計算機技能培訓。
3.分層之后要及時調整、再次分層。上文中我們說到了兩種分層方式,一為以基礎知識為準則分層,二為以學習能力為準則分層。但是假如學習能力強的同學剛好是基礎知識薄弱的類型,而學習能力差的是基礎知識強的類型,當一段時間過去后這兩者的水平會發生變化,這時原本的分層就不再適用于現在。這就涉及了另一個分層中必須考慮問題——調整分層。
調整分層的基本點有兩個,一為教師對學生的計算機知識掌握程度和實際操力進行測驗,測驗后再次根據學生的計算機知識掌握水平進行分層;二為分層要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第一個調整分層的基本點要求教師在前兩種分層教育的基礎上進行計算機知識授課,授課一個階段后,教師要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進行測試,根據學生的現有水平再次以計算機水平為準則進行分層。第二個調整分層的基本點要求教師在分層的過程中除了自己具備觀察能力、夠明確學生的優劣之外,還要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學生有一個適合的氛圍和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法在理論上適用但是實際上可能有所出入,例如計算機測驗中得分較高的同學恰好喜歡C類型的學習氛圍,這就與教師的分層發生了沖突。
總之,中職計算機教學過程中要在原本分層的基礎上不斷調整分層,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在更適合自己的氛圍中學習。調整分層,要求教師善于觀察、了解學生,同時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
4.分層教學不等于差別教學,要給予不同學生同樣的尊重。中職學校的學生的學歷程度為中專,成人教育也數中職教育,這樣的學生來源廣,整體素質不高,并且不乏叛逆者。與大專和本科類別的學生相比較,中職生的競爭力不強,極易產生自卑心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維護中職生的自尊心。分層教育是針對不同類別,不同素質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教育方式,但不是對優等生夸獎、對差等生責備,總之,分層教育不等于差別教育。
教師在分層教學的過程中給予學生不同的教學方式,但是要給予同樣的關愛和鼓勵。教師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引導其像自己擅長方面發展,同時要給予學生積極的心理暗示,無論是優等生還是劣等生都要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優點和特長,使中職生也更具自信。本身學歷較低已經使中職生有一定的心理壓力,教師絕不應在教學過程中再次給予打擊。
以上就是分層任務型教學模式在中職計算機教育中的實踐應用,總體說來就是以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和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基礎進行分層,在已經分層的基礎上隨著學習的進展要調整分層,但不論怎樣分層都要給予不同的學生同樣的尊重與關愛。
中職生雖然在學歷上不具備優勢,但也是社會發展的生力軍。為了提升中職生的綜合素質,在中職學校開展計算機課十分必要。對于中職生來說,分層任務型教育模式是計算機教學的最優教學模式。
[1]胡鑒新.淺談中職計算機課堂的管理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1,(2)181
[2]黃英俊.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模式探究實例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07,(12)2888—2889
[3]王永剛.淺談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中的分層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