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智云
(江西省湖口縣人民醫院 湖口 332500)
中西醫結合治療對冠心病患者血漿BNP水平變化的影響
余智云
(江西省湖口縣人民醫院 湖口 332500)
冠心病;中西醫結合療法;血漿BNP水平
冠心病即冠狀動脈心臟病,主要因脂質代謝不正常使血液中脂質在動脈內膜形成一些類似粥樣的脂類物質堆積而成白色斑塊,斑塊增多造成動脈腔狹窄,阻滯血運,造成心肌供血障礙[1]。其中腦鈉肽(BNP)水平變化與心室的壓力、激素調節及呼吸困難程度有關,其能夠降壓、擴張血管、緩解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病情程度。隨著中醫藥在臨床中的應用,冠心病的治療有了明顯的進展,本文選取我院于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8例冠心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對冠心病患者血漿BNP水平變化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8例冠心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規檢查,符合冠心病相關診斷標準。將88例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4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21例,年齡35~76歲,平均(54±7.5)歲,病程 1~11年,平均(7.5±1.8)年;觀察組中男22例,女22例,年齡37~77歲,平均(55±7.2)歲,病程1~12年,平均(7.3±1.9)年。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利尿、吸氧及抗感染等綜合治療基礎上均行常規西藥治療,給予10%GS 500 m L+胰島素10 U+25%硫酸鎂10 m L+10%KCl 15 m L,1次/d,靜脈滴注,口服10mg消心痛,3次/d。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中藥治療,基礎方劑:黃芪50 g,麥冬30 g,北五味15 g,當歸、生地黃、牛膝、枳殼、赤芍、丹參、川芎各12 g,桔梗、甘草各9 g,紅花、桃仁各6 g,1劑/d,水煎服,10 d為1個療程。用藥前后均對兩組患者空腹靜脈采血5m L,并在含有依地酸鈉的試管中進行離心分離,分離血漿在-20℃的低溫冰箱中保存,應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漿中的BNP水平。
1.3 療效標準 根據《冠心病心絞痛及心電圖療效評定標準》評定療效[2],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三級。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S),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2周后觀察組患者顯效28例,有效11例,無效5例,有效率為89%;對照組患者顯效23例,有效7例,無效14例,有效率為68%:觀察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血漿BNP水平變化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漿BNP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用藥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血漿BNP為(452±132.8)mol/m L,對照組為(1 015±360.5)mol/m L,觀察組血漿BNP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冠心病的發生是脂質在動脈內膜的積聚過程,隨著脂質的積聚,動脈內壁逐漸增厚,造成管腔狹窄,供血隨之減少,隨著血流量的減少,動脈內血液中紅細胞比容增加,進而增高了血液黏度,惡性循環使得冠脈的血運障礙更加嚴重。血漿BNP是一種主要由心室肌分泌的神經內分泌激素,在冠心病發生、心室功能不全時,BNP分泌受到刺激,進而分裂進入血液循環,促進排鈉排尿、擴張血管,有利于降低血壓,緩解心臟負荷,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3]。本組研究中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漿BNP水平無明顯差異,用藥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血漿 BNP為(452±132.8)mol/m L,對照組為(1 015±360.5)mol/m L,觀察組血漿BNP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有效率為89%,對照組患者有效率為68%,觀察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中西醫結合治療能夠有效調整血漿BNP水平,臨床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陳紅燕,彭紹蓉.中西醫結合治療對冠心病患者血漿BNP水平變化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8):338-340
[2]杜同信,王自正,王書奎,等.冠心病患者血漿 BNP、HCY、CRP水平變化分析[J].放射免疫學雜志,2003,16(5):312-314
[3]張紅,蔣利,吳朝光,等.房顫患者血漿BNP水平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09,9(1):113-114
R 541.4
B
10.3969/j.issn.1671-4040.2013.09.035
201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