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肖,陳曉潔,俞春曉
臨床路徑是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質量效益型的醫療質量管理模式,是由質量管理者、臨床醫師、護理人員、醫技工作者等多專業合作制定的,有時間順序的,能控制和改良品質的,以服務對象為中心的一種多學科標準計劃和流程[1]。隨著我軍武器裝備不斷更新,對特勤人員的生理、心理適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特勤人員健康保障基地,特勤療養院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分析特勤人員療養現狀,探索適合特勤療養院開展臨床途徑的有效措施,將對增強特勤康復療養的針對性、有效性具有特殊意義。
1.1 有助于創新療養院發展模式,提高療養品質 社會的快速發展,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態環境變化,使特勤人員疾病譜發生了顯著改變。特勤人員往往受特殊環境中不利因素長期影響,導致體質下降,職業病及慢性疾病發病率逐年增加,亞臨床人群比例不斷攀升,不僅影響部隊戰斗力,也使得部隊費用不斷升高。但當前特勤療養院提供的服務多是“初級產品”,對自然資源只是粗放性地利用,開展的優質服務,多是以微笑服務為主要內容的一般服務,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忽視了療養院服務的科技含量[2]。因此,特勤療養院開展臨床路徑,將對改善療養院形象,創新療養院發展模式,全面提高療養院的社會效益、軍事效益、經濟效益,發揮積極促進作用。
1.2 有助于提高療養工作質量,增強醫院管理水平 通過臨床路徑,引導醫師依據合理的過程開展醫療工作,促進醫務人員醫療行為的規范化,醫護管理者通過路徑進行全程質量監控,保證各項工作的有效性,提高管理水平。同時臨床路徑使醫護人員對所做的工作一目了然,各項醫療護理工作更加準確、到位,形成主動服務與主動參與相結合的醫療工作模式,有利于建立融洽的醫療關系,提高特勤療養員對醫療服務的滿意率。同時特勤療養員通過臨床路徑對療養過程有明確的了解,主動配合醫療工作,促進療養工作的順利進行[3]。
1.3 有助于提高醫護人員綜合素質,規范醫護人員行為臨床路徑表直觀、易懂,便于操作和應用,在整個臨床路徑實施過程中,醫護人員承擔了管理、計劃、協調、溝通、宣教的實施和評價,清楚地知道特勤療養員整個療養方案和具體的執行時間,增強了醫護人員的工作責任感和工作技能。同時臨床路徑賦予醫護人員更豐富的角色內涵和明確的職責,擴大了醫護人員在對特勤療養員的治療、護理、預防、保健中的職能作用,醫護人員為達到具體要求目標,主動學習特勤人員相關專業知識、改善溝通技巧、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臨床路徑使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具體化,并且有可視性和時限性,醫護人員依據路徑要求提前準備資料,對特勤療養員進行連續、動態、規范、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保證了健康教育的順利進行。
1.4 有助于提高特勤人員的健康素養,降低疾病發生率人的知識、心理、道德、角色等領域的因素以及社會、經濟、政治環境對健康素質有重要影響,其中健康素養對健康的影響最為突出[4]。范景霞等[5]對188名飛行員健康教育內容和形式需求的調查分析中,飛行員回答需要健康教育的有180名,占被調查人數的98.8%,其中對“飛行員常見病知識”有了解需求的占96.0%。說明通過療養期間醫護人員有計劃、有目的地對特勤人員進行相關疾病預防教育、自我保健教育、疾病知識健康教育,使特勤人員增進健康認識,改變行為和習慣,掌握相關健康知識。通過療養期間身心康復、體力恢復以及自我保健技術的掌握,促進療養的遠期效果,降低特勤人員相關疾病及合并癥的發生率。
2.1 實施前準備 成立各級醫務人員組成的臨床路徑小組,組織科主任和專家論證臨床路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根據特勤療養員實際情況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論證,選擇符合特勤療養員身體狀況,適合療養院開展臨床路徑的病種,制定臨床路徑圖、標準化醫囑、臨床路徑流程圖等。矯治疾病應結合特勤療養員的特點,以對健康危害較大和對工作能力影響較明顯的疾病為重點,在制定臨床路徑時,應加強特勤療養員的體育鍛煉,提高他們的適應能力。要加強特勤療養員營養膳食的合理調配和營養保證,并有計劃地組織景觀治療,使其放松情緒,促進特勤療養員身心健康的恢復。
2.2 實施階段 (1)療養初期即入院后3 d,主要安排病史采集、健康體檢、健康評估,為臨床路徑開展提供科學依據,同時使特勤療養員對療養過程有明確地了解,主動配合醫療工作。(2)療養中期是臨床路徑進行的主要階段,大約20 d,主要根據特勤療養員身體狀況和所患疾病,按臨床路徑圖要求進行醫療護理工作。(3)療養后期主要是出院前3 d,安排療養效果評估、健康狀況再評估和健康結論,以及出院后注意事項宣教和定期療效隨訪。
2.3 實施后評估 目前療養一直在旅游、休假的低層次徘徊,療養院對療養的療效缺乏科學地評估。應組織專家制定各種疾病或狀態的臨床路徑評價細則,主要包括工作效率評價、醫療質量評價、經濟指標評價及特勤療養員滿意率評價,定期組織機關、科室相關人員對臨床路徑的內容、時間、效果、成本等項目進行考評,找出薄弱環節,分析原因,不斷地改進和完善,提高療效[6]。
3.1 提高對臨床路徑的認識 特勤療養員存在“重實戰、輕療養”,“重治療、輕預防”,把療養看成僅僅是為了做健康鑒定的錯誤認識。同時許多醫護人員觀念未更新,只注重完成日常常規工作,對實行臨床路徑管理的積極性不高,參與意識不強,給臨床路徑的開展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要著力提高醫護人員實施臨床路徑的積極性。
3.2 管理層要加強溝通與協調 臨床路徑是需要多學科、多科室、多專業協作來完成的診療過程,實行臨床路徑,不但臨床科室需要改變既有診療模式,而且輔診科室、各級保障部門都需要轉變工作流程,來適應路徑的進行。加之特勤療養院開展臨床路徑尚未建立有效的管理體系,需要療養院管理層重視,加強協調與溝通,制定必要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保證所有環節按規定實施完成。
3.3 加強專業知識培訓 臨床路徑是新生事物,是一種全新的管理模式,其應用剛剛起步,同時臨床路徑也是一項涉及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行為醫學、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傳播學等學科的一項綜合性應用技術。目前特勤療養院中大多數醫護人員沒有接受過療養專業系統規范的理論和資質培訓,難以勝任對特勤人員進行科學、完整、高效的臨床路徑的研究與實踐。同時受傳統療養模式的影響,許多醫護人員往往將健康教育看成是一種“軟指標”而忽視,加之施教者業務水平參差不齊,使健康教育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要開展系統規范的理論和專業知識培訓。
總之,特勤療養專業是隨著軍事戰略的調整而不斷豐富和完善的,特勤療養院要立足特勤療養實際,全面把握特勤療養的發展狀況和機遇,將臨床路徑的現代管理模式引入軍隊療養院,完成粗放管理向精確管理,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隨意管理向科學管理轉變,使療養成為糾正特勤人員亞健康狀態、釋放工作壓力、緩解心理緊張、康復軀體疾病、提高保健意識的健康促進手段,使特勤療養院真正成為提高部隊戰斗力的加油站和倍增器。
[1] 田光,朱佳懷,朱智明.實行臨床路徑管理勢在必行[J].海軍總醫院學報,2010,23(3):164-165.
[2] 尹寶玉,田偉.軍隊療養院建設發展問題與對策[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9,16(7):606-607.
[3] 周得利,黃立平.臨床路徑應用指南[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7:35.
[4] 卜祥振.軍隊醫院開展健康管理的思考[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08,2(5):313-314.
[5] 范景霞,吳巖印,趙麗娟,等.飛行員健康教育內容和形式需求的調查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3,20(1):30-32.
[6] 王俊,李麗,龔小燕,等.療養路徑初探[J].東南國防醫藥,2010,12(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