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斌
(山西省宏圖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2)
隨著我國建筑業施工質量體制的不斷深入,建筑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以及各施工企業以質量求生存的宗旨,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建筑企業在不斷地、積極地提高自身施工技術和質量,作為企業做大做強的助推器,提升本建筑企業在激烈市場中的競爭力。
鋼筋是混凝土結構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嚴格遵照施工驗收規范,加強鋼筋工程在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中的施工質量控制,是施工現場相關人員必須重視的問題,避免經常出現的質量通病,是確保鋼筋混凝土主體結構安全的重要保證。然而在施工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不符合規范要求的情況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鋼筋混凝土結構安全。根據2011版現行驗收規范及局部修訂的條文說明有關規定,結合施工現場實際經驗,對鋼筋工程在施工中存在的幾點質量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處理方法。
鋼筋進場檢驗屬于強制性條文,而且2011年版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中增加了質量偏差,說明國家對鋼筋這項非常重視。因此,應更加嚴格執行此條款。但在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現場中經常出現以下幾個問題。
對此類問題,施工人員應嚴格做到從施工現場取樣送檢鋼筋,監理見證取樣,并做好相關記錄,確保施工中鋼筋與送檢鋼筋相符。
這種情況,工地相關人員應做好每批鋼筋進場時檢查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等質量證明文件和供貨數量清單、質量是否與現場進貨鋼筋一致,并做好記錄。
每批次鋼筋進場后,由材料員和收料員(庫管人員)根據驗收規范,對每種規格鋼筋進行抽檢,實地測量。鋼筋偏差應在允許誤差范圍內,否則,通知供貨商清退此批次鋼筋重新發貨。
首先,通知供貨商加強鋼筋標志牌的管理,要求進場鋼筋必須帶有標志牌。其次,鋼筋進場必須取樣試驗,以確定鋼筋力學性能,合格后才可使用。
縱向受力鋼筋的連接應符合國家標準和有關規范,鋼筋的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同一受力鋼筋不宜在同一截面處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接頭;縱向受力鋼筋連接方式,接頭面積百分率均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規范,做到在受拉區不宜大于50%;接頭不宜設在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加密區;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結構構件中不宜采用焊接。
1)施工現場經常出現鋼筋綁扎搭接長度不足的情況,對鋼筋連接中出現長度不足的質量問題,如返工困難或損失較大時,也可采取增設1根~2根補強短鋼筋,直徑同原主筋,長度為35d的兩倍且不小于500 mm。
2)梁、柱縱向受力鋼筋搭接范圍內箍筋未按要求配置等問題。梁、柱類構件縱向受力鋼筋搭接范圍內缺漏箍筋,對于鋼筋施工現場出現此類情況,可采用開口式接箍或焊接箍筋補足。
鋼筋工程梁、柱、剪力墻節點部位,由于縱橫方向受力鋼筋交叉,箍筋密集,混凝土下料振搗和鋼筋綁扎安裝都比較困難,極易形成混凝土結構施工中薄弱環節,在施工中應作為關鍵部位、關鍵工序進行質量控制。
1)解決框架節點處箍筋加密區安裝困難的方法。其一,計算出框架節點處梁高范圍內箍筋數量,將所有箍筋全部集中在框架柱、梁范圍內的中間部位,然后安裝框架梁上下部受力鋼筋。最后,把集中在柱節點梁高范圍內中間的箍筋,按照箍筋加密區的間距安裝即可。其二,梁、柱構件核心區箍筋在鋼筋隱蔽過程及混凝土澆灌時,施工人員在驗收過程中,發現核心區箍筋未加密或漏綁,可采用開口焊接箍筋進行綁扎。同時,施工人員做好相應的施工記錄。
2)抗震屋面框架梁縱向受力鋼筋的錨固,在框架結構中是比較重要的檢查項目。首先,根據規范及11G101-1圖集要求,作為梁上部在負彎矩作用下鋼筋受拉,按受拉鋼筋錨固。受拉鋼筋抗震最小錨固長度必須達到LaE且不小于500 mm。其次,抗震屋面柱以及與其相連的框架邊跨梁受力比較復雜,主要體現抗震屋面框架梁與樓層框架梁縱筋構造要求上的區別:主要在于梁上縱筋與邊外柱縱筋的搭接上。第一種類型:邊柱外側縱筋伸入屋面框架梁內不小于1.5LaE,屋面框架邊跨梁上部縱筋的直鉤必須伸至梁端部,當加腋時必須伸至腋根部,當柱外側縱筋配筋率大于1.2%時柱外側縱筋的兩批截斷點相距20d。第二種類型:屋面框架邊跨梁的上部縱筋伸入邊柱外側的直段長度不小于1.7LaE,邊柱外側縱筋伸入屋面框架頂部后,彎鉤12d。當梁縱筋配筋率大于1.2%時,梁上部縱筋的兩批截斷點相距20d。
上述兩種類型,當設計者未指定類型時,施工人員應根據各種做法所要求的及柱外側、梁上部鋼筋直徑,柱梁截面尺寸大小,施工機具,操作人員技術素質等因素,正確選用其中一種類型。
3)框架梁的下部鋼筋在端支座的錨固。一個錯誤的觀點:“當柱寬較小時,縱筋直錨水平段不足LaE且小于0.4LaE,則把不足部分長度進行彎折”,也就是說水平段和直鉤長度總和等于LaE(LaE是直錨長度標準)。錯誤在于:當彎錨時,在彎折點處鋼筋的錨固機理發生了變化,所以不應以LaE作為衡量彎錨總長度的標準。因此,再次說明水平段不小于0.4LaE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滿足要求,應請設計者以等強或等面積代換為直徑較小的鋼筋給予滿足,更不應采用加長直鉤長度而直錨水平段長度小于0.4LaE使總錨固長度等于LaE的錯誤做法。
4)剪力墻水平鋼筋錨固,不能錨固在有暗柱豎向鋼筋外側。因為剪力墻的水平鋼筋兩端錨固在墻的保護層里,若因某種原因保護層脫落后,水平鋼筋在兩端暗柱內失去錨固的作用,因此錨固在暗柱豎向鋼筋內側。
5)剪力墻邊緣柱內拉筋單邊直鉤,不符合抗震構造要求,正確的做法是:在施工前對操作工人進行技術交底,隨安裝隨調整,防止遺漏,必須保證兩邊拉鉤達到135°要求。鋼筋綁扎完畢后應嚴格驗收,未達到要求的采用鋼筋扳子,使之歸位。
6)梁鋼筋接頭位置錯誤。正確的做法:梁的上部鋼筋接頭位置在凈跨跨中1/3的范圍內一次連接,梁的下部鋼筋在支座兩邊1/3跨范圍內錨固,且接頭位置不得在凈跨跨中1/3的范圍內有接頭。基礎梁鋼筋接頭位置應與框架梁的鋼筋接頭位置相反。
1)在鋼筋工程施工現場中,施工人員往往忽視了鋼筋保護層的厚度,使鋼筋保護層達不到規范要求。出現梁、板底部鋼筋漏放或少放墊塊,要求梁、板鋼筋布置好后,施工人員應認真做好實測實量記錄。鋼筋加工時,要認真復檢梁、柱箍筋內凈尺寸,并做好實測實量檢查記錄。
2)梁、板上部縱向鋼筋位置對結構承載力有重要影響,在鋼筋安裝檢驗批驗收時,應單獨檢查驗收保護層合格點率,確保達到90%以上,不能按一般項目合格點率80%來控制。
總之,在混凝土結構鋼筋施工中有關人員,必須嚴格執行規范、標準要求,充分體現規范的嚴密性。對出現的問題做好預防控制,認真處理,才能確保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