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發 彭曉莉 朱菊燕 陳 偉
(1.解放軍理工大學國防工程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7;2.江蘇省民防局,江蘇 南京 210013;3.國防工程標準化辦公室,北京 100851)
人民防空的任務,《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是這樣規定的:“國家根椐國防需要,動員和組織群眾采取防護措施,防范和減輕空襲危害。”[1]人民防空任務可分為平時任務和戰時任務。
平時任務是:“國家根據國防需要,動員和組織群眾采取防護措施”[1]。即人民防空的各項準備必須符合國家積極防御的戰略方針,按照國防建設的規劃和要求,統籌安排人防建設,做好各項防護措施,只要存在軍事威脅,這項工作就不能停止。動員和組織群眾采取防護措施,主要包括群眾自防護措施和政府主動防護措施,戰時任務是:“防范和減輕空襲危害”,概括起來就是“走、藏、消”。“走”就是及時組織人民群眾、裝備和物資的疏散。但人民防空疏散行動必須按照國家發布的命令實施,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行動。疏散分為早期疏散、臨戰疏散、緊急疏散。早期疏散是剛有戰爭時的疏散,其對象是兒童、老弱病殘、科研人員和隨單位搬遷的人員等;臨戰疏散是戰爭即將爆發時的疏散,主要對象是學生和戰時難以堅持生產或不擔負戰備執勤人員。緊急疏散是指戰爭發生時,按照疏散預案組織的人員緊急避難和隱蔽行動。“藏”就是留城人員及時進入人防工事隱蔽,物資和設備進入儲備庫。“消”就是戰爭結束或間歇,及時消除空襲后果,恢復城市社會功能和人民正常生活秩序,把空襲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2]。
因此人民防空建設要將硬防護與軟防護相結合,按標準進行人防工程規劃和建設的同時,應加強人防專業隊伍的建設、工程的偽裝和信息與心理防護。
城市總體防護規劃的主要內容有:對城市的總體規模、功能布局、道路建筑密度、人口密度、綠地、廣場、水面面積等提出控制性要求;對城市水、電、氣等生命線工程提出防護及戰時應急保障規劃;對城市市內、市郊交通如地鐵、隧道、干道體系的選線、布局及戰時交通保障、疏運方案提出要求;對生產儲存危險有害物質的工廠倉庫的選址、布局、遷移疏散方案及降低次生災害程度的應急措施提出要求;人口應急疏散的通路、方向、安置區選擇與分布;對城市關鍵性工業經濟系統或目標提出防護要求;城市防護體系的劃分等等。
人防建設規劃的主要內容有[2]:根據現行的民防疏散、掩蔽政策,提出合理的疏散掩蔽規模;在此基礎上,制定出疏散組織、疏運方案、保障方案與安置區建設的規劃;根據規劃截止期的實際留城掩蔽人數及其防空襲斗爭對專業隊、指揮、通信、保障的需要確定出民防工程建設的數量規劃,包括總數量及各規劃期內的數量;各類工程的數量和各防護等級工程的數量;確定出城市的空襲災害分區,提出工程體系的布局規劃,包括工程體系總體或骨架性布局方案,各類工程的布局方案;制定民防建設規劃中的各專業分規劃及主要居住區的詳細規劃;民防通信與警報網建設規劃等等。
人防建設與城市建設相結合規劃的主要內容有:結建式人防地下室的建設數量與布局規劃;與市政建設、交通、管線、生產、貯藏、商業服務、文化娛樂等結合的項目與布局;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與功能轉換規劃;近期結合建設項目的內容、選址、規模與投資等等。
居安思危,防患未然,長期準備和建設,充分發揮人防專業隊伍在防空襲斗爭中的骨干作用。現代戰爭對人防專業隊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設高素質的防空專業隊伍主要有三方面要求[3]:
1)具有快速反應和平戰轉換能力。
防空襲斗爭中的快速反應、快速集結、快速運動、快速搶險救治等,將對降低空襲損失、穩定人心和保存戰力帶起到特別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二次世界大戰前,美、英及前蘇聯因受到和平主義的蒙蔽影響,對德、日擴軍備戰形勢認識不足,平戰轉換能力很慢,其結果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從北約空襲南聯盟的情況看,原南斯拉夫二戰結束后制定了《全民防御法》,進行了50多年的準備和建設,民防組織健全,敵實施空襲后,及時進行平戰轉換,在空防部門的統一指揮下,有條不紊的組織實施消除空襲后果,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時間就是生命,對我們建設高素質的人防專業隊伍有著現實的指導意義。
2)具有高素質的防空專業技能。
人防專業隊伍的專業技能必須適應現代防空襲斗爭的需要。如防空襲斗爭中的偵察與反偵察、防空襲信息的搜集與判斷、電子信息戰、重點目標的偽裝與防護、搶險搶修程序與應急,以及高技術空襲的處置,把消極防御變為積極防御。在以北約空襲南聯盟的過程中,常規炸彈已被高技術的激光制導炸彈、導彈、集束炸彈、汽油炸彈、石墨炸彈等所代替,這將必然造成和改變防空襲斗爭的專業技術難度,加大防空襲斗爭的技術投入,因此,強化防空專業隊伍的專業素質,提高掌握高技術專業知識,是人防專業隊伍建設的重要環節。
3)具備高素質的保障水平和專業裝備。
人防專業隊伍是防空襲斗爭突擊隊。良好的防空專業設備、器材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和物資基礎,逐步加大人防專業隊伍建設的投入,加強研制、改善防空專業隊伍的高技術專業設備器材,這是提高人防專業隊伍素質的重要物資保障。同時,加強專業隊伍的干部訓練,進行必要的戰術演練,這些都是增強人民防空專業隊伍必不可少的措施。
從幾場局部戰爭的實踐來看,空中偵察是空襲主導方必不可少的手段。戰場偵察具有立體化、全頻化、綜合化、精確化等特點。反偵察可以采用偽裝手段。南聯盟在抗擊北約空中偵察中,采用了巧妙示假、以假亂真、迷茫地方等手段,有效地保存了戰爭潛力,降低了北約的空襲效果[4]。因此,在高技術局部戰爭條件下,實現人防工程,尤其是指揮人防工程有效的、科學的、全方位的整體偽裝,對于提高生存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常用的偽裝措施有[5,6]:迷彩偽裝技術、植物偽裝技術、假目標偽裝技術、煙霧偽裝技術、燈火與音響偽裝技術等。
目前,特別要注重整體偽裝技術、發展新型綜合偽裝器材、重視天然偽裝和就便器材偽裝、加強對重要目標的偽裝研究、加強偽裝專業人員的建設。高技術條件下,可以做到精確打擊,基本能做到“發現目標即可擊中目標,擊中目標即可摧毀目標”。因此偽裝與防護相結合是十分必要的。人防工程偽裝要從防可見光偵察轉到重點防雷達、防紅外等高技術偵察上來,著重解決防雷達成像、熱成像偵察的偽裝技術;要針對敵電子偵察系統難辨真假的弱點,廣泛設置假工程、假目標,并輔以積極的紅外、電磁等假信號,迷惑敵人;要大量運用煙幕遮障手段,降低敵精確制導武器的命中概率。
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將信息心理戰發揮到了極致。在戰爭前,美軍制定的心理戰計劃比較細致周密,并且與國家總體戰略相結合,充分利用了現代信息技術所能提供的各種手段,從政治、經濟、外交、軍事幾個方面對伊拉克進行了協同一致和統一的心理戰。美軍心理戰具備了全方位、全時空、多形式的特征。其特點為[6]:
1)宣傳單制作精美、圖文并茂,抓住伊軍和民眾的心理弱點,有針對性的說服誘導,削弱了伊拉克軍民的抵抗意志。
2)美軍建立了消息電臺,利用特種作戰飛機,多頻道長時間進行宣傳廣播。
3)美軍利用電視、網絡、電子郵件、移動通訊、衛星頻道插入等現代傳媒和高科技手段,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4)信息生成技術成為這次信息心理戰中的一個特別值得關注的焦點。例如美國的信息生成技術處于全球比較領先的地位,它可以制造假新聞、假圖像、假聲音、假消息,其效果完全可以以假亂真。
在人防工程建設中,如何滿足信息心理戰的需要,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對于敵方的心理戰,怎樣進行正面宣傳,鼓舞軍民斗志。在人防工程內,干擾敵方宣傳信息,又能使我方信息暢通無阻。作為軍事斗爭準備一個重要方面的人防工程建設,有必要加強信息心理戰的防護,滿足其要求,成為現代戰爭中人防工程建設的新觀點。
另外,高技術空襲產生的破壞作用成倍提高,導致生命線工程癱瘓,極易導致群眾產生恐懼心理,嚴重影響全民斗志,弱化奮力抗爭、奪取勝利的信念。由于破壞了正常的社會和生活秩序,可能導致群眾產生厭戰情緒,嚴重地可能影響政治穩定等后果。因此好的、有效防護能力的人防工程,對于防止這些嚴重后果的產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詳細列舉了人民防空在平時和戰時兩個不同時期的主要任務,對人民防空建設理論進行了初步探討:
1)加強城市整體防護及人防工程規劃。提出了兩極化發展和總體規劃的思路,將人防工程規劃與城市地下空間規劃緊密結合起來。
2)加強人防專業隊伍的建設,充分發揮人防專業隊伍在防空襲斗爭中的骨干作用。
3)加強人防工程的偽裝,主要有迷彩偽裝技術、植物偽裝技術、假目標偽裝技術、煙霧偽裝技術、燈火與音響偽裝技術。
4)加強信息心理防護的問題的研究。
[1] 國家人民防空辦公室.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7.
[2] 錢七虎.民防學[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6.
[3] 躍平康.信息化戰爭空襲與防空對專業隊伍提出的新要求[J].陜西人防,2004(4):23-24.
[4] 渠慶軍.人民防空偽裝建設的重要性[J].華北人防,2005(6):20-21.
[5] 林 楓,楊林德.現代戰爭條件下城市人防工程的功能[J].地下空間,2004,24(2):229-231.
[6] 李翠翠,許宏發,奚水清.人防工程軟防護措施研究[J].山西建筑,2009,35(3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