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濤
(山西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施工行業在現階段仍是安全生產事故易發、頻發的八大行業之一,總是在前二、三位之間徘徊,特別是重特大安全事故仍時有發生。當前安全生產問題已從經濟問題上升到社會問題。作為施工企業要站在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對于加強安全生產工作、促進安全發展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切實增強進一步搞好安全生產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升施工行業安全生產水平。
1)辦好一件事情,做好一項工作,提高認識、統一思想,是基礎、是前提,安全生產也不例外。只有思想統一了才能提高認識,才能把工作抓上去,抓出成效。保護公民生命財產安全,成為當今世界潮流。安全生產就是愛護生命最直接、最具體的體現。從施工企業來講,提高安全生產水平是履行職責所要求社會責任的體現,也是增強企業競爭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保障。
2)建立健全符合企業實際的安全生產制度。施工企業要把屬于企業自身應當做的事,需要配合政府主管部門做的事分門別類進行梳理,站在“關愛職工健康,珍惜職工生命”的角度上,結合企業現實情況和發展需要去建立、完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要逐步將這些制度與施工過程有機融合,逐步形成一種內在機制和運行模式,使安全生產措施成為施工過程中自然生成的,而不是靠外力強加的內容。
3)增加安全生產投入,提升安全裝備水平。這一點也是搞好施工企業安全生產工作必備條件之一。在現代科技、工藝水平條件下,安全生產投入不足,安全裝備落后是事故發生的誘因。目前,施工企業安全生產企業投入不足、裝備落后,究其原因是比較復雜的。從外部環境講,工程建設市場不規范,特別是“低價中標”造成工程價款不足,工程造價、工時定額調整不及時,造成企業額外負擔加重等等。這些因素不僅影響到工程質量,也影響到施工安全資金投入。從企業內部講,搶趕工程進度,追求經濟效益,管理不精細等原因對安全生產的沖擊也不可忽視。解決這些問題是施工企業的責任。施工企業要盡可能把管理水平搞上去,擠出一些資金投入到安全生產方面,切實加強安全生產的軟硬件建設。
4)賦予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必要權利和相應待遇。施工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懶人干不了,好人不愿干。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企業經營思想,發展觀念上的偏差。一般來說,搞經營的拉項目,搞生產的出產品,搞財務的出效益,安全生產只投入不產出。但是,一項工程干得再好,效益再高,一旦出現安全事故,許多努力和奮斗都會付諸東流。因此,施工企業特別是企業領導要重視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建設,配齊機構、配強班子,提供必要的管理權利和手段。不僅如此,還要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事業發展和個人進步,打通晉升渠道,使從事安全生產的人員安心、舒心、放心,有奔頭,工作起來盡職盡責,盡心盡力。
5)完善企業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和演練功能。企業安全生產工作在貫徹“預防為主”的同時,也不可忽視善后處理,應急救援工作也是安全生產不可缺失的重要組織部分。在這方面要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健全企業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組織體系,把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納入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形成上下貫通、多方聯動、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企業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機制;建立起訓練有素、反應快速、裝備齊全、保障有力的企業安全生產應急隊伍;加強企業危險源監控,實現企業安全生產事故預防與處置的有機結合,企業應對安全生產事故災難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6)重視安全文化,全面提升全員安全生產意識。施工企業安全文化,營造企業“關注生命、關注安全”的輿論氛圍,對推動企業安全管理將產生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安全文化對職工產生影響的過程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利用安全思想意識指導其行為,從而達到安全決策和安全操作的目的。因此,必須重視安全文化對企業安全發展的重要作用。安全工作要落到實處,必須要堅持規范化管理。施工企業要規范化管理的實踐和完善工作,在保證和監督兩大體系的建設上下功夫,使安全管理真正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在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建成小康社會設定了體現“以人為本”的目標。在實際工作中,真正落實安全責任制,形成良好的安全機制,達到長效管理,把安全工作和管理人員、職工的經濟利益結合起來,形成責、權、利的共同體。更要著眼一個“實”字,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三全管理”,突出抓好對事故預防的管理。專職安全人員的主要職責就是履行好安全監督職能,注重實效,減少形式主義,突出“嚴、細、實”的工作作風,確保每項制度都能落到實處,包括制度中的細節也要時時保證得到落實,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使企業經濟效益不再受到損害,實際上這所蘊涵的也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提升安全生產水平,促進企業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