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 靜,呂 娜,毛衛東
(東昌府區水務局,山東 聊城 252000)
按照2011年中央和省委兩個一號文件建立基層服務體系的要求,東昌府區建立起了基層水利管理協調服務組織、防汛抗旱供水專業服務組織和農民用水合作組織“三位一體”的基層服務體系,把推進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切實加強領導,積極推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東昌府區水務局在歷屆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按照職能明確、隊伍精干的原則,按區域、流域先后設立了鎮、辦事處水利站16個、防汛抗旱服務隊7個、區管揚水站10個、河道管理所5個和鎮(辦事處)供水站14個,近年又探索建立了農民用水戶協會。在水利基層服務體系的功能定位、運行機制和保障措施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建立了區水務局與鎮(辦事處)雙向結合考評基層單位的運管機制,制定了比較完善的基層單位工資、福利保障措施,初步形成了“條塊結合、以條為主”基層水利服務體系。
村水利員是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負責村內涉水事務協調管理工作。根據村莊人口規模和耕地面積,每個行政村選配1~2名水利員,由村委會推薦,鎮(辦事處)水利站考核確認,經區水務局培訓后持證上崗,由鎮(辦事處)水利站和村委會共同管理。水利員的補助由區財政每年給予每人1000~2000元的生活補貼,在水利設施管護運行中,實行有償服務,從中提取一部分作為獎勵工資,“定期考核、動態管理”,年終考核結果作為續聘和確定報酬的重要依據,充分調動水利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農民用水戶協會是為在轄區內有序進行農田灌溉和農村生活用水、農田小型建筑物的配套設施維護而成立的農民用水合作組織。主要負責對擁有產權、經營權、管理權的灌溉設施進行日常管護;根據用水計劃,合理制定灌溉方案并維護用水秩序;適時有序組織灌溉并協調分攤費用,調解用水戶之間的水事糾紛;代表本合作組織的用水戶協調與供水單位的關系,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農民用水戶協會接受鎮(辦事處)水利站指導,其負責人由會員選舉產生,接受會員監督。經費自理,享受政府給予的專項經費補貼。
截至2012年底,東昌府區進一步完善了16個鎮辦事處水利站、配備了841名村水利員和16個防汛抗旱專業服務組織、組織發展了16個用水戶協會,基本構建起了“三位一體”的基層服務體系。但總的來說還處于起步階段,還有許多問題值得探討。
東昌府區境內各類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設為農業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發揮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在實際運行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因資金投入不足,加之長時間運行,小型水利工程老化、損毀嚴重。當前,東昌府區小于1m3/s的末級渠道基本上是土渠,渠道建筑物配套程度差,嚴重影響了農民收入增加、農村生態環境改善的步伐。因此,加強小型水利工程建設需要各級政府統一規劃,爭取上級資金,加大投入,切實保障工程的良效運行。
建立健全“直管”基層水利服務體系,保證體系運轉經費的同時,要強化其公益性建設。基層水利服務機構是公益性的,是其他服務組織不能替代的,要強化基層水利服務體系的服務職能,提高現代物質水平,為各基層水利站配備現代水利技術設備,使水利站人員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農村水利服務之中。
提高在職基層水利人員的技術水平,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是提高基層水利服務水平的根本保證。下一步應該堅持把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基層水利機構建設的首要任務,科學核定人員編制,進一步完善技術評聘制度,建立健全常規性的培訓教育制度,從編制、工資待遇、職稱評聘、福利等方面制定優厚政策,吸引、鼓勵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到基層水利單位工作,建立健全激勵機制。
農民用水戶協會是農民群眾自主興辦和管理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新型服務組織,加大對其扶持力度,可以實現水利職能由用水戶到村到水利站到上級水利主管部門的貫通。用水戶協會的宗旨是:以用水戶為核心,互助合作,提高用水效率,節約高效。其業務范圍包括:1)全面負責協會轄區內飲水工程、小型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設維護、運行管理和供水調度。2)負責供水到戶工作,向用水戶供水并按要求收取水費。3)為用水戶提供與水利及飲水安全有關的技術、咨詢服務。協會的成立能夠充分調動農民會員參與農村水利工作的積極性,因此各級政府要加強對農民用水戶協會建設的指導、扶持,要真正放權,把農村水利工程設施管理的部分或全部權利與責任都移交給用水戶自主管理。
建立完善基層水利服務體系是全區水利發展改革的重要內容,管好用好項目區的小型水利工程,使之長效發揮作用,需依靠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去維護、監管,所以應堅定信心,進一步完善基層水利服務體系,為全區水利跨越式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