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多姿
(河北省旅游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河北石家莊 050021)
建筑是襯托整個園林內在精神的依托,一個與眾不同的園林景觀,除了必不可少的優(yōu)秀建筑之外,園林植物對烘托園林的人文精神和特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建筑是靈魂,而園林植物其中的搭配是外在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園林作品就像古典音樂一樣,建筑就是悠揚的旋律,而園林植物就是旋律中最扣人心弦的高潮。但是要搭配適于周邊環(huán)境且符合建筑風格的園林植物,讓建筑產生強烈的視覺美觀,過多的植物搭配就顯得喧賓奪主,而缺乏植物的點綴,園林就顯得呆板,缺乏生氣。所以建筑與植物造景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古典園林建筑與園林之間有機的搭配在一起,提升了建筑的美觀效果,同時,植物可以柔和建筑物過于硬化的線條,并且與周邊環(huán)境相互融合在一起。
1)園林植物與建筑搭配所起的美化作用。園林植物是自然賦予人類的視覺盛宴,建筑卻是視覺盛宴的載體,建筑承載種植物組合的,這些不同的組合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使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交相輝映,產生了和諧之美。建筑的線條往往刻板缺乏變化,而植物線條較柔和,合理的搭配猶如一幅沁人心脾的美酒讓人回味無窮,給人強烈的視覺美感、文化認同感。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古典園林眾多,雖然地理位置和個性分明的地方特色文化導致園林色彩搭配色調千差萬別,但是視覺上的認同感卻是相同的,這說明植物搭配在古典園林建筑中是不拘一格,沒有固定的搭配形式和要求,更多追尋的是地域文化和地域特色植物的搭配,同樣植物搭配也具有鮮明歷史積淀,各朝各代的園林植物與建筑也是不盡相同的。
2)植物栽植位置與建筑的因借作用。雖然文化和地理作用強烈的影響著植物的栽植位置,但不同風格的建筑會影響植物在建筑中的搭配,不可忽視的一點是古典園林建筑與植物的因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建筑細節(jié)之處利用植物展示人文關懷和文化理念,植物的栽植位置及品種搭配則散發(fā)出建造者和設計者對觀賞者以及對整體園林建筑認同的渴望。我國古典園林設計中頗多進行了建筑細節(jié)及植物栽植的搭配裝飾,二者起到了非常好的相互因借效果,特別是蘇州園林更能體現(xiàn)這一特點。
我國北方最具代表性的園林建筑是以北京、承德等地為代表的皇家園林建筑,南方則是以蘇州園林為代表的小橋流水,充滿詩意的園林建筑。當然園林建筑中植物搭配是不能擺脫地理因素影響的,因為地理位置的差異要搭建出同一特色的皇家園林是不現(xiàn)實的,那么園林建筑的風格就必然存在著地域差異,植物的搭配也就隨之出現(xiàn)了變化。北方常年是政治活動的中心,園林往往為了凸顯皇家的權利以及皇權的威嚴和肅穆,園林內的建筑高大、氣派,有著特定的規(guī)劃布局,給人一種不可冒犯的強烈窒息感,植物的搭配也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隨設計者的個人喜好進行搭配,常用的觀賞花木可供選擇的種類相對有限,松、竹、梅、蘭、菊、柳、荷、玫瑰就成了皇家園林的上選,當然皇家園林并不是千篇一律,往往在不經意處會發(fā)現(xiàn)精致的梅蘭竹菊,說明了最高權力者對自由精神世界的向往,但是這種搭配畢竟看起來在皇家園林中“不倫不類”,不是搭配的主旋律。所以北方一般多行規(guī)則式種植,與色彩濃重的建筑物相映襯,形成莊嚴雄渾的園林特色。
江南園林一般都面積不大,多具小巧玲瓏、精雕細琢,其代表是蘇州園林。常通過以小見大的手法再現(xiàn)大自然的景色,以“咫尺之地”進“城市山林”,建筑風格往往隨性,顯露出文人墨客的清新淡雅、淡泊名利,這就要求建筑不是多以規(guī)則所約束,而是天馬行空任我自由發(fā)揮的意境,所以墻基、角隅就可看到像松、竹、梅等象征古代君子的植物。植物配置更多的是在看似沒有規(guī)則中任意進行搭配。往往像涼亭、后院多出現(xiàn)梅蘭竹菊等植物,在小塘邊種植荷花點綴怡情,多顯輕松之態(tài),沒有了波瀾壯闊之感,而多了歸隱田園、自得其樂的淡雅清新。所以江南園林更多是人文的園林,是對遠離喧囂尋找自我的園林,那里更多的體現(xiàn)了輕松之感,體會到了博大的人文情懷,讓人流連忘返,沒有了對權力的追逐和名利的向往。
古典園林建筑與園林植物,一硬一軟,一張一弛,建筑周邊的植物不僅僅是建筑的陪襯,更是與之互動的統(tǒng)一景觀體。設計時,明確以人文關懷和歷史文化積淀導向,尋找答案。通常要考慮建筑的特點、功能,植物的生態(tài)學和生物學特性,周圍的環(huán)境和人們的需求等因素,綜合這些因素從而構造出和諧的園林景觀。
[1] 陳月華,王曉紅.植物景觀設計[M].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
[2] 何禮平.建筑與綠色元素的共筑[D].杭州:浙江大學,2005.
[3] 徐恒醇.生態(tài)美學[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 張組剛.世界園林發(fā)展概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3.
[5] 羅建偉.植物與建筑造景模式探討[J].山西建筑,2011,37(25):192-193.
[6] 梁思成.中國建筑史[M].北京: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
[7] 趙建民.園林規(guī)劃設計[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