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雨軒
(牡丹江市水務科學研究院,黑龍江牡丹江157000)
牡丹江市位于松花江一級支流牡丹江的中游,地處中、俄、朝合圍的“金三角”腹地,是黑龍江省東南部的中心城市和交通信息的樞紐,是黑龍江省東南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的中心。
牡丹江市2010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81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8 115元,比上年增長18.5%。綠色特色農業和產業化農業是全市農村經濟的主導和農民增收的主渠道。牡丹江市工業初步形成了以森林工業、汽車配套、林漿紙、石油化工、新型材料、醫藥、能源等主導產業為主格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325戶。
牡丹江市大灣水電站位于牡丹江干流上,上游距江濱公園約3 km,距牡丹江市水文站約8 km,控制流域面積22 720 km2。大灣水電站正常蓄水位為231.2 m,總裝機容量6 000 kW,單機1 500 kW,多年平均發電量為2 429×104kW·h,年利用小時數4 049 h,是一座以濱水城市景觀為主,兼顧發電、旅游等綜合利用的水電樞紐工程。
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加快調整、改造和振興,這是黨中央做出的現代化建設重大戰略布局的一部分。大灣水電站所處的牡丹江市,資源豐富,為使資源優勢盡快轉化為經濟優勢,牡丹江全力實施大開放、大招商、大項目戰略。根據《牡丹江市“十二五”水利發展規劃》,牡丹江市政府將大灣水電站作為“十二五”期間重點推進項目,加快牡丹江水能資源的開發利用,以保證貫徹落實振興地方經濟的戰略實施。大灣水電站的建設,可為牡丹江市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有力的電力保證和能源支持。
牡丹江干流水能資源較豐富,開發條件好,由于上游鏡泊湖水電站的調節作用,牡丹江干流中下游適于建低水頭水電站。因此,加速開發建設水電站,形成流域滾動開發良性循環,盡快建成大灣水電站,盡早發揮效益是合理利用牡丹江干流水能資源的需要。
發展和保護林區生態建設的成果,以水電代燃料是妥善解決林區職工和居民生產、生活用燃料問題的根本出路。大灣水電站建成后,可以改善水庫附近地區的氣候環境、生態環境和水環境。以水電代替火電,可減少原煤資源消耗,可減少森林資源消耗,同時減少對林區的污染,有利于環境保護。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并于2007年6月頒布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2009年11月16日中國政府公布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到2020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 ~45%。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并貫徹落實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的方針,實現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氣候變化已經對水利、農業、林業、生態等自然領域和社會經濟發展多方面產生了嚴重影響,未來這些影響將進一步加劇。因此,為了適應新形勢、新變化,大力開發利用清潔、綠色、低碳、可再生的水能資源,就是實現國家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的有效途徑。
為了實現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八大經濟區”戰略目標,合理、有序開發我省的水能資源,視之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清潔能源保障,大力發展低碳經濟,走黑龍江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之路,把發展水電作為促進黑龍江省能源結構向清潔、綠色、低碳化方向發展的重要措施,因此,該電站的建設將為我省改變高能源、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不合理結構形式發揮重要作用。
大灣水電站的建設遵循《可再生能源法》中關于鼓勵和支持農村地區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規定,利用水能這一可循環利用的清潔能源,能夠增加能源供應,改善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保護環境,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大灣水電站的建設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和能源政策,符合當地水電資源總體開發規劃。該電站建設可以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是一項利國利民、綠色環保可再生的水能資源開發項目,應早日建成使用,使其盡早發揮效益。
[1]牡丹江市水務科學研究院.牡丹江市大灣水電站可行性研究報告[R].牡丹江:牡丹江市水務科學研究院,2011.
[2]胡曉虹,張玉紅,岳希艷.關于牡丹江流域水電站建設必要性的初步論證與研究[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1(0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