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功 李堅強 吳晉科
(中國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山西 太原 030001)
小額信貸保險是圍繞小額信貸業務開展的對貸款人人身或貸款項目風險提供保障的保險業務。由于其針對的是貸款人不能還款的風險,實際上起到了為貸款人增信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農戶、小微企業等金融弱勢群體的貸款能力和貸款可得性。同時分散了銀行體系風險,拓展了保險公司業務。
山西省開展的小額信貸保險業務均為銀行+保險公司的模式,由借款人自愿投保,其中多數由放貸銀行代理保險業務,無政府參與,政府無任何政策支持及引導。截至2012年6月底,全轄區共有13家保險公司開展小額信貸保險或相關業務,共計23款產品。與保險公司合作的放貸機構包括國有大型銀行如工行、農行、郵儲,股份制商業銀行如光大銀行,地方法人銀行機構如農信社、農商行、晉城銀行,以及小額貸款公司、投資咨詢公司等準金融機構。
轄區現有的小額信貸保險產品主要為借款人意外傷害保險及附加定期壽險,產品類型因展業保險公司本身的屬性不同而表現為既有壽險又有產險。投保人均為借款人或借款企業負責人,承保對象為所借款項,上限因產品而不同,50萬至500萬不等。保險責任為借款人身故、身殘及燒傷,期限同貸款期限,大多為1年以內,部分產品設定期限最長不超過5年或10年。保險費率在0.06%-0.5%之間、部分產品實行定額保費,保費全部由投保人承擔。
各家保險公司小額信貸保險業務運作流程大體相同。基本流程為保險公司與經保監局批準取得保險兼業代理資格的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簽訂保險代理合同,由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中取得保險代理資格并經過相關培訓的工作人員在客戶貸款過程中宣傳保險產品,客戶自由選擇,自愿投保,投保客戶填寫投保單,繳納保費,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通過與保險公司聯網的銀保通系統打印保單后交付客戶,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定期向保險公司劃轉保費,保險公司定期向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支付代理手續費。
2011年,全省小額信貸保險實現保費收入8902萬元,2012年上半年,全省小額信貸保險實現保費收入5089萬元。業務集中程度較高,太保壽險、泰康養老、中國人壽、新華人壽、人保產險5家機構保費收入4972萬元,占比97.7%;地區分布也較為集中,全省11市中,忻州、臨汾、運城、太原、晉中5市保費收入占全省比例為72.94%。從城鄉業務對比看,城市業務略高于農村業務,占總保費收入比為52.93%。
調查結果顯示,轄內小額信貸保險業務呈現以下特點:一是業務規模較小,小額信貸保險僅占銀保代理業務的0.9%。二是發展狀況良好,如山西省農信社2011年末小額信貸保險金額、手續費收入分別為2009年末的5.72、13.40倍,增長速度高于同一時期小額信貸業務的增長速度(4.13倍)。三是大保險機構與小銀行機構相結合為主,轄內23款產品中,放貸機構3款為非銀行機構、4款為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其余均涉及城商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地方性中小型法人機構。
轄區銀行業機構開展小額信貸業務時間較早,但是對于小額信貸沒有規范的定義和確切的額度標準。調查中,相關機構從各自業務情況和認識習慣進行信息反饋,造成信息口徑不統一、行際差異大和可比性差、匯總難度大,難以全面客觀反映調查對象的真實情況。
小額貸款的發放對象在農村地區主要為農戶,在城市主要為小微企業,其存在的風險可分為經營風險和經營者人身風險兩大類。調查結果顯示,轄區各機構開展的小額信貸保險業務,歸結起來就是一種產品:借款人意外傷害保險,盡管承保責任有身故、傷殘等的區別,但不外乎是以借款人人身風險為出發點的,保障范圍小、產品單一。針對經營風險或項目風險的保險產品存在空白,尤其是在農村地區,農業本身的高風險性使得農業保險產品發展舉步維艱;加之山西省沒有專業的農業保險公司,農業生產的風險保障機制更為滯后。
據調查,轄內小額信貸保險業務可以概括為“保險公司+放貸機構”的模式:保險公司包括財產險公司和人身險公司,放貸機構以各類銀行為主,也包括小貸公司、投資咨詢公司;絕大多數產品采取銀行代理銷售方式,全部23款產品中僅2款例外;銀行業機構代理銷售中以本行客戶投保的小額信貸保險產品為主,如農村信用社等小型機構。總體上屬于機構合作、貸戶自愿參保模式,各級地方政府均未進行試點,未出臺相關的指導性意見及補貼或優惠政策;地方性行業監管部門未聯合或單獨出臺相關制度或措施,各類機構開展業務均按照各自行業管理規范及上級機構相關制度進行。
從融資角度看,小額信貸更大的市場在農村,貸款需求大而滿足率低。但從小額信貸保險的業務量看,農村地區明顯偏低:2011年農村業務保費收入占比為41.58%。調查中也發現,即使有很好的賠付案例,借款人仍將購買小額信貸保險作為最后無奈的選擇。原因在于一是保費負擔大。對于農村小額借款人而言,除承擔了較高的貸款成本外,保費支出無疑加大了其資金成本。二是市場認可度低。農村保險市場整體發展滯后,農村居民對保險的基本原理的認識和認可停留在較低水平,甚至存在排斥心理。
鑒于小額信貸保險對借款人的增信作用、對放貸機構的風險轉移作用、對保險業的業務開拓作用等,建議盡快總結各地試點經驗,形成規范的業務界定和制度框架,向非試點地區推廣。
以小額信貸保險業務發展和推廣為契機,尋求小額信貸與小額保險、小額信貸與農業保險試點工作的結合點,在現有基礎上,開發設計適合小額信貸承貸人和經營項目運作特征的保險產品,豐富產品種類,拓寬保障范圍。
小額信貸保險實質上是一種針對弱勢金融的產品,其風險保障作用的最終落腳點是為小額借款人進行增信,解決其貸款難的問題。弱勢金融問題的解決或多或少需要政府或管理部門的引導和支持,不僅從政策支持上,更重要的是在統籌多方當事人利益的前提下進行制度設計和運作模式設計,降低各方博弈所造成的交易成本。
針對農村地區投保意愿低這種狀況,其改變應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強宣傳,使保險這種商品概念逐步進入農村居民日常買賣行列;二是調整費用分擔,使風險與收益對等。小額信貸保險實際上發揮貸款保證作用,有利于信貸資產風險管理,因此應結合產品創新和模式創新,設計放貸機構部分或全部承擔保費的產品供市場選擇。當然,通過政府相關扶持政策改變費用負擔情況尤其是減輕借款人負擔當屬可選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