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后重建階段,要讓災區群眾有活干、有保障、有收入,心里才踏實!”“4·20”蘆山強烈地震后,這是省人社廳廳長王建軍多次前往地震災區,與基層人社部門負責同志交流叮囑最多的話。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災區就業難題得到積極化解,1-7月,雅安市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4590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9989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734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9%。通過災后近4個月的努力,全市災后就業援助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解決了部分群眾的生活困難,實現了災區就業局勢的基本穩定。
震后不到24小時,省人社廳廳長王建軍率隊深入災區,了解災情,調研指導災后就業援助工作。4月22、25日,省人社廳召開廳務會和緊急會,進一步研究部署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并借鑒應對“5·12”汶川地震的成功經驗,及時梳理就業和保障的政策規定,向省委、省政府和人社部匯報,以最快速度爭取最大支持。
千方百計做好災后就業援助工作,努力實現地震災區戶戶有就業。國家和我省高度重視蘆山地震災區就業工作,陸續出臺了支持災區恢復重建的系列政策意見。省人社系統對涉及災區的工作“特事特辦”、“急事急辦”,震后第6天啟動了災區公益性崗位就業援助行動;震后1個月組織重災縣勞動者參加免費技能培訓,開展了送培訓、送崗位信息到災區活動,舉辦了系列災區就業援助招聘會等活動。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全省人社系統立即行動,全力幫助蘆山地震災區渡過難關。
綿陽市人社局心系災區群眾,震后第二天就與災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取得聯系,了解崗位需求,以綿陽人才網為平臺,開辟“大愛無邊、援助雅安網絡招聘會”專欄,組織全市各大企業為災區群眾“量身”提供崗位。短短幾天將有40家企業報名,提供就業崗位300余個。
在蘆山縣舉辦的“情暖災區,蘆山奮起”促進就業招聘會上,來自全省各地的123家用工企業向災區應聘人員提供7000余個工作崗位,前來應聘的災區群眾達4000余人,現場達成就業意向1197人,達成創業意向210人,技能培訓報名335人。
崇州市與蘆山縣開展區域合作,啟動幫扶100名青年(大學生)創業計劃,篩選出一批制鞋、家具和建材企業,通過在蘆山設立專賣店、分支機構和直接投資等形式,幫扶災區青年(大學生)實現創業,進而帶動當地勞動力就業。
邛崍市就業局與蘆山縣就業局在邛崍聯合舉辦就業招聘會,組織28家邛崍企業提供崗位850余個。此舉還旨在進一步推動邛崍、蘆山兩地區域互動就業工作,實現優勢互補,就業信息資源共享。
技能改變命運,培訓贏得新生。5月21日上午,蘆山地震災區職業技能援助培訓開班讓受災群眾眼前一亮。重災區寶興縣隴東鎮的學員黃中雄說,要珍惜這次難得的培訓機會,努力學習技能,為災后重建和新生活打下基礎,堅強的面對災難,勇敢地生活下去。
雅安同記服裝職業培訓學校校長蔡朝輝表示,將傾全校之力辦好災區援助培訓,讓學員掌握一技之長,用雙手去創造美好明天。該校不僅提供免費培訓、食宿和推薦就業,還制定了專門培訓計劃,選派優秀教師參與教學。
結合災后恢復重建需要,雅安市人社局積極組織各類職業培訓機構大力開展電工、焊工、鉗工、鋼筋工、砌筑工、抹灰工等技能培訓。落實職業培訓和技能鑒定補貼,鼓勵企業大力開展崗前培訓和技能提升培訓。截至6月30日,全市共組織災后培訓3533余人,其中在崗培訓1468人,勞務品牌培訓320人,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1745人。
公益崗位優先保證零就業家庭
雅安市及時將災區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因災失去耕地、林地等生產資料的農業勞動者,因災無法返回原居住地的城鄉勞動者等,作為就業困難人員納入就業援助范圍,優先保證災區零就業家庭至少1人實現就業。結合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需要,災區大力開發災害監測、衛生防疫、物資搬運、傷員看護、治安維護、后勤保障和環境清理等臨時公益性崗位。截至8月12日,全市災后累計開發7455個災區臨時公益性崗位,階段性安置災區困難群眾690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