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人社辦發[2013]208號
按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技能就業專項活動的通知》(人社廳函[2013]246號)要求,經研究,決定于2013年在全省組織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技能就業專項活動。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請結合當地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201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13]35號)要求,圍繞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需要,按照“政策引導、政府推動、市場調節”的原則,集中全省職業培訓優質資源,面向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提高其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促進其實現技能就業、技能成才。
2013年,對有培訓意愿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做到“申請一人、培訓一人”,力爭各項培訓合格率均達到90%以上,培訓后的就業率達到90%以上。
對有培訓意愿和就業需求的全省2013年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以及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進行了失業登記的歷年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重點開展以定向培訓為主的就業技能培訓,對企業擬錄用的高校畢業生開展以定崗培訓為主的上崗前培訓,對有創業意愿和需求的高校畢業生組織開展創業培訓。
(一)制定工作方案。各市(州)于6月21日前,完成專項活動具體工作方案的制定,確定承擔培訓任務的機構、擬開設的培訓專業目錄、申請培訓的條件和步驟、培訓鑒定補貼的報銷流程等,并報省廳職業能力建設處備案。
(二)開展宣傳動員。6月30日前,通過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門戶網站、公共就業人才服務網站、報刊電視廣播、微博微信手機報以及基層就業服務平臺等,向社會發布專項活動實施方案,并會同本地區教育部門和高等院校,積極宣傳培訓政策、措施,廣泛動員有培訓愿望和需求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自主選擇適合的培訓項目,并做好實名申請受理、資格確認、信息登記等工作。
(三)組織實施培訓。承擔培訓任務的機構,要根據報名人數和個體需求,分類制定培訓方案,報所在市(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備案后實施。其中,就業技能培訓和上崗前培訓,要嚴格按照相應職業(工種)國家職業標準制定專門的培訓方案,強化技能操作訓練。創業培訓要使用大學生版創業培訓教材,制定符合高校畢業生特點的培訓方案并組織實施。
(四)落實技能鑒定。培訓結束后,各市(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及時組織符合條件的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對參加就業技能培訓、上崗前培訓的高校畢業生進行技能鑒定,對其職業能力進行客觀評價。對職業技能鑒定合格的,按規定發放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對參加創業培訓并通過考試的,發放創業培訓合格證書。
(五)提供后續服務。加強技能就業專項活動與“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的對接,各培訓單位要加強與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和基層就業服務平臺的聯系和對接,及時為參加技能培訓高校畢業生提供用人信息,幫助其實現就業。要加強對參加創業培訓高校畢業生的后續支持和服務,指導其在適合高校畢業生創業的行業領域開展創業實踐活動,提高創業的成功率。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市(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要從推動經濟發展、保障改善民生、維護社會穩定的高度,來認識和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技能就業專項活動,要迅速成立由培訓、就業、鑒定等部門共同參加的工作領導機構,負責技能就業專項活動的協調和組織推動,確保措施落到實處、工作取得實效。要將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技能就業專項活動作為職業培訓年的重要活動內容,作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措施。參加全國百家城市技能振興專項活動的成都、攀枝花、瀘州、德陽、甘孜等5個市(州),要發揮示范作用,力爭在開展專項活動中取得明顯成效。
(二)精心組織實施。各地確定的培訓機構,須為省級重點以上技工院校或實力雄厚、社會認可度高的職業培訓機構,同時,要集中當地優秀師資、設施設備開展培訓,確保教學質量和培訓效果。
(三)落實補貼政策。積極協調財政部門,對參加培訓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按照規定及時落實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政策。
各地貫徹落實情況請及時報省廳職業能力建設處。
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二O一三年六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