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敏
(長安大學,陜西 西安 710064)
交通運輸發展戰略指的是交通運輸行業所制定的長遠的、帶有全局性的發展目標和采取的對策。它是以交通運輸產業的性質、作用等實際情況為出發點,分析影響和制約產業發展的內外部因素加以研究,所制定出的交通運輸業發展的戰略目標、戰略實施方法以及具體實現戰略的政策和方針等。
可持續發展是指在環境資源的承載力和社會公平的前提下,既滿足現代人生存發展需要,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發展需要的能力的一種發展觀念。
可持續的交通運輸發展戰略作為國家總體發展戰略的一部分,一方面要以國家總體的發展戰略為指導,配合國家戰略的施行;另外也要考慮交通運輸業自身發展規律,制定有利于交通運輸業自身發展的戰略。
作為經濟體系中的一個基礎性的產業,交通運輸業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其發展的好壞、快慢同時會影響到相關的許多其他產業和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交通運輸業可持續發展對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運輸產品和運輸設施經常是公共產品的面貌出現的,但是每逢春運,數以億計的農民工購票難都會成為社會問題,這就涉及社會公平問題。另外地區間的共同發展問題,東部沿海地區便利廉價的水運、廣布的公路網為其經濟發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而廣大的西部地區卻因為交通不便導致發展緩慢,地區差異日益擴大。這些都會影響社會的安定,不利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交通運輸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交通運輸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就是合理的選擇運輸方式和運輸技術、構建綜合運輸體系等,進而形成合理高效的交通運輸系統,為交通運輸業創造一個可持續的發展環境,利于交通運輸業在數量上更快和在質量上更好的發展。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目前我國交通基礎設施規模迅速擴大,運量快速提高,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仍存在許多弊端比如對自然環境的污染、能耗過大、資源浪費,交通安全、交通擁堵問題。
在很長一段時期里,交通運輸業的快速增長是以較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破壞為代價的,例如大氣污染、土地和生態環境問題。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也勢必會需要交通運輸業以更快的速度發展,如果按照目前交通運輸現狀持續,而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將會帶來更為嚴重的環境問題,影響可持續發展。
我國資源分布不均,廣大中西部地區資源豐富且少數民族聚居其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但是落后的交通運輸嚴重制約了該地區的發展,而東部沿海地區交通較發達在此帶動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由此造成的東西地區間的區域發展差距。
交通安全問題是與人們關系最密切的問題,去年發生的延安特大交通事故就是血的教訓。2012年8月26日包茂高速公路發生客車與貨運車輛追尾碰撞交通事故導致客車起火,造成了死亡人數超過36人。首先,事故車輛在事發高速路多次超速行駛,說明運營者對交通法規沒能嚴格遵守這也是車禍的很大原因。其次,此次事故發生在凌晨2點,事故涉嫌司機疲勞駕駛,《國務院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對駕駛員休息和駕駛情況作出了明確規定。再次,此次事故再次暴露雙層臥鋪客車的安全性存在問題,也引發進一步思考,怎樣更加規范的管理交通運輸業,為百姓營造一個安全放心的運輸環境,是我國交通運輸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交通運業可持續的發展不僅需要國家制定相關的政策和戰略來支持發展,更需要國家加大執行力度,使各項政策能真正得到貫徹落實。延安的特大交通事故很大程度是因為相關規范制度雖然頒布,但是由于貫徹不力而導致的慘禍。
交通運輸業所提供的服務一般都是具有公共產品性質的,因此交通運輸的發展常具有很大的社會效益,但往往沒有良好的經濟效益,例如用于扶貧的交通干線等。除了上述的公益性的還需要企業性的,兩種交通基礎設施都必不可少,要根據不同性質制定不同的發展戰略規劃和提供不同的政策環境。
首先,運用稅收等手段鼓勵清潔、節能運輸方式的發展。其次,利用新技術發展替代能源,大力發展清潔型和節能型的能源。再次,建立卓有成效的管理法規。交通用地的規劃政策應該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將環境保護作為主要考慮因素,基礎設施建設重要防止水土流失和生態破壞等問題。最后,提高人的素質,培養環保意識。交通運輸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全民的參與,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實行各項發展戰略,真正的實現交通運輸的可持續發展。
總之,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一個長久的道路,在當前交通運輸業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認識到交通運輸的可持續對社會方方面面的影響,針對存在的種種問題找出有效的相應發展戰略,從而使我國交通運輸業在可持續政策下更好更快的前進。
[1]嚴作人、張戎,運輸經濟學,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P331-365)
[2]許慶斌、榮朝和等,運輸經濟學導論,中國鐵路出版社,1995年1月第一版,(P303-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