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勝利
(沈丘縣檔案局,河南 周口 466300)
國家經濟發展到哪里,檔案工作就開展到哪里,新農村建檔工作就落在了縣級檔案局的肩上,每個縣都有600多個行政村,甚至更多,要想村村建檔,檔案局遇到重重困難。
任何工作是否順利開展,關鍵在于領導是否重視。檔案工作更是如此,由于檔案工作對各行政村并不產生多大效益,又不顯政績,而且要花錢。所以一些大隊支書對新農村建檔工作并不重視。檔案局的同志到村里幫助他們建檔,他們不理解,他們認為檔案局要在他們村里搞檔案試點,并向檔案局提出條件,向我們要東西,他們要求檔案局要想在他們村建檔,就必須免費提供檔案用品,并要配置檔案柜,甚至電腦。
由于各行政村經濟條件差,行政村簡陋,房屋破舊,房屋又少。村支書工作都很少到行政村開展,都是上面有工作了,支書用大喇叭一吆喝,都到支書家去。一開會一商量。所以部分行政村根本無檔案室。
多數行政村由于條件差,支部班子人員少,而且年齡偏大,一般情況下檔案員都是由大隊會計兼職,根本沒有專職檔案員。
許多行政村在收集文件材料過程中,由于業務不熟,平時也不注重保存材料,許多工作都沒有形成文件材料,收集文件材料時,非常困難,催急了,也只是收集幾十份文件資料,有的行政村收了幾天,甚至什么也沒有。
(1)村支書不重視檔案工作,由于鄉政府不重視,工作是死任務,又沒有獎勵。搞不好又要懲罰,檔案室整理檔案還要買檔案柜、檔案盒,又要花錢,行政村經費又少。
(2)無檔案員,行政村無檔案員,那么檔案也就無人管理。檔案員都是會計兼職,由于待遇低,讓他又兼職檔案員等于又多干一項工作,但工資又不多拿,多數人都說自己工作忙,活多,不愿意干檔案員。
(4)文件材料收不上來。由于大隊支書變換勤,支書更換時將許多檔案拿回家,不上交時間一長就丟失了。有時大隊搬遷,將許多檔案當成廢紙,賣破爛了。大隊開展工作經常用嘴說說,不記錄,也就不形成材料。檔案管理工作制度對村級組織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在歸檔、保管利用方面缺乏制約機制,因而文件材料不齊全不完整,丟失嚴重。
(1)力量懸殊大。縣級檔案局全體人員一般只有十幾人,業務指導股僅僅兩三個人,并且各股室都要完成各自的年終目標考核任務,幾乎不可能從其他股抽人幫助業務股下鄉搞村級建檔。業務股的同志既要完成目標考核任務,還要對縣100多個機關單位的年度歸檔工作而且每個縣有600個行政村,檔,每個村都從未整理過檔案。面對如此多的行政村,力量懸殊極大,要想完成新農村建檔工作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2)縣檔案局經費跟不上。各鄉鎮距離檔案局遠,在對各行政村整理檔案的過程中,由于各行政村都很遠。這樣,縣檔案局又無車,同志們又要租車,而且每個村都要去好幾趟,行政村經費少,不管飯,大家又要加班吃飯,這樣如此多的行政村光租車吃飯就要花上萬元,但縣級檔案局又是個清水衙門,檔案局在經費上就顯得捉襟見肘。
(1)提高社會各界對檔案重要性的認識,真正重視涉及各方面檔案的價值,重視所有檔案利用者的需求,實現“兩個轉變”,“兩個體系”使檔案工作更好地服務百姓,服務社會。
(2)實行分級負責。對縣、鄉、(鎮)、村三級組織,實行分級負責的原則,進行獨立建檔,做到“四有”(即有領導重視,有專人管理,有專用庫房,有管理制度),縣級新農村建檔工作由縣級負責,鄉鎮(辦)一級新農村建設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由各鄉鎮(辦)負責,各鄉鎮(辦)將開展新農村建檔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納入本鄉鎮(辦)文書檔案中的黨群工作類,村級新農村建設工作形成的文件材料由各行政村負責歸檔,各行政村開展新農村建設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納入本行政村文書檔案歸檔范圍。
(3)齊抓共管的格局。加強對涉農檔案的有效管理,各涉農單位的檔案管理實行分工負責制,明確任務,落實責任,依法督查,形成強勢推進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的良好氛圍,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水平,形成齊抓共管工作格局,使新農村檔案工作順利開展。
(4)建好隊伍,搞好培訓,為新農村檔案工作提供智力保障。檔案局要經常舉辦培訓班,現場操作講解檔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等檔案基礎知識,使他們具備獨立整理檔案的能力。
(5)規范農村檔案管理,健全農村檔案服務體系,建立健全農村檔案方面的管理制度及規范性文件,不斷豐富檔案工作服務民生的手段,實行集中統一管理即統一領導,統一制度、統一分類方案。全面實現村級建檔規范化。
(6)檔案信息資源整合上下功夫。要把農村檔案信息資源建設的重點進一步加大接收、征集力度,建立健全農村檔案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