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政處
2008年11月,國家稅務總局執法檢查工作組對某市國家稅務局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的部分稅收執法事項進行了檢查。檢查發現該局稽查過程中存在如下幾個程序違法問題:一是調賬檢查未依法審批,審批權限不符合法律規定;二是調賬時間超過法定時限;三是《稅務行政處罰事項告知書》未告知當事人陳述申辯權利;四是《稅務處理決定書》或《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告知的復議機關錯誤;五是《稅務處理決定書》或《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未告知復議訴訟權利;六是有關文書上時間的倒置問題,即先審理后立案檢查、先出審理報告后做稽查報告,先調賬后審批。
根據《稅收征管法》第五十四條“稅務機關有權檢查納稅人的賬簿、記賬憑證、報表和有關資料,檢查扣繳義務人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賬簿、記賬憑證和有關資料”、《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第八十六條“稅務機關行使稅收征管法第五十四條第(一)項職權時,可以在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業務場所進行;必要時,經縣以上稅務局(分局)局長批準,可以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以前會計年度的賬簿、記賬憑證、報表和其他有關資料調回稅務機關檢查”以及《稅務稽查工作規程》第二十五條“調取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以前會計年度的賬簿、記賬憑證、報表和其他有關資料的,應當經所屬稅務局局長批準”之規定,調取賬簿資料需經縣以上稅務局(分局)局長批準。
根據《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第八十六條“必要時,經縣以上稅務局(分局)局長批準,可以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以前會計年度的賬簿、記賬憑證、報表和其他有關資料調回稅務機關檢查,但是稅務機關必須向納稅人、扣繳義務人開付清單,并在3個月內完整退還;有特殊情況的,經設區的市、自治州以上稅務局局長批準,稅務機關可以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當年的賬簿、記賬憑證、報表和其他有關資料調回檢查,但是稅務機關必須在30日內退還”以及《稅務稽查工作規程》第二十五條“調取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以前會計年度的賬簿、記賬憑證、報表和其他有關資料的,應當經所屬稅務局局長批準,并在3個月內完整退還;調取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當年的賬簿、記賬憑證、報表和其他有關資料的,應當經所屬設區的市、自治州以上稅務局局長批準,并在30日內退還”之規定,稅務機關調取被查納稅人不同年度賬簿的法定時限不同,但均有固定期限,無特殊情況、非經法定程序,不可超越時限。
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一條“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并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第三十二條“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以及《稅務稽查工作規程》第五十一條“擬對被查對象或者其他涉稅當事人作出稅務行政處罰的,向其送達《稅務行政處罰事項告知書》,告知其依法享有陳述、申辯及要求聽證的權利”之規定,當事人有陳述申辯的權利,稅務機關應履行告知義務。
根據《行政復議法》第十二條“對海關、金融、國稅、外匯管理等實行垂直領導的行政機關和國家安全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稅務行政復議規則》第十六條“對各級國家稅務局的行政行為不服的,向其上一級國家稅務局申請行政復議”以及第十九條“對稅務所(分局)、各級稅務局的稽查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其所屬稅務局申請行政復議”之規定,稅務機關有義務告知納稅人正確的復議機關,便于其正確行使復議權力。
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九條“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不服行政處罰決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以及《稅務稽查工作規程》第五十六條“《稅務處理決定書》應當包括‘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第五十七條“《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包括‘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之規定,稅務機關在制作《稅務處理決定書》或《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時,應明確告知當事人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根據《稅務稽查工作規程》第十九條“待查對象確定后,選案部門填制《稅務稽查立案審批表》,附有關資料,經稽查局局長批準后立案檢查”、第二十五條“調取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以前會計年度的賬簿、記賬憑證、報表和其他有關資料的,應當經所屬稅務局局長批準”、第四十二條“檢查結束時,應當根據《稅務稽查工作底稿》及有關資料,制作《稅務稽查報告》”以及第四十三條“檢查完畢,檢查部門應當將《稅務稽查報告》、《稅務稽查工作底稿》及相關證據資料,在5個工作日內移交審理部門審理,并辦理交接手續”之規定,稽查部門應先審批立案,再實施檢查,當檢查結束后制作《稅務稽查報告》,然后移送審理,最后作出相關決定并執行。
對于本案所涉及的程序違法問題,稅務機關應按照法律法規規定,正確履行告知義務,嚴格執行法定程序,確實保證作出的各項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有效。